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智農生物飼料 于 2014-11-26 10:09 編輯
6yuan豬價.jpg (163.32 KB, 下載次數: 3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11-26 10:04 上傳
最近幾個月,豬價一直是熱議的話題,從4月份開始,就不斷有豬價看漲的市場分析流出,結果4月不漲價,5月6元豬, 6月空悲切……期間專家的臉恐怕已經鉆到地縫。且不說壓欄行為是對市場的看不透,作為養豬企業,出發點就已經走錯。即便經過8、9、10月份的豬價上揚維穩讓沖“8”呼之欲出,顯然,市場的震蕩可以讓豬價回歸6元時代。 目前豬場生產水平普遍不高,資本運行困難,養豬行業寒冬的本質沒改變,如何降低養殖綜合成本,讓成本走向6元,才是企業立足之本。 以7.2元/斤的豬價計,全國目前的養殖水平,大部分豬場一頭豬只能賺幾十塊錢,勉強維持生計。人工、場租和保健等成本已悄然升高,養殖效益大不如前,顯然很多養豬人已經感覺到呼吸都在痛。行業巨企如溫氏、雛鷹、牧羊等能將綜合成本控制在6.2-6.8元的區間,盈利在150元到250元之間,規模化和高效益讓他們波瀾不驚,行業地位穩固。 適應不了市場的變遷,就注定被淘汰。行情是不靠譜的,作為養豬人,在經歷了反復的波瀾以后,應當意識到——只有把豬養好,把豬肉產出成本降低才是出路。不然你憑什么保證自己不會倒在下一次的6元豬價。豬場成本涉及眾多,除固定資產和人工投入,改善效益最明顯當屬豬的食材,也就是管住“吃”。 一、吃不好是根源?據省動衛所、華農和佛大近幾年的生產調研分析,豬群生產力低下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1.霉菌毒素的攝入。公豬精液差、母豬繁殖障礙、仔豬咳嗽喘氣拉稀,離不開霉菌毒素這一幕后黑手。 2.飼料的營養水平與搭配組合也使飼料的投入產出大打折扣。90年代至今,品種豬的生產性能可以說得到了質的飛躍。然而,飼料營養不足卻是行業的普遍現狀,嚴重限制了豬只的生長潛力。原料組合隨意,尤其是豆粕多多,生怕豬群的蛋白質不夠!進一步加重了腸道的負擔,無形中造成了一片的飼料糞。 3.抗生素濫用一箭三雕——病原菌耐藥,豬群免疫抑制、腸道益生菌群無家可歸。這樣恐怕連活佛濟公也養不出一頭健康好豬。 二、是否吃得好?業績在說話 吃的好不好,只有數據能說明。豬場生產報表數據,主要是PSY(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料肉比、育成率,這樣自己的生產成本就基本上可以算出來了。 例如,PSY=18,料比2.8,育成率78%,出欄成本7.5元/斤。而廣東溫氏2013年的PSY=23.5,料比2.52,育成率85%,出欄成本6.31元/斤。 三、怎樣吃得好? 1.飼料潔凈——玉米吸塵過篩,配方摒棄麩皮,縮短用料周期 2.飼料營養——提高粗脂肪、維生素和氨基酸水平彌補營養不均衡不匹配的木桶短板,結合生物飼料解決高營養難轉化瓶頸,釋放豬只最大產能。 3.無抗保健——抗菌肽、發酵乳鐵蛋白類生物制劑逐漸替代抗生素,避開耐藥性的死胡同。 溫氏與中糧巨頭之間的合作,展示了大型農牧企業對高效養殖的決心。中小企業近年的發展勢頭也非常迅猛,廣東龍門東盈豬場通過智農全速營養體系的運用,取得了PSY25頭、肉豬180天齡125kg的傲人成績,較三年前比,每頭肉豬上市成本降低了200多元。 馬云曾說,如果一條發展之路有90%的人說“好”的話,我一定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因為機會肯定不會是我們的了。高效養豬已是整個市場轉型升級的必然。你還在等那90%的人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