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的特點
豬瘟不受年齡、體重、性別、品種的限制,也不受季節、溫度的影響,任何季節都可發病。最近幾年,豬瘟的流行出現了—些新的特點,①流行范圍廣,呈散發流行;②豬瘟引起的母豬繁殖障礙現象增多;③免疫力低下。病豬還有一定的免疫力,所以表現的癥狀也不典型,經常和其他的疾病并發。
主要癥狀
1.典型性豬瘟
發病豬往往見不到任何癥狀,突然死亡。病程稍長的病豬厭食,體溫可達41—42度,呈稽留熱并且嗜睡,出現結膜炎,眼部分泌物增多、流淚、皮膚發紺出現紫斑,在腹部、四肢的內側、會陰處經常出現如米粒或針尖大小的紫紅色出血點。公豬排尿困難,可見包皮腫脹,內存有黃白色惡臭味的尿液。病豬往往便秘,排出羊糞樣的帶有血液及粘液的糞便。部分豬便秘和腹瀉現象交替出現,所排稀糞為黃色油狀粘性糞便。個別仔豬會出現神經癥狀,痙攣、抽搐死亡。母豬急性感染發病后,會出現流產、死產的現象。
2.非典型性豬瘟
病豬的病程超過1個月或者更長,精神不振,厭食;體溫時高時低;皮膚發紺,尤其以耳部、腹股溝處最為嚴重。病豬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的癥狀,四肢無力,后肢麻痹。一部分病豬耐過后,成為僵豬,長期帶毒排毒,成為豬場的主要傳染源。
豬瘟治療方法
發生豬瘟后要及時注射高熱混感康,每公斤體重0.1ml,重癥每公斤0.2ml。只要加強飼養管理,做到自繁自養,認真對環境和圈舍消毒,適時進行豬瘟疫苗的免疫接種,豬瘟是可以控制的。發生豬瘟的地區或豬場,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規定采取緊急、強制性的控制和撲滅措施。發生疫情后,應立即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包括發病豬數、死亡數、發病地點及范圍、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疫結果,并逐級上報至國務院畜牧獸醫主管部門。由當地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由縣級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布封鎖令,對疫區實行封鎖,控制疫區內豬及其產品的流動。撲殺病豬及同群豬,并無害化處理。嚴格消毒場地、豬舍、用具;污水、污物要嚴格消毒和無害化處理.對疫區、受威脅區的健康豬一律采用豬瘟疫苗進行緊急免疫接種,注射時每頭豬要換一個針頭,并可適當增加劑量至2~5頭份,但不得應用二聯苗或三聯苗.詳細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包括上、下游地區傳染情況。對疫區以及周邊地區進行監督。最后1頭病豬死亡或撲殺后,經過1個潛伏期的觀察,并經徹底消毒,可報請原發布封鎖令的政府解除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