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人大經濟委員會作關于檢查全市實施食品安全法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廣州實施食品安全法取得成效,全市沒有發生系統性、區域性和原發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基層食品安全監管能力薄弱,食品檢驗工作水平仍需加強,以及食品生產經營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低等問題。
今年4月,廣州市人大啟動對全市食品安全情況的檢查,根據調研、暗訪、隨機抽查等多個環節,得出這份報告。
據統計,2014年,廣州在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餐飲服務環節共監督抽檢食品17782批次,全市各類食品整體合格率達96.4%。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全市共有2388間學校食堂安裝了食品安全視頻監控系統。盡管如此,檢查也發現了不少問題,如基層的食品安全監管能力仍有待提升,不少街鎮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場地、執法車輛、人員編制等尚未落實,基層執法業務能力需進一步提升;此外,市、區食品檢驗評估技術體系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風險的能力不足等。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食品生產經營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低,食品生產經營呈現“多、小、散、低”的粗放型特點,抵御風險能力偏弱,最典型的是生豬屠宰行業。據介紹,全市屠宰場多達51家,大部分生產條件較差、規模小,肉品質量難以保證,而目前實施的還是代宰制,中間環節仍存在許多不規范之處,因此問題較為突出。對此,市人大建議加快推進生豬屠宰場選址建設,整合小型、分散、生產條件差的屠宰企業,提升屠宰規模化、現代化水平。
來源: 羊城晚報 作者: 豐西西
(原標題:51家生豬屠宰場多為小散差)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