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智農生物飼料 于 2014-12-17 09:42 編輯
ZX(OY{0NE5VNKOZ5E1L.jpg (362.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12-17 09:31 上傳
背景:食品安全形勢嚴峻,重金屬、抗生素甚至違禁添加劑遍及多種肉食,廣州、深圳等地雖經多次整頓,但依舊不如人意。而更可悲的是,生產源頭的養殖企業長期處于虧損,嚴重制約產業發展。
入冬時分,帶著食品安全和養豬產業鏈發展的雙重任務,從廣東驅車造訪江西------養豬合作社運行較早、和深圳等大型城市簽約基地合同較多的省份之一。剛下車撲面而來的寒意仿佛預示這趟任務的艱巨。此次造訪養豬合作社負責人黃總,擁有千余頭母豬,是當地養豬模范之一。本著給養豬圈子人辦實事、增效益的想法,滿腔熱情投身合作社,但遇到諸多棘手問題阻礙發展,眼看造福一方的好事徘徊不前很是無奈與著急,畢竟該縣年出欄愈70萬頭肉豬。這次造訪座談針對合作社發展狀況、面臨問題、轉型契機和良性生態圈建立進行深入剖析,終于有了規劃和實施方案,對合作社乃至“一頭豬”產業鏈猶如雪中送炭。
發展歷程
當地養豬合作社已成立十幾年,由農糧局(監管部門)牽頭組織,社員為當地眾多養豬企業(規模豬場為主),以企業化運營而非行政手段為社員服務。通過統籌市場資源,一方面提升交易地位,一方面提供知識輸入平臺,爭取豬場效益最大化。如統采統銷降低飼料、動保等采購成本,減少中介(豬販)對賣豬利潤的榨取;聘請專家針對豬場問題進行剖析指導等。但目前形式大過實效,社員參與度和實際得益少,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一、無品質差異,溢價能力差。政府食品安全監管嚴格,許多大型城市都通過集中屠宰的方式把控監管,也就是監管的精力和壓力都集中在肉聯廠,所以肉聯廠非常關注肉品安全和品質,而這方面合作社提供的豬肉并無核心競爭力,在與肉聯廠協議的過程中處于被動,溢價變得困難,交易量經常也不穩定。
二、賣豬回款時間延長,豬場資金更緊張。與肉聯廠簽訂合作協議中,保證流通、消費環節不出問題后方能付款至合作社,較傳統賣豬直接現金交易而言,不但阻礙資金周轉,也增加社員風險感。許多社員情愿給豬販賺些錢,也不通過合作社直接交易,雖然賺少些,但面對現金有安全感,當下行情讓豬場資金緊張,燃眉之急是現金流。
三、無核心技術改善養豬成本,對社員凝聚力差。現階段行情進入低價穩定期,相較而言養豬成本高企,合作社未有系統方案降低養豬綜合成本,提高社員效益,社員則參與信心不足。
面對眾多問題,黃總想方設法、四處奔波,曾親自到華北、東北了解原料質量,參加各種專家座談會,到深圳、廣州等地考察需求和政策導向。然而,就在一次與深圳農業局、肉聯廠、智農公司的座談中有了思路,此次會面便是將思路化成出路。
發展轉型中的出路
一、平臺專業化。平臺不僅要為交易提供便利,還應提供行業最新資訊、創新技術分享與指導。例如,針對現階段養豬成本高企困境,結合智農全速營養體系,提出系統解決方案,實現6元養豬模式。每斤豬肉成本降1元左右的利益點,將社員利益落到實處,勢必掀起一股社員熱烈參與的風潮。
二、數量質量化。政府和肉聯廠對豬肉品質的重視不僅表現在監管力度上,有些城市還發放相應補貼給生產基地。所以僅能提供穩定豬源并不是需求重點,品質才是核心。通過智農公司發酵豆粕方案,改善豬肉安全和口感,生產優質豬肉,合作社樹立了一定的貿易品牌,已經吸引肉聯廠目光,有利于以后交易地位提升。
三、合作產業化。優秀的生產成績和豬肉品質做后盾,吸收優質社員,規模化的平臺更吸引政府、肉聯廠和供應商,長期合作關系便可促成政府牽頭供應商---生豬基地---肉聯廠產業一體化合作協議,資源整合效益最大化,且從源頭把控“一頭豬”的品質監管。
良性生態圈價值
一、合作社和社員。①豬場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降低,利益達到最大化,對比目當前水平每頭肉豬能增加150---300元收入;②與供應商、肉聯廠交易穩定,流程簡單,規模化、可復制;③龐大、穩定的交易平臺便于樹立品牌,有利于申請國家補貼和銀行貸款,注入穩定流動資金。
二、肉聯廠(食品公司)。①交易對象、流程精簡,企業運營成本降低;②擁有長期穩定、安全豬肉來源,從源頭把住食品安全關卡;③優質肉品打造企業品牌,為走向品牌化、規模化戰略鋪路,品牌和交易量是融資利器,更多資金的流入無論對企業運營和投資都是利好。
三、食品安全監管部門。①面對合作社和規模企業,不再面對散戶的百家豬,豬肉源頭追溯化繁為簡;②從肉聯廠到合作社和規模豬場,管理責任明確到位;③讓市民吃上放心肉、可口肉,工作量減少而貢獻得到質的飛躍。
四、消費者。不用高價格便可享受安全、優質豬肉,消費壓力不提升而生活品質改善,綠色食品得以占領每個餐桌。
五、供應商。①交易對象簡化集中,減少交易費用;②長期規模化合作利于企業生產計劃性和穩定性;③優質產品在行業產生口碑效應,樹立品牌形象。
(來源:智農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