|
1.png (462.34 KB, 下載次數: 9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1-3 09:43 上傳
一、人們對中藥和西藥的認識
在人們的印象中,中藥起效慢,要2-3天會才會看到效果,西藥起效快,而且很多人也附合著這樣的說法。這其實是人們對中藥的誤解,其實中藥顯效時間并不慢,關鍵是要對癥,要用對藥,不同中藥的作用是不一樣,大多數情況顯效慢是因為沒有用對藥。
很多藥方都出自古代,千百年的實踐并沒問題,不過從這三十年蔬菜瓜果味道變淡可以知道,現代的種植方法太過速成,根底不夠,那么中藥的種植上應該有類似的問題。在這種前提下,中藥如果想達到古代的療效,加大劑量可能是唯一現實的選擇。換個角度去說,哪怕是西藥,如果劑量不夠,療效也必然是緩慢的和震蕩的。
中藥與西藥藥效快慢的比較,得同一個病的同一階段比較進行比較。中藥在機體內的藥效有快有慢,像銀翹散進入機體內30秒就可以發揮解熱作用,20秒就可以起到抗炎作用;清開靈靜脈注射于豬體內,15分鐘就可以發揮解熱作用,且作用強而持久。而生脈飲就需要5-7天才能發揮出較明顯的效果。
人們不認識自己祖國的醫學,剛開始用西藥,西藥效果不明顯時才用中藥,貽誤病情。求治于中醫藥又抱著懷疑的態度,此時的病情已被西醫弄得復雜且嚴重,吃一兩次中藥,沒把疾病問題解決,就會說中藥沒有效果,給中醫騙了,又怎么可以說中醫、中藥比較慢呢?為什么不在病情初發,病情單純的時候找中醫,服用中藥,卻在病情很復雜,很棘手才找中醫呢?而被西醫治療幾個月、幾年,甚至被手術得遍體鱗傷,都不會說西藥慢,西醫騙人,被西醫騙一輩子,騙至死亡仍是無怨無悔而津津樂道謂之“科學”。
二、中藥和西藥作用區別
西藥屬于化學性藥物,由化學分子組成,它的治病機理是用藥物產生化學反應來殺滅病菌或病毒,以抗菌消炎等為主,作用比較單一。而中藥含有多種成分,拮抗內、外毒素,促進機體各項功能的恢復,對機體進行整體調節,增強機體的對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能力等。抗菌西藥不具備的這些功能,恰是多數中草藥發揮抗病作用的主要優勢。
中醫主要用中藥防病,提倡防重于治,上醫治未病,下醫治已病。西藥和中藥哪個更好,哪個見效更快,暫時無法明確的分開,西醫治病比較直接,三下五除二想馬上就解決問題,但是有時候往往不盡如人意,雖然表面現象排除了,但是內在遺留的問題看不到,而中醫很重視綜合調理內在的問題,由內而外的進行治療,也是人們所謂的中醫治本,西醫治標,標本的問題相信人們都清楚哪個更好。有個比喻近似地反映了中、西醫診察疾病的特點:中醫看病好比有經驗的瓜農通過看、摸、敲來判斷西瓜是否成熟;西醫看病好比用刀直接剖開西瓜親自品嘗一下。再打個比喻,你想灌籃,西藥是替你灌籃,中藥是舉起你讓你自己灌籃。
再比如:把機體內積聚的排不出來毒素比喻成一個垃圾堆,剛開始飛出只蒼蠅,遲下可能會走出一只老鼠,西醫就會發明殺蟲劑、老鼠藥去對抗(有感冒、胃病、肝病,就有專門既一種藥來治),有些得就開刀切,西醫以“切”為主,西醫治標不治本,身體的毒素根本還未有排出體外,隨時有復發的可能!而中醫會根據診斷結果判斷出得病的根源,徹底鏟除!西藥好比炸彈,破壞力巨大,敵友不分,中藥好比機槍,針對性強,不會傷及自己人。
三、小結
總之,一般情況下,中藥顯效并不比西藥顯藥慢。只要用對藥,藥量足,大部分情況下都可以達到西藥的效果,甚至還好,并且毒副作用比西藥小。只是由于各種原因適成了人們認為中藥顯效慢、西藥顯效快的這種思想。
轉載非著名獸醫王清玉公眾微信號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