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產后不食”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一種表現。因此,在臨床診療中要根據不同的發病原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一、發病原因 1.難產、分娩時間長,母豬體力消耗過大,或者炎夏溫度過高導致母豬呼吸加速,冬季寒冷引發感冒引起不食。 2. 飼料中的營養單一化,特別是微營養(維生素,微量元素)的不足或缺乏導致發生應激,尤其是孕后期,礦物質缺乏引起產后疾病,消化功能紊亂引起不食。 3.產后衰竭,多發生于年齡大、胎次產仔多的母豬,胎次少的母豬很少發生,平時營養差的易發生。 4.產后胎衣不下,產后癱瘓引起全身體機能障礙引發母豬不食。 二、發病情況 1.產后第一天就表現食欲減退,采食量逐漸減少的,4—5天后食欲廢絕; 2.分娩后沒有食欲每天僅能吸食少量的飲水; 3.分娩后3—5天食欲基本正常,然后逐漸減退至廢絕; 4.產后15—20天開始出現食欲減退,最后廢絕。 三、臨床癥狀 患病母豬的共同癥狀為精神沉郁,飲食減少最后廢絕,糞便干小如球,尿少而赤黃,鼻鏡干燥,逐漸消瘦,多數病豬體溫基本正常。有的后期出現呼吸急促,可視粘膜發紺,有的長期臥地不起,出現耳和腹下大面積紫斑,嚴重臥地不起病情惡化。 四、治療 1.過度勞累及感冒引起的治療。用10%的樟腦10毫升1支肌注;復合維生素B10毫升2支肌注,400萬青霉素2支、安乃近20毫升混合一次肌注,每天2次。 2.營養不足應激引起的治療。適量添加抗氧化劑(維生素E、維生素C,微量元素硒、鋅等),還可添加高活性干酵母等抗應激添加劑,對已應激的母豬可用鎮靜藥進行治療。 3.產后衰竭引起的治療。25%的葡萄糖500毫升、維生素C10毫升、400萬青霉素2支一次靜注,可持續數日。維生素B1 10毫升一次肌注,同時可口服人工鹽、蘇打片和健胃劑。 4.產后癱瘓引起的治療。10%的葡萄糖酸鈣250毫升;25%的葡萄糖500毫升靜脈注射。如發燒可注射抗生素及退燒藥。 五、預防 1.增加母豬活動量,促進消化。生命在于運動,適量的運動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分泌,在飼料中添加高活性干酵母可促進腸蠕動,促進消化,使形成的糞便利于排出。 2.前產后15-10天多投給青綠多汁飼料,產前一周開始減料,不可喂大量濃厚精飼料。 3.產前產后7-10 天,飼料中加入2-4%的植物油,增加腸道潤滑用;多加入一些麩皮,麩皮中含有豐富的植酸磷,具腹瀉作用。防產后便秘,還可加入適量硫酸鎂為瀉藥,內服后離解出不易被腸粘膜吸收的SO42-,由于滲透壓作用,使腸腔保持大量激腸壁增強蠕動,軟化糞便,促使瀉下。 4.產后喂料時不能一次投大量飼料,應逐漸增加飼喂至正常采食; 5.改善豬舍環境衛生,在母豬分娩前后,豬圈內溫度要適宜,光照要充足,空氣要流通,地面應保持清潔干燥,經常消毒,墊草要柔軟潔凈,并做好防寒工作。藥物預防,在母豬產后1-2小時及時注射青霉素、鏈霉素、長效抗菌素,可有效預防產后幾天發熱不食型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