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89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豬] 中國將終結大規模“跨國引種”模式?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5-7-8 09:07: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肉豬價格的低迷順勢把種豬市場的泡沫擠破,商業化的擴繁場將失去進口種豬的動力——進口一頭原種豬動輒兩三萬,加上頭均五千元的包機運輸費用,代價高昂。未來哪種類型的豬場會繼續進口種豬,也許只有以育種為目的的專業育種公司和以自用為目的大體系豬場,甚至連他們也會選擇引進豬精或種公豬的方式,減少成本。

      近10年來,中國的大舉跨國引種已經成了業界常態,以引種代替育種的模式成了一些種豬企業的謀生之道,有些行業人調侃:歐美的種豬都快給中國掏空了。也有專家表示,中國占據著全球生豬業半壁江山的巨大份額,高度依賴進口種豬擴繁的模式不可持續。

      據《農財寶典》、新牧網掌握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種豬進口量銳減至9714多頭,業界嘩然,對比2013年,下降幅度為45.4%。究其原因,除了主流意見認為生豬行情影響以及美國疫情原因外,亦有行業人士認為這將是中國養豬業結構性調整的開始,也許由此摘掉引種大國的帽子。

      行情拖累粗放的“引-賣”模式

      2014年至今,生豬業全線飄綠,作為具有“期貨”性質的跨國引種,也顯得不景氣。“進口種豬真正產生效益是在引種后兩三年,周期比較長,訂購運輸需要幾個月,買進來以后第二年出產第一批純種豬,第三年生出二元雜,第四年才有商品豬出產。現在行情不好,養殖戶信心不足,很多定了的計劃又推遲了。”海波爾華南區服務銷售經理王永衛介紹,去年一個東莞客戶的引種因為資金緊張而擱淺,估計今年也夠嗆,而另一個鶴山客戶原本要進口300頭的,也因為信心和資金的不足暫時擱置。

      這種景象已經在中國養豬業普遍蔓延,前面三五年里,有不少“不做育種”的種豬場靠進口種豬擴繁來掙快錢,2014年至今的種豬行情證明了這種模式的不可持續性。據農財寶典記者走訪發現,目前種豬場正在經受種豬賤賣的煎熬——二元雜原先賣1500-1800元/頭的,現在是1000-1200元/頭;純種賣6000-8000元/頭的,現在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打折,只要3000-4000元/頭。大多數時候還是囤積難賣。

      一位種豬行業人士透露,現在種豬場打折、包運輸,甚至原本要收的“超重費”(種豬體重超過平均種豬上市重量)也免去。“有的種豬養到200斤了,種豬場老板直接當肉豬賣給引種客戶,一斤6塊錢;如果賣不出去的只能養作肉豬,這不僅是純種豬的巨大浪費,而且比起雜交后的商品豬反而沒有生長性能優勢。”

      “國內豬場很多豬場引進GGP(曾祖代純種豬)的主要用途不是育種,而是擴繁純種豬、二元雜出售,或者自己的體系用。”王永衛認為,國內正常的基因需求應該在1萬頭進口種豬的范圍內,近幾年的引種量超過了常規需求。據他介紹,國內因頻繁進口種豬,拼“洋”拼“新”的企業現在的日子并不好過。

      引種泡沫被糟糕行情逼破之后,引種迅速放緩,嚴峻的行情倒逼養豬人采取客觀務實態度。

      經營目標轉變將減少進口需求

      長期關注丹麥生豬業的Pork-Ex育種有限公司首席代表王余平介紹,從1992年到2012年,丹麥豬場的psy從18頭提高到29頭,從業人數也從3萬人降到3900人,說明了一個趨勢,綜合效益上不去的豬場必然會在發展進程中被淘汰。

      中國也正面臨這個轉變,養豬業將不再追求單一的體型或者產仔數指標,而將細化到每頭豬、每斤肉的成本、利潤。“以前香港市場追求生豬體型,引導了國內生豬生產的取向,但現在香港市場跟大陸的差價變小了,這個指揮棒作用也將失去。”王余平認為,國內養殖戶正在轉變觀念追求最終效益,將更精細評估高價引種帶來的成本收益,由此逐漸認清代價高昂的跨國引種很多是噱頭。

      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志君分析:“全民養種豬賣種豬的時代最終會過去,像溫氏等大的自成體系的企業并不會頻繁引種,會養豬的不需要大量引種,實際上中小型豬場支撐不起育種需要的人財物力投入,根據我的計算,種豬企業至少要賣出7%的種豬才能維持,比如一個1200頭純種豬的企業,年產2.4萬頭左右種豬,至少要能賣出1500頭(24000*7%),現在的行情不太可能。”

      記者發現,傳統種豬企業轉型主攻“肉豬”生產的并不少,像業內知名的“永新”、“宏基”、“柯新源”都跟農財寶典透露過轉型思路,據此回避種豬板塊的白熱化競爭。

      那么哪類企業會留下來堅守種豬陣地呢?王永衛認為“有品牌的、體系大的”企業會最終成為種豬板塊的種子選手,他們有足夠的資金和實力、技術,同時可以回避風險,他們相對封閉的大規模自繁自養的模式需要大量種豬進行更新,可以消耗很多產能。即使是這些公司也將在種豬進口方面采取更節制的態度,更注重基因交流而非引進成品種豬,“會更多的引進精液跟種豬,以更經濟的方式把引種落實到引進基因上來”,王余平分析。來源:農財寶典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12:0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城市| 永兴县| 秭归县| 凌海市| 顺义区| 通辽市| 日喀则市| 保山市| 克东县| 和田市| 凤城市| 昭通市| 咸阳市| 重庆市| 抚松县| 松江区| 芦溪县| 红桥区| 栾城县| 伊川县| 资溪县| 麻栗坡县| 徐汇区| 台湾省| 黔南| 改则县| 高陵县| 句容市| 揭阳市| 诏安县| 忻城县| 当阳市| 庆阳市| 淮北市| 莫力| 仙桃市| 惠州市| 阿合奇县| 县级市| 曲水县|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