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動物微生態制劑的概念與主要功能
(一)動物微生態制劑的概念 動物微生態制劑是根據微生態學原理,應用微生態工程技術,利用動物體內正常微生物菌群(各種益生菌群)經分離、鑒定、篩選后確定的菌種為主體,再經發酵培養、濃縮、干燥與微囊化包被一系列特殊工藝而制成的,可調整動物機體微生態失調、保持微生態平衡與提高免疫力的活菌制劑及其代謝產物,又稱為微生態調節劑、益生素等。
微生態制劑分為動物微生態制劑、植物微生態制劑、環境微生態制劑和人體微生態制劑。美國已公布43種菌種可以作為微生態制劑的出發菌株,我國于1999年6月公布了允許在飼料中使用的12種微生態菌種,主要有乳酸桿菌類(包括嗜酸乳桿菌、干酪乳桿菌、植物乳桿菌等)、芽孢桿菌類(枯草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等)、雙歧桿菌、腸球菌類(乳鏈球菌、糞鏈球菌與尿鏈球菌等)及酵母菌類(啤酒酵母菌和產朊假絲酵母菌等)。
(二)動物微生態制劑的主要功能
1.提高豬只的生產性能和飼料利用率。微生態制劑中的有益菌可產生多種消化酶、B族維生素、氨基酸、有機酸和促生長因子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這些物質可參與機體的新陳代謝,這對提高豬只的生產性能和飼料轉化率非常重要。飼喂微生態制劑的豬群平均提高增重12%~20%,提高飼料轉化率為10%,仔豬成活率可提高5%~10%,死亡率大大降低。還可促進母豬發情,延長發情期,提高受孕率與產仔成活率等。雙歧桿菌可產生乳酸和醋酸、合成VB,能提高動物機體對蛋白質、鈣、磷、鐵的利用率;產生的磷蛋白磷酸酶,能分解奶中的а—酪蛋白,提高蛋白消化率。枯草芽孢桿菌能產生水解酶,可促進蛋白質、淀粉、脂肪、半纖維素的分解,提高動物對飼料的利用率。
2. 提高豬只的免疫力與抗病力。微生態制劑中的各種益生菌通過占位、粘附、生物奪氧、競爭性排斥;在營養物質的爭奪,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有機酸、細菌素、抗菌肽、溶菌酸及過氧化氫等物質,可抑制與排除有害細菌,維持機體腸道內微生態平衡,防止消化道與呼吸道各種疾病的發生。據有關研究報告,使用微生態制劑的豬群,豬的腸道疾病發病率減少25%,呼吸道疾病降低了50%。益生菌的細胞壁上存在著肽聚糖等,可刺激腸道的免疫細胞增加局部免疫抗體的數量,有利于增強動物機體的抗病力。乳酸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1gA與分歧桿菌產生的胞壁酰二肽(MDP)均能活化巨噬細胞,誘導機體產生細胞因子,增強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活性,提 L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功能。芽孢桿菌能促進腸道相關淋巴細胞的活性,加快免疫器官的發育、增殖,T、B淋巴細胞的數量增多,使動物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水平得以提高。益生菌還能刺激動物機體產生干擾素,提高免疫球蛋白濃度和巨噬細胞活性,增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
3.提高畜產品的品質,生產綠色食品。微生態制劑無毒副作用,無藥物殘留,無耐藥性,使用安全,可促進豬肉肉質的改善,減少脂肪沉積,是生產綠色食品的最佳添加劑。孫建廣等(2010)研發報告:使用乳酸菌生產的微生態制劑混料喂育肥豬,結果表明可顯著提高亞油酸(C18:2),二十碳二烯酸(C20:2),花生油酸(C20:4)和總多不飽和脂肪的含量(P>0.05)。證明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育肥豬酮體品質和肌肉質量。
4.改善養豬場的生態環境。微生態制劑在腸道內定值,一方面抑制病原菌(特別是腐敗菌)的繁殖,可減少有害毒物質的產生與排出;如乳酸桿菌、鏈球菌、芽孢桿菌等在代謝過程中產生一些抗菌物質如嗜酸菌素、乳糖菌素、桿菌肽、伊短菌素等,可抑制病原菌在腸道內生長繁殖。另一方面益生菌又與胃腸道內的原有的正常菌群協同作用,提高飼料轉化利用率,減少蛋白的氨與胺的轉化,減少氨氣、氫氣、吲哚、硫化氫、糞臭素等有害物質的產生與排放量,消除惡臭的氣味,減少環境污染,凈化空氣質量。一般可使豬舍內氮氣含量降低10%~25%,硫化氫降低4%~6%。益生菌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有機酸、抗生物質等,對蚊蠅等害蟲的生長繁殖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可減少蚊蠅的孳生。使用微生態制劑的養豬場,一般蚊蠅的數量可減少90%左右。同時益生菌對豬場高濃度有機糞尿廢水還有明顯的凈化效果。
5.具有防治豬只腹瀉性疾病的功能。在正常狀態下,動物機體腸道內的有益菌和有害菌相互作用可使微生物之間保持動態平衡,當其受到外界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時,如各種應激、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大量的濫用抗生素等,可打破這種動態平衡,導致機體發生腸道疾病。如動物發生腹瀉性疾病時,腸道內的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的數量會明顯下降,還會使腸道內失去厭氧菌的屏障和拮抗作用,有利于病原菌和病毒侵入腸道,誘發腹瀉性疾病的發生。如及時的使用雙歧桿菌與乳酸桿菌等微生態調節劑進行防治,可迅速的提高動物腸道內厭氧菌數量,抑制有害菌繁殖,修復被損傷的腸道,恢復腸道菌群動態平衡,促進腹瀉性疾病的治愈。
二、動物微生態制劑在養豬生產中的科學應用
1.乳仔豬的科學使用。仔豬出生后,腸道內微生態平衡尚未完全建立,抵抗疾病的能力比較弱,此時如引入益生菌進入動物體內,占據附著點,效果最佳。因此,仔豬出生后,先用干凈的消毒紗布或毛巾將其全身擦洗干凈,然后放入32℃的保溫箱中20分鐘,讓其適應一下外界環境與溫度,再給每頭仔豬口服止痢寶口服液(嗜酸乳桿菌、抗病毒抗體)2 ml;或者口服桿諾泰口服液(含有芽孢桿菌和變形類毒素)2 ml,每天1次,連用2天。仔豬口服后再放入保溫箱中10分鐘,然后吃初乳;仔豬7日齡開食(補料)時,可于1噸料中添加康元1號(由芽孢桿菌、乳酸菌、腸球菌及其代謝產物,各種酶、生物活性因子,特殊佐劑,乳仔豬專用)200 g,連續飼喂12天;或者用仔豬寶(微生態制劑,仔豬專用)500 g拌料500千克,連續飼喂12天。
2.斷奶仔豬的科學使用。斷奶仔豬,可選用仔豬專用的康元1號200 g兌水2噸,連續飲水12天,或者用唯泰C211(仔豬專用微生態制劑)200 g兌水2 000 L;或者金唯肽C211(仔豬專用微生態制劑)200 g兌水2 000 L;或者斷奶寶(微生態制劑)200 g兌水2 000 L,連續飲用12天;仔豬斷奶時,母豬先下產床離開產房,仔豬在產房停留5天,飲水5天,然后轉到保育舍飼養,繼續飲水7天。這樣可有效的預防仔豬的腹瀉性疾病(包括細菌性與病毒性腹瀉)與呼吸道病,降低斷奶應激,營養應激,飼料應激,溫度應激及環境應激等,提高仔豬的免疫力與抗病力,保證疫苗的免疫效果,仔豬生長快,毛色好,成活率高。
3.育肥豬與后備種豬的科學使用。保育仔豬轉群到育肥舍和引進后備種豬進豬舍后,可立即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微生態制劑飼喂1個月,到育肥中期再添加1次,直至豬只出欄上市(后備豬轉入配種舍)。用育肥豬與后備種豬專用的微生態制劑康元1號(由芽孢桿菌、乳酸菌、腸球菌及其代謝產物,各種酶、生物活性因子,特殊佐劑,育肥豬專用)200 g拌料1噸或兌水2噸;或者用康樂健200 g拌料1噸;或者肽樂健100 g拌料1噸;或者用育肥豬專用替抗素(復合微生態飼料添加劑)F231,400 g拌料1噸或兌水2噸,連續飼喂或飲水1個月。育肥中期還可重復使用上述微生態制劑,連續使用至出欄上市。可有效的提高飼料利用率與吸收率,改善育肥豬的生長速度,提前10~12天出欄上市,降低肉料比0.8%左右,降低應激,解除免疫抑制,提高免疫力與抗病力,還能預防消化道與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改善酮體水平,提高肉品質量。
4.生產母豬的科學使用。母豬妊娠初期添加微生態制劑可有效的降低妊娠應激、減少免疫抑制,提高母豬的免疫力與抗病力,同時有利于改善母豬的營養與體質,提高受孕率,并使胚胎安全著床,健康發育。妊娠中期使用微生態制劑可防止母豬繁殖綜合征的發生,有利于母子健康,胎兒發育正常,降低死胎率95%以上。妊娠后期,特別是產前產后各1周添加微生態制劑,有利于保障母子健康,母豬安全產仔,乳水充足,仔豬健康,成活率高。同時還可有效的預防母豬發生“三炎癥”,即子宮內膜炎、陰道炎、乳房炎,以及母豬產前便秘與厭食癥的發生。使用方法:母豬專用微生態制劑康元1號(由芽孢桿菌、乳酸菌、腸球菌及其代謝產物,各種酶、生物活性因子,特殊佐劑)200 g拌料1噸或兌水2噸;母豬專用替抗素(復合微生態飼料添加劑)F231,400 g拌料1噸或兌水2噸,連續飼喂或飲水。還可選用母豬寶或母豬康或金唯肽C231等,每500 g拌料1噸,兌水1 500 L;或者用母豬專用的唯泰C231,每200 g拌料1噸或兌水2噸,可連續使用。
5.當動物腸道正常菌群受到破壞時要及時使用微生態制劑。當動物發生多種疾病時,使用大量的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在大量殺滅有害菌的同時,也會造成動物腸道內的有益菌被殺滅。治療提示用藥后有害菌又會迅速發生繁殖,這時很有可能使動物疾病再次出現復發。因此,在動物用完抗菌藥治療后要及時使用微生態制劑,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有害菌再次繁殖,有益菌占據位點,使動物腸道內環境盡快達到菌群平衡狀態,減少疾病的復發。同時,還有利于加快動物的病后康復,盡快恢復其生產性能。
三、如何使用好動物微生態制劑
1.改善養殖觀念,大力提倡使用微生態制劑。在養豬生產中要始終堅持“管重于養、養重于防、防重于治、綜合防控”的方針,改變那種“重治輕防、重治輕管、重治輕養”的老觀念、舊習慣。在養豬生產與疾病防控中要盡可能少用或不用抗生素,改變那種“養豬離不開抗生素,離開抗生素就養不好豬”的舊觀念。有人說20世紀是維生素世紀,21世紀是微生態世紀,在養豬生產中使用微生態制劑養豬是養豬生產中的一場革命。動物微生態制劑不是藥品,不要把動物微生態制劑與抗生素劃等號,把動物微生態制劑當做抗生素去使用。動物微生態制劑是一種可直接給動物飼喂的微生物添加劑,在提高動物機體的免疫力,預防某些腸道與呼吸道疾病,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改善飼養生態環境,提高養豬的經濟效益和促進健康養殖業的持續發展是大有作為的,可發揮重要的作用。為此,在養豬生產中可根據豬只生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的添加動物微生態制劑(也可長期在飼料中添加),既安全、效果好、無藥殘、無耐藥性,有利于保障養豬業的健康發展和動物性食品的安全。
2.選用品牌產品用于養豬業生產。當前市場上動物微生態制劑產品多而亂,標準不統一,質量不穩定,作用效果差,不同的生產企業生產的微生態產品質量相差很大。有的養殖場反映,使用微生態制劑與不使用一個樣,沒有什么效果。有一些企業生產工藝簡單,發酵技術、真空干燥技術和微膠囊技術不過關,活菌數極低,雜菌很高,打著各種旗號標榜產品質量,以低價格去占奪市場。廣大養殖戶一定要認真調查、分辨好壞。選擇信譽好、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高,售后服務好的品牌企業購買產品,以免影響養殖業的健康發展,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3.微生態制劑與抗生素的使用問題。正確使用動物微生態制劑可提高動物機體的自身免疫力與抗病力,在養豬生產中可以減少抗生素的使用或者不用抗生素。如果發生重大動物疫病,加之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免疫預防程序不合理、不科學等,有針對性的使用某些優質抗生素也是必要的。但是,使用抗生素時要避免與動物微生態制劑同時使用,一般要間隔3~5天為好。與消毒藥物(如飲水消毒等)和驅蟲藥物也不要同時使用,以免影響微生態制劑的使用效果。
當前已篩選到耐藥益生菌菌種,并可以與抗生素聯合使用。但在選用產品時一定要認真調查產品質量、生產企業,弄清真假,不要輕信,以免受騙。耐藥菌株的發展主要是由于耐藥質粒的轉移和藥物選擇性抑制所造成的。質粒存在于細菌的細胞中,是一種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支配耐藥性的質粒又稱為R因子,帶有多種耐藥性的質粒又稱為多抗性質粒。R因子不僅可將耐藥性轉移到同種細胞中,還能轉移到不同種、不同屬的細胞中。如果由于細胞特殊化學結構而影響藥物的滲透造成的耐藥性則不會相互傳遞,這種耐藥菌株可以和抗生素合用;如果該耐藥性是由R因子控制,為避免耐藥菌株的泛濫,此類耐藥益生素菌株最好是不要與抗生素合用。
4.動物微生態制劑可以與疫苗配合使用。動物微生態制劑可以與豬用的各種疫苗配合使用,即在給豬只免疫接種之前5天在飼料中添加微生態制劑連續飼喂,使用疫苗免疫接種后再連續飼喂5天,可明顯的提前2天產生抗體,并能提高抗體水平1~3個滴,使豬體產生抗體快,抗體水平高,抗體持續時間延長,還能有效的降低免疫應激反應。
5.根據豬只生長的不同階段與微生態制劑專用功能選用不同的產品。企業生產的動物微生態制劑功能不完全一樣,有專用型,如豬用的微生態制劑就有乳豬專用型、保育仔豬專用型、育肥豬專用型、后備母豬專用型、母豬專用型等,一定要根據豬只各個不同的年齡段與其需要,有針對性的選擇不同的微生態制劑產品,更能有效的發揮其功能,保障豬只的健康生長,達到預期效果。
6.微生態制劑早應用效果更佳。根據先入為主的理論,通過先輸入益生菌搶占腸道位點,以減少或阻止病原菌的定居。如動物出生后即使用微生態制劑、益生菌先占據腸道中的位點,可有效的防止動物消化道疾病的發生。豬只轉群、運輸以及各種應激因素發生之前或之后,豬只病后康復期、妊娠期及產仔前后都是添加動物微生態制劑的最佳時期。
7.動物微生態制劑使用劑量。微生態制劑的益生作用是通過有益微生物在動物體內一系列生理活動來實現的,其最終效果同添加的益生菌的數量密切相關。益生菌數量不夠,在腸道內不能形成菌群優勢,難以起到益生作用。如果益生菌數量過多,超出占據腸內附著點和形成優勢菌群所需的菌量,非但功效不會增加,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目前對每種動物所需的益生菌群數量尚無統一的規定,德國學者認為,仔豬飼料中加入微生態制劑的活菌含量應達到(0.2~0.5)×107個/g飼料,育肥豬飼料中加入的每 g料應含106個芽胞桿菌,每天施加0.5~0.6g方可起到治療效果,乳酸桿菌含量不能少于107個/g飼料,每日施加 0.1~3g,一般添加量為0.2%。益生菌數量不足,其產酶、產有機酸及代謝產物不足,影響使用效果。
四、當前動物微生態制劑常用的主要菌種
1.乳酸桿菌類(嗜酸乳桿菌、干酪乳桿菌、植物乳桿菌等)。乳酸菌有10多個屬、100多個種。乳酸菌在代謝過程中能產出大量的有機酸,溶菌酸及過氧乙酸等,具有很強的殺菌功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抑制有機物的腐爛分解;代謝中產生的多種氨基酸,合成維生素(VB1、VB2、VB6、VB12、VC),給動物增添營養物質,幫助食物的消化及吸收,促進宿主代謝, g服腐敗過程,分解與轉化有害物質,保障動物正常健康的生理狀態;能刺激腸道的免疫細胞增加局部免疫抗體的數量,誘導免疫球蛋白A的分泌,提高動物機體的免疫力與抗病力。
2.芽胞桿菌類(枯草芽孢桿菌、蠟樣芽胞桿菌、納豆芽孢桿菌等)。好氧的芽胞桿菌可消耗腸內的氧氣,使局部氧分子濃度下降,抑制有害的大腸桿菌與沙門氏菌繁殖,其代謝中產生的細菌素與過氧化氫對有害菌也有強大的殺傷能力;抑制腐敗菌生長,進而減少氨、胺有害物質的產生;代謝產物中的氨基酸,維生素B族,促生長因子及各種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給動物提供營養,幫助消化食物,大大地提高飼料的轉化利用率;在反芻動物的瘤胃中,能分解纖維二糖,為動物提供營養;并提高免疫力與抗病力等。
3.腸球菌類(糞鏈球菌,尿鏈球菌、禽鏈球菌、鳥鏈球菌、乳鏈球菌等)。能產生乙酸、甲酸、拮抗致病性大腸桿菌與沙門氏菌,維持腸道需氧菌與厭氧菌的比例,調節菌群平衡;還能產生VB1、VB2、VB6、VB12、VC 等多種維生素。
4.酵母菌類(啤酒酵母菌、產朊假絲酵母菌等)。目前已知的酵母菌有500多種,酵母菌與真菌、細菌等互生、共生培養,其代謝產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維生素,是動物的有效養分;還能產生促進細胞分裂的活性物質,有利于乳酸菌和放線菌的生長;提動物機體的免疫力與抗病力;還可產生VB1、VB2、VB6、VB12、VC 、氨基酸及多種酶類。酵母菌及其代謝產物,經處理后可作為動物飼料的調節劑、粗飼料的發酵劑、營養劑及治療劑使用,可部分取代抗生素的應用。
5.雙歧桿菌。目前已知雙歧桿菌屬中有30多個種,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雙叉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嬰兒雙歧桿菌和假雙歧桿菌等
6.光合細菌類。光合細菌在代謝中能產生糖類、氨基酸類,維生素類等生物活性物質,這些物質被動物利用后,可促進動物生長發育,提高對飼料的轉化利用率;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還可凈化水體、凈化飼養環境,通過太陽能或紫外線做能源,利用有機物和有害氣體為基質,凈化水質與土質。因為光合菌能直接利用水中的有機物,氨態氮和硫化氫,通過反硝化作用除去水中的亞硝酸銨,還能分解池塘里的殘餌和糞便等。光合細菌在水中繁殖釋放出酵素,能抑制病原菌生長。
7.絲狀真菌類。絲狀真菌能產生淀粉酶、蛋白酶、纖維素分解酶等,能分解有機物,可促進飼料營養成分的轉化與分解,提高動物對飼料的利用率。
詳情咨詢 QQ252443451 電話:15932720124 訾育才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