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aflatoxins,AF)是由曲霉屬中的黃曲霉和寄生曲霉所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是一類結構和理化性質相似的真菌次級代謝物,是自然界中已經發現的理化性質最穩定的一類霉菌毒素,之所以廣受重視是因為它是人類癌癥的一個重要致癌源,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I類致癌物。目前已經發現B1、B2、G1、G2、M1、M2等17種。在所有黃曲霉毒素中,屬最為多見的黃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強,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黃曲霉毒素M1是黃曲霉毒素B1在動物體內羥基化的代謝產物,同樣具有劇毒性和強致癌性,M1耐高溫,一般的加熱處理對其破壞性極小,巴氏殺菌也不能將它殺滅。
黃曲霉毒素是如何產生的?
環境濕度是霉菌生長繁殖和產毒的重要條件, 飼料水分含量會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而升高。產生黃曲霉毒素的霉菌在10~50℃、水分含量14%~18%條件下生長。 能量含量高的飼料原料最易受到其污染,如玉米、麥麩、豆餅、豆粕及其他雜粕(棉粕、菜粕、花生粕等),奶牛的粗飼料如稻草以及墊草等也存在黃曲霉毒素污染的可能性。
黃曲霉毒素對奶牛的危害 黃曲霉毒素首先影響肝臟功能并降低蛋白質合成,導致奶牛采食量減少,飼料利用率下降,飼料轉化率和產奶量下降達25%,肝臟損傷和癌癥、免疫抑制、組織修復受阻等;研究表明,每飼喂100ppb的黃曲霉毒素奶產量每天就會減少0.6升。 黃曲霉毒素在牛體內的轉化 黃曲霉毒素進入奶牛體內之后,奶牛肝臟會發揮解毒作用,對其進行生物轉化,并使其排出體外,黃曲霉毒素B1會轉化成為M1,黃曲霉毒素B2會轉化成M2,另外有少量其它轉化物,如M4、Q1和黃曲霉醇等。黃曲霉毒素M1是最主要的轉化產物。這些代謝產物的主要排泄途徑有2 條,即乳汁和尿液。據研究,飼料中1%~2%的黃曲霉毒素會轉化進入牛奶中。這些轉化產物,特別是M1仍然具有很強的毒性,且常規的加工方法,如巴氏消毒法對其幾乎不造成任何損傷。所以,黃曲霉毒素可以進入供人類消費的各種終端乳制品中。人類在食用了這種含有毒素的乳制品后,會引起慢性中毒,長時間攝入會誘發肝癌,高劑量則可能會導致猝死。 奶牛黃曲霉毒素中毒的癥狀及治療措施 奶牛多呈慢性癥狀。犢牛生長發育緩慢,被毛粗糙逆立,食欲不振,磨牙,鼻鏡干裂,無目的地徘徊。常一側或雙側角膜混濁,有間歇性腹瀉,有的可導致里急后重和脫肛,犢牛對該毒素較敏感,個別牛還呈現驚恐或轉圈運動等神經癥狀,后期陷入昏迷而死亡,死亡率高于成年牛。成年奶牛對黃曲霉毒素敏感性較高,容易中毒,當出現中毒時,心跳亢進,食欲廢絕,精神萎頓,脈搏90次/min,呼吸頻數為13次/min以上。 體溫正常,全身衰弱,行走搖擺,步伐不穩,胃腸膨脹,消化紊亂,初期便秘,后變為下痢,蠕動音消失,可視黏膜蒼白,排綠色水樣糞便或糞便常伴有腸黏膜。糞便呈灰色,無治療效果。妊娠牛可發生早產或流產。 對中毒的奶牛應立即停喂霉變飼料或可疑飼料,多給易消化的青綠飼料。 一般輕癥病牛不治療過幾天即能康復,對重癥病牛,應及時投服硫酸鎂、硫酸鈉、人工鹽等鹽類瀉劑,靜脈注射保護肝臟、制止出血、強心解毒藥物,大多數病例可收到良好效果。 樣品指標黃曲霉毒素樣品指標黃曲霉毒素 奶牛精料樣品數25TMR樣品數26 陽性率20%陽性率27% 陽性均值22陽性均值63 陽性值范圍11-31陽性值范圍24-135 2014年奶牛精料、TMR中黃曲霉毒素的污染情況 由表中數據可知,在被檢測的樣品中,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奶牛精料和TMR占到五分之一以上,TMR的污染情況比精料的更為嚴重。 如何預防飼料產生黃曲霉毒素 1.加強粗飼料品質控制 首先,要注重干草質量。要加強干草儲存時的空氣流動,加大草捆之間的儲存空間,減小草堆的尺寸,改變草堆的方向,避免與其他潮濕的產品放在同一地方等。 其次,控制青貯質量。青貯制作時注意采取合適的收割水分,合適均勻的切割長度,迅速裝窖;使用發酵劑青貯寶進行噴灑,使青貯飼料進行更好地發酵并起到防霉防腐作用。青貯使用時,保證每天快速移取青貯而避免腐敗,在溫暖的天氣,最好每天在飼喂表層移取3 cm 厚的青貯,青貯窖的飼喂表面應該干凈整齊,盡可能地減少紊亂,以防止空氣進入青貯堆。青貯(或其他的濕飼料)在從貯藏庫運出后應立刻飼喂,不能飼喂變質的飼料,并且儲存飼料的倉庫應定期清潔青貯,拋棄一切腐敗變質的飼料。 2.加強精飼料檢測,切斷黃曲霉毒素污染源 控制玉米、豆粕等精飼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一般玉米、高梁、谷物等飼料水分宜控制在14 %以下,菜籽餅粕、棉籽餅粕、花生餅粕、糠麩類含水量宜控制在12%以下。控制飼料加工過程中的水分和溫度,飼料加工后如果散熱不充分就裝袋、貯存,會因溫差導致水分凝結,極易引起飼料霉變。配合飼料一般含水量在10%以下。另外,酒糟蛋白(DDGS)是飼喂奶牛較好的飼料,但飼喂DDGS 一定要注意是否含有霉菌,還有整粒棉籽儲存時間較長時絨毛也易生長霉菌,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要注意飼料產品的包裝、貯存與運輸,飼料產品包裝袋要求密封性能好,如有破損應停止使用。應保證有良好的貯存條件,倉庫要通風、陰涼、干燥,飼料四周要留有空隙,保持空氣流通,相對濕度不超過70%。貯存過程中還應防止蟲害、鼠咬。運輸飼料產品應防止途中受到雨淋。 飼料霉變怎么辦? 如果飼料已經發生霉變,建議堅決不用來飼喂奶牛,飼料中預防或脫去霉菌毒素可采取以下方法。 1.微生物及酶解法脫毒 微生物脫毒法是篩選某些微生物,利用其生物轉化作用,使霉菌毒素破壞或轉變為低毒物質的方法。據報道,用米根霉、橙色黃桿菌等進行發酵處理,對去除糧食和飼料中黃曲霉毒素有較好效果。體外試驗結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酵母培養物可使88%的黃曲霉毒素被降解;酶解法主要是選用某些酶,利用其降解霉菌毒素,破壞或降低毒性。研究表明,從酵母的細胞壁中提取出的葡甘露糖可以結合飼料谷物中大部分的黃曲霉毒素及玉米赤霉烯酮。 2.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 吸附劑的吸附原理是使霉菌毒素在動物胃腸道內被緊密結合,使其不遷移,從而使霉菌毒素的生物轉化率降到最低。礦物吸附劑如活性炭、澎潤土、沸石、硅酸鹽及鋁硅酸鹽等,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添加到飼料中后,可以吸附飼料中的霉菌毒素,減少動物消化道對霉菌毒素的吸收。吸附劑對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與其分子結構的吸附能力以及霉菌毒素的特性有關。理想的霉菌毒素吸附劑應具有:能廣譜吸附多種霉菌毒素,在飼料中使用量低,且有效;能在飼料中迅速均勻地混合;在制備顆粒、膨化料和飼料儲存期間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盡可能少吸附飼料中的維生素、微量元素或其他營養物質;具有高穩定性,排出后可被生物降解。 3.添加蛋氨酸、硒及植物源性黃酮 添加蛋氨酸可以減輕霉菌毒素特別是黃曲霉毒素對動物的有害作用。在飼料中添加硒也同樣具有保護肝細胞不受損害和保護肝臟的生物轉化功能的作用,從而減輕黃曲霉毒素的危害。歐洲在人類保肝藥物中添加水飛薊黃酮提取物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有研究者把類似提取物添加在飼料中,效果明顯。 青貯寶 國家重點新產品,調控青貯發酵過程,提高青貯飼料質量,在保持青貯飼料固有的營養特性的同時減少青貯飼料營養物質的損失;延長青貯飼料的貯存時間,減少或避免二次發酵造成的浪費。 化毒霉X3 全球化毒先鋒,突破霉菌毒素降解酶技術,將生物吸附、物理吸附和腸內降完美統一,對黃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嘔吐毒素和串珠鐮孢菌毒素的體內吸附降解率達到或超過90%。
8cm.jpg (50.39 KB, 下載次數: 10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5-18 13:50 上傳
寶來利來反芻動物微生態事業部
你還沒有關注嗎? 公眾號名稱: 養殖通微寶 微信號: yangzhitong-weibao 電話: 4006-960815
該貼已經同步到 xumu123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