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應激是指動物在衛生條件較差情況下,頻繁受到微生物的攻擊,導致免疫系統連續被激活,產生免疫應答以抵抗外來微生物的入侵的狀態,并引起動物一系列行為上和代謝上的改變。生理上和行為上的典型特征是動物發燒、厭食、嗜睡、肌肉疼痛等,導致采食量和生長速度下降,飼料轉化效率降低。現研究發現對于激活免疫系統的物質都有可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激。 免疫應激的危害 在現代養殖業生產中,疫苗對預防、控制和消滅畜禽傳染病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免疫接種一方面保護了動物機體免受病原的侵害,另一方面也作為一種特殊的應激因子引起免疫應激,對機體產生一定的損害,這種損害不僅影響畜禽的生長發育及生產性能,而且可能造成少數動物的死亡。
u=2149143953,3928424917&fm=21&gp=0.jpg (49.05 KB, 下載次數: 11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7-2 10:47 上傳
豬免疫應激 在養豬生產中,仔豬和肥育豬需接種的疫苗有5 種~ 6 種,接種次數達8 次~ 10 次,特別是60 日齡以前,由此造成的免疫應激強度很大,對仔豬生長發育產生嚴重的影響。免疫應激在養豬生產中時有發生。 2002 年中寧縣對全縣仔豬施以5 頭份豬瘟凍干苗和2 mL 口蹄疫油苗的免疫注射,并加戴耳標,免疫接種后豬只出現過敏性休克反應,雖經緊急救治,但個別嚴重的豬當場死亡。 口蹄疫疫苗免疫應激反應較強,造成的損失較大,有的群眾不愿意給豬、牛、羊接種,給口蹄疫預防帶來一定困難。 2002 年10 月15 日,黑龍江省黑河市某鄉進行口蹄疫疫苗注射后,有13 只豬發應激反應,其中有3 只豬病情較嚴重,尖叫,臥地不起,呼吸加快,可視黏膜充血,肌肉震顫,瘤胃臌氣,口角出現白沫,皮膚應激性增強,觸診發出尖叫聲,意識降低。 江蘇省張家港市楊舍鎮獸醫站于2003 年10 月16日下午對該鎮城東村12 組錢仁祥飼養的180 多只山羊進行了口蹄疫免疫接種,接種后5 d 內有13 只羊死亡。 免疫應激作用機制 免疫應激作用機制涉及神經一內分泌免疫系統網絡,主要包括三種機制: 其一 免疫組織或器官與中樞神經系統有直接的神經突觸聯系。神經系統內的星形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免疫協同細胞,其膜表面具有豐富的Thyl抗原,提示與免疫活性細胞具有同源性,受到刺激時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起著外周巨噬細胞的功能。外周的免疫反應激發中樞神經系統,從而導致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軸釋放激素; 其二 免疫系統在機體受到刺激或感染時,能通過免疫細胞產生和釋放神經內分泌激素,現己清楚免疫細胞可產生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促甲狀腺素,釋放皮質類固醇激素和甲狀腺激素,改變機體代謝; 其三 免疫系統可通過激活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作用于神經內分泌系統及全身各器官,引起機體代謝發生改變。而免疫應激對畜禽生長與代謝產生的影響主要由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一與白細胞介素一6三種細胞因子介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