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762|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豬技術] 第四屆全球豬業論壇 小結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5-5-30 19:41: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宗禮:《我國養豬業發展規劃》
      全國肉類結構變化趨勢:1985年--2000年,豬肉大幅下降,降低20%,禽肉明顯增加,提高了11%,牛羊肉小幅增長,提高了7%。2000年以來,豬肉緩慢下降,禽肉穩步增長,達到20%,牛羊肉基本穩定在13%左右。
      2000--2014年,生豬年出欄由51862萬頭增至73510萬頭,增長41.7%,年平均增長2.5%。豬肉產量有4238萬噸增至5671萬噸。增長33.8%,年均增長2.1%。
      2013年生豬規模,年出欄500頭以上的占了41%,與2007年相比,比重提高19%。

      生豬生產的主要扶持政策:
      1.扶持標準化規模養殖。規模標準:年出欄生豬5000頭以上。生豬額度:單場50-100萬元。資金用途:支持圈舍改造和標準化生產等。補貼形式:以獎代補。2014年總資金達到9億元(含生豬、蛋雞、肉雞、肉牛和肉羊)
      2.生豬良種補貼。工作目標:提高良種使用水平,推廣人工授精技術。實施范圍:全國28個項目省。補貼標準:每頭能繁母豬每年使用4份優質豬精液,每份補貼10元。 2014年項目資金6.6億元。
      3.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調動地方政府發展生豬生產積極性,2014年獎勵資金35億元,獎勵大縣560個。
      今后政策扶持的重點:2015年,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暫停實施;直接補貼政策可能會越來越少;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公益性、關鍵領域、薄弱環節(養殖廢棄物資源利用、金融與保險、種業創新)
      生豬養殖業總體目標:穩定供給,提質增效,保障安全,環境友好

      基本原則:轉變方式,提質增效,種養結合,優化布局,龍頭帶動,產業融合,市場主導,政府引導。
      區域布局:綜合考慮環境承載能力、資源稟賦、養殖傳統、消費偏好、屠宰加工和區位優勢等條件。東北、西北地區,因土地、飼料資源豐富,應重點發展。中部、西南地區,屬于傳統主產區,應穩定發展。而東部沿海地區(蘇、浙、閩、粵)環境壓力較大,養殖發展空間受限,應適度發展。

      目前我們的重點任務是:
          1.引導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
          2.實施生豬遺傳改良計劃。遴選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建立種豬生產性能測定體系、加強種豬遺傳評估平臺建設、推進種豬聯合育種。
          3.指導生豬養殖糞污處理
          4.強化生豬檢測與預警
          5.完善生豬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逐步建立生豬產品目標價格制度、探索生豬目標價格保險試點。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樓主| 發表于 2015-5-30 19:44:44 | 只看該作者
      2.  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副司長方言:《轉方式,調結構--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2013年和2003年相比,糧食增產17124萬噸,肉蛋奶水產品增加6500萬噸,菜果增產3億噸。在如此大好形勢下,也存在一些隱患,如生產成本的上升、物品價格接近天花板、資源環境約束。

      破解一下難題是三農的重大任務:

      1.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如何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2.國內農業生產成本快速攀升,大宗農產品價格普遍高于國際市場,如何在“雙重擠壓”下創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提高農業競爭力

      3.我國農業資源短缺,開發過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資源環境硬約束下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4.城鄉資源要素流動加速,城鄉互動聯系增強,如何在城鎮化深入發展背景下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實現城鄉共同繁榮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3-2020年)》、《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規劃(2003-2018年)》、《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2013-2022年)》、《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

      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規劃:

      1.整合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農業生態環境治理、沼氣、畜牧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改造等12項工程

      2.技術提升和普及,降低養殖污物處理成本,提升效益

      3.養殖地域和容量,疫畜的處理(試點:大華農,本香)

      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重點:

      1.種植業氮磷流失、畜禽水產養殖污染嚴重的松花江、海河、淮河、漢江、太湖等10個典型流域和重要水源地。

      2.地膜覆蓋普遍且殘膜污染問題突出的新疆、甘肅兩省區

      3.秸稈資源豐富且相對集中的京津翼地區

      實施化肥、農藥控施替代,建設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試點,控制氮磷流失,綜合利用450萬頭豬當量糞污,水產養殖廢水廢物凈化循環利用,實現示范區內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排放量分別降低40%、30%和30%以上。禁止使用超薄地膜,推廣使用0.01mm以上地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于 2015-5-30 19:45:22 | 只看該作者
      4. 正大集團農牧企業中國區資深副董事長姚民仆:《豬還能像雞一樣飛嗎--全球養豬行業的現狀及趨勢》

      據美國農業部統計數據,2013年全球豬肉總產量約為1.08億噸,同比增加2.12%,2001-2013年的平均增長率達2.1%。中國、歐盟和美國是全球主要的豬肉生產國,占世界豬肉產量的80.89%。其中中國產量約占全球總量的50.6%,其次是歐盟和美國,分別占全球總產量的20.7%和9.7%。中國生豬存欄量占全球的59.32%,與2012年的水平相當。

      從消費總量上看,我國豬肉消費整體呈穩定增長趨勢。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數據,2013年我國豬肉消費占世界總消費量的50.59%,比2012年增長2.89%。

      豬肉產量雖然上升,但占比下滑。2013年,我國豬肉產量為5493萬噸,較2004年提升26.5%。豬肉占肉類總產的64.36%,較2004年下降1.33%。

      現狀分析:

      1.舊有的養殖生產和經營方式已經走到盡頭,生豬養殖全行業正加速進入轉型和升級的發展模式。

      2.疫病風險,食品安全壓力,環保壓力,土地、水、資本、技術品種壓力。

      3.養殖業的轉型和升級必將推動育種和繁育、養殖技術工藝、設施和設備、動物保健、物流運輸、環境保護與循環農業、加工與深加工等產業領域的技術、研發和產業活動一系列的巨大變革。

      4.大量的農業資本和非農資本進入養豬業,已經開始戰略規劃和布局

      影響因素:

      1.中國規模巨大,但效率很低。例如,美國位列前五名的豬企,一頭母豬平均年產肥豬數達26頭以上,豬出欄均重達130kg,產肉90多公斤,這樣每頭母豬年產毛豬近3.4噸,產肉近2.5噸,成本比中國平均低了40-50%。如果考慮到其均勻度和瘦肉出品率等影響屠宰經濟效益的差距就更大了。因此,我們不難理解中國養豬業為什么會引起全球資本和全球資金快速聚集。

      2.需求分析。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供,豬肉消費還將進一步提高。即使年人均消費每增加1公斤豬肉,意味著養殖規模需要增加2000萬頭。

      3.替代效應。當豬肉價格上升時,人們就傾向于用禽肉來代替,減少豬肉的使用比例。

      4.收入效應。即價格變化通過消費者實際收入的影響,進而影響物品的需求量。此外,收入效應常常會強化替代效應。

      5.價格彈性。如果豬肉價格上漲,人們可以轉而食用雞肉、牛肉、羊肉等來滿足對肉類的需求,所以,豬肉的價格彈性相對較高。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結構指南》及建議,每人每天畜禽肉類食用量建議為50-100g,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我國肉類人均占有量每人每天173g以上,可見,目前居民肉類消費量已明顯超出指南給出的水平。未來十年,再根據禽豬比例,作者認為:中國的母豬存欄在2500萬-3500萬之間,中國生豬在6.5億-9億,按照一頭母豬產毛豬3噸計算,毛豬產量7500萬噸-1.05億噸,豬肉產量5700萬噸-7900萬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樓主| 發表于 2015-5-30 19:47:17 | 只看該作者
      5.  原糧農組織駐南部非洲協調員韓高舉:《豬肉國際貿易與糧農組織農業可持續發展原則》

      全球豬肉貿易概況:(FAO資料)2012年全球豬肉總產為1.1億噸,中國4900萬噸,占世界總量的45%,美國為1055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10%,產量超過300萬噸的國家有德國、西班牙、巴西和越南。排名前6的國家占全球總產量近70%。

      全球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土地稀缺,土壤退化、貧瘠(33%中度和嚴重退化、流失、鹽堿)

      2.水源缺乏和污染(低效利用方式不可持續、20%灌溉地鹽堿化、到2025年,18億人絕對缺水,2/3人口將面臨用水壓力)

      3.生物資源多樣性流失(動植物生產遺傳基礎狹窄、75%作物遺傳多樣性丟失、22%的動物品種資源面臨丟失危險,8%已經丟失、30%魚群過度捕撈,57%完全枯竭)

      4.氣候變化(25%溫室氣體來自種植業畜牧業及林業、2%來自生產化肥農藥等、每轉化一公頃耕地,釋放80噸土壤有機碳)

      5.農業科研進展緩慢

      可持續畜牧業全球行動議程:

      1.改進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生產發展

      2.加強資源與環境保護

      3.改善農民生計,體現公平與社會福利

      4.增強應對危機處置及恢復能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于 2015-5-30 19:47:50 | 只看該作者
      6.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劉玉滿:《 多元因素影響下的我國生豬產業未來走勢分析》

      主要宏觀因素對生豬產業發展的影響:經濟增長對豬肉消費需求的影響、人口及老齡化對于豬肉消費需求增長的影響、土地資源供需矛盾對生豬產業發展的影響、勞動力供求關系轉變對生豬產業發展的影響、資本供給對生豬產業發展的影響、環境規制對生豬產業發展的影響、食品安全規制對生豬產業發展的影響。

      我國生豬產業的轉型升級及其影響:1.生豬養殖業散戶減少,小區、規模化和一體化養殖增加 2.豬肉加工業的產品結構、產業化模式、企業管理面臨變革 3.生豬產業營銷渠道發生變化 4.肉類消費模式發生轉變,如肉類消費結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等

      全球化及其對我國生豬產業的影響:1.國際貿易會導致生豬市場價格下降、產量下降、勞動力就業減少 2.國際貿易促使養殖主體發生轉變,小規模主體、產業化經營主體、資本密集型主體。

      資本化及其對我國生豬產業的影響:提高資本有機構成、豐富市場供給、沖擊中小養殖場、加劇產業競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10:1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阳县| 浑源县| 贵溪市| 彝良县| 抚顺市| 佛冈县| 鲁甸县| 厦门市| 竹山县| 新田县| 乐都县| 湟源县| 博客| 馆陶县| 双城市| 同心县| 驻马店市| 乳山市| 高要市| 南京市| 高要市| 平定县| 三门县| 合阳县| 海城市| 临朐县| 永城市| 台湾省| 周至县| 阿拉善盟| 道真| 平定县| 边坝县| 卢氏县| 淄博市| 八宿县| 铁力市| 兴安县| 西林县| 永仁县| 延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