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家禽病情的復雜化日益明顯,耐藥菌株不斷出現,家禽腸道保健越來越受到養殖者的重視。以前,在禽群發生疾病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抗病毒、防大腸桿菌繼發感染,很少考慮保護腸道健康。由于長期使用抗生素,不僅誘發了腸道炎癥,還造成了免疫抑制、營養失調,最終致使家禽生產性能和健康水平逐步下降。近來許多家禽養殖場已經開始學習腸道健康知識,重視飼料營養、腸道黏膜、微生物菌群三者之間的平衡互作關系對家禽腸道健康的重要作用,為今后家禽的健康發展帶來新的希望。 1、正確認識營養對家禽腸道健康的作用 部分養殖場為了減少飼料支出,使用劣質飼料,這樣的飼料不僅營養不平衡、轉化率低,其中的粗纖維含量還可能超標,從而損傷腸道黏膜、破壞腸道環境、引發腸道疾病。在禽群發病前后通常采用抗生素來預防和治療,往往造成抗生素使用超量,產生耐藥性,造成養殖失敗和藥殘等問題。 我們知道“藥補不如食補”,所以在家禽生產中應提倡采用營養調控的方法,為免疫系統提供養分,促進免疫系統發育,改善激素平衡,減輕疾病傷害,甚至直接調節免疫系統。同時,營養素還可以調節家禽的腸道健康,如氨基酸是形成免疫細胞的基礎;鐵和生物素對免疫細胞功能作用很大;抗氧化劑能預防或消除炎癥;粗纖維能穩定微生物菌群,促進家禽健康生長。 在家禽發生應激反應時,為了提高免疫力,通常會動用一部分營養物質和消耗一定量的肌肉。為此我們應在免疫、轉群、天氣突變等應激條件下,提前添加維生素、微量元素來減緩應激,從而減少養分消耗和肌肉損失。在生產中為了減少使用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可在飼料中添加益生素、益生元、酶制劑、免疫調節多糖和有機微量元素等抗生素替代品來增加家禽的抗病力和預防疾病感染。 目前,一些營養素在家禽生產中也廣泛使用,如:酵母硒、酵母細胞壁以及酵母葡聚糖等營養素均具有調節家禽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夠提高免疫器官的相對重量和淋巴細胞的增殖活性,顯著提高疫苗免疫的抗體水平,在球蟲感染時可降低腸道損傷,促進腸道黏膜的免疫反應。從而改善腸道健康,提高飼料轉化率和家禽的生產性能。 2、家禽健康必須保證腸黏膜組織的完整 腸道的主要作用是消化飼料、吸收營養,并將有用的養分吸入血液運送到全身各個器官。家禽飼養環境中到處都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無論怎樣處理,都不可能將它們徹底殺滅,它們可以隨著飼料或飲水進入家禽腸道,等待時機吸附、定植。但腸道不僅具有吸附營養的重任,還具有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體內的作用。因為腸道分泌的胃酸、溶菌酶等能殺滅,溶解和降低這些病原微生物的活性,阻止其定植,起到保護腸道的作用。 由此可見,病原入侵腸道猶如與腸道展開一場爭斗,腸道健康的情況下,病原很難侵入機體。如果腸道黏膜組織受到損傷或變薄,腸黏膜的分泌能力減弱,那些保護腸道的消化液、溶菌酶等的數量會大大減少,就會給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提供可乘之機。腸道黏膜主要由上皮細胞、肌肉層和腸道免疫細胞三部分組成,相對家禽來說,其腸道生態系統包含了體內70%以上的免疫細胞,腸道微生物細胞的數量是雞細胞總數量的10倍。家禽發病后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腸道黏膜的固有層厚度會變薄,加上環境條件再差些,黏膜厚度會明顯變薄。這樣病原體侵入后就能傷害到免疫細胞,從而降低腸道的抗病能力。病原微生物還可以突破黏膜屏障發生移位,毒素進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各個器官形成全身感染。 3、家禽健康必須保證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 家禽腸道內的微生物菌群是由無數的共生菌、暫生菌和病原菌組成的復雜菌群,它們之間微小的變化都會引起明顯的營養反應。例:盲腸與回腸之間互作共生菌,有利于腸道的健康生長。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對腸道微生物菌群無識別功能,它在殺滅病原微生物的同時還可殺滅一些腸道內的共生菌,嚴重破壞了腸道內菌群的平衡,從而降低了腸道的抗病能力,使病原微生物肆意入侵,造成兩敗俱傷的腸道病頻發的局面。 所以,在家禽飼養過程中,應以腸道保健為主,在日常養殖中添加微生態制劑,保證飼料營養的充分消化、及時補充腸道有益菌、培養腸道內共生菌群的競爭優勢、維護腸道黏膜結構的完整性、提高其抗病力和免疫力、促進腸道免疫球蛋白的分泌,為家禽創造一道完善的腸道屏障,從而達到腸道健康的目的。 中國微生態第一品牌——寶來利來生物產業集團經過18年的探索創新,形成了獨特的科研、生產技術,為國內外規模化牧場提供高品質的微生態產品與技術方案,為我國畜牧業健康養殖、生態養殖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