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應激是指處于極端高溫環境中的機體對熱環境的非特異性的生理反應的總和(金嶺梅,1998)。隨
著集約化高密度飼養方式的迅速發展,熱應激已經成為夏季導致豬群生產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具體表
現為豬的繁殖機能下降、生長性能減緩、免疫功能低下和豬肉品質受損等,給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為此,本文從熱應激發生的原因及危害著手,探討從日糧能量、蛋白質和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電
解質、添加劑等方面緩解熱應激的營養調控措施,以期減少熱應激帶來的負面效應,減少養豬業的經濟損
失。
1.熱應激發生的原因
豬是恒溫動物,體溫的恒定是靠產熱(體內代謝產熱與從環境中吸收熱能)與散熱(熱傳導、熱輻射、
對流與蒸發等方式)的平衡來實現的,以維持體熱平衡。由于豬的汗腺不發達,皮下脂肪厚,體內熱能散
發較慢,溫度越高、濕度越大對豬只的威脅越大。
飼養實踐證明,豬的最適溫度隨體重和年齡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豬的適宜溫度為 27~29℃,斷奶仔
豬為 21~24℃,生長肥育豬為 15~25℃,產仔和哺乳母豬為 16~18℃。在最適環境溫度范圍內,豬的產
熱和散熱維持動態平衡,飼料利用率高,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
當環境溫度超過最適溫度范圍,豬的產熱大于散熱,豬就要通過增加呼吸蒸發和輻射散熱,或通過減
少采食量進而減少體熱產生來調節體溫平衡。通過增加散熱和減少產熱仍不能維持機體的體溫平衡時,就
會引起豬體溫升高。長期暴露在高溫下的豬,如果過多的產熱蓄積在體內不能散出,則易使體溫居高不下,
導致豬的神經內分泌系統發生變化,引起熱應激,甚至熱射病。
2.熱應激對豬的危害
在長期的非致命的高熱環境影響下,豬為了生存適應,發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與行為機能上的適應
性強制改變,而這種改變對豬的生產性能帶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
2.1 熱應激對種豬的危害
熱應激條件下,種公豬表現為性欲低下,精液品質下降,精子數量減少、活力降低、畸形率增高,從
而導致配種受胎率降低,產仔數減少。
受熱應激的影響,空懷母豬發情推遲、不發情、發情不明顯或屢配不孕、排卵減少;妊娠母豬腸便秘,
機體抵抗力降低,流產、早產、弱產、死胎及木乃伊胎比例增加;分娩母豬產程延長,導致滯產、死胎增
多,胎衣不下,產后感染機率上升;哺乳母豬食欲下降,少乳或無乳,泌乳期失重增加、產后發情推遲、
返情增多等。
2.2 熱應激對乳仔豬的危害
熱應激降低了乳仔豬的免疫功能,加劇了乳仔豬斷奶、換料、轉欄、注射疫苗等應激反應,導致乳仔
豬成活率更低,斷奶體重更小。動物受到多重應激源的刺激后,糖皮質激素大量分泌,導致胸腺、脾臟和
淋巴組織萎縮,使嗜酸性白細胞和 T、B 淋巴細胞的產生、分化及其活性受阻,血液吞噬活性減弱,體內
抗體水平低下,從而抑制了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抗病力減弱,對某些傳染
病和寄生蟲病易感性增加,降低預防接種的效果,往往造成傳染病和流行病的爆發。
2.3 熱應激對生長肥育豬的危害
熱應激使豬本能地降低了垂體與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活動,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消化酶分泌減少,
食量減少,因而生長減慢,料重比上升。Xin(1992)報道,當氣溫從 25℃每上升 1℃時,生長肥育豬日
增重每天會減少 15~40g,采食量減少 100~350g。此外,應激敏感豬在熱應激作用時,不僅其生產性能
下降,還常發生生理病變,從而影響畜產品品質,生產中常見應激性豬肉變性,如 PSE 肉、DFD 肉及成
年豬背肌壞死(BMN)等。
3.緩解熱應激的營養調控措施
高溫條件下,豬為了減少體增熱,減少散熱負擔,勢必會減少采食量,造成能量、氨基酸、礦物質、
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從而影響豬的生產性能。通過對飼料配方做必要的調整,已成為克服熱應激
的有效措施之一。
3.1 提高日糧能量濃度
在熱應激條件下,豬的采食量減少,能量攝入不足,適當提高日糧能量濃度,可部分克服由飼料采食
不足而導致的生產性能降低,緩解熱應激。與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相比,油脂具有較低的熱增耗和較高的
代謝能,因此,高溫季節,用油脂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來源,可減少熱增耗,增加采食量,提高
飼料利用率。日糧添加 2%~3%的油脂或乳化均衡油粉是提高日糧能量水平、提高豬生長速度的有效措施。
3.2 調整日糧蛋白質水平,補充合成氨基酸
熱應激條件下,能量水平調整后,氨基酸水平也應做相應調整。舒鄧群等(1996)認為,高溫條件下,
不但采食量下降使蛋白質攝入的絕對量減少,且有證據表明,在熱應激期間蛋白質的需要量也在增加。
Stahly 等(1979)研究表明,喂給合成的賴氨酸代替天然的蛋白質對豬有利,因為賴氨酸可減少日糧中的熱增耗。建議一般熱應激時,不增加粗蛋白,而添加合成氨基酸,減少因粗蛋白代謝產生過多熱增耗的應激,
并注意按理想蛋白質模式調整氨基酸的平衡。
3.3 添加中草藥制劑
中草藥制劑(如刺五加、五味子等提取物)可通過提高應激系統的耐受力,減少糖皮質激素的分泌,
消除其免疫抑制作用,使機體的免疫器官和免疫機能處于正常狀態。另外,還可通過其有效成分對機體免
疫系統進行調節,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從而又反過來增強機體的抗應激能力,使應激系統和免疫系統相互
協調。
3.4 補充微量元素
Se 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在體內的抗氧化作用是通過 GSH-Px(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阻止自由基
產生的脂質過氧化反應實現的。肖淑華(2000)研究證實,Se 可以增加 GSH-Px 活性,減少自由基的數量,
提高機體的抗應激能力。張敏紅(1996)指出,微量元素鉻可作為一種新的抗熱應激物質。現代營養研究
表明:鉻是組成葡萄糖耐受因子(GTF)的成分,可通過改變皮質酮的產量和胰島素的活性而影響動物對熱
應激的反應。
3.5 補充維生素
VC 和 VE 參與了體內多種代謝,具有明顯的抗熱應激功能。余德謙(1999)研究表明,在應激過程
中,VC 有助于維持較高的采食量,從而保證足夠的營養供給抵抗熱應激的不利影響。VE 能刺激免疫器官,
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利于提高抗應激的能力。隨著日糧中 VE、Se 濃度的升高,熱應激豬體內的自由基消
除系統的酶活性升高,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強,且 VE、Se 的濃度越高、時間越長,豬體自由基清除能力
就越強,繼而降低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傷程度,提高機體抗熱應激的能力。
3.6 補充電解質
高溫時,豬體內鉀和碳酸鹽的排出量增加,鈉和氯的排出量減少,影響了礦物質的平衡,應適量地在
豬飼料中添加氯化鉀、氯化銨或碳酸氫鈉等電解質,以降低熱應激的危害。應世吉等(2002)報道,在豬基
礎日糧中添加 0.1%~0.2%的小蘇打,對預防豬夏季熱具有良好的效果。
3.7 添加酸化劑
在熱應激條件下,添加酸化劑,既可以軟化飼料,改善飼料的適口性,提高豬的采食量,又可以緩解
因呼吸頻率增加而可能發生的呼吸性堿中毒。
3.8 添加酶制劑
在高溫環境下,豬消化道分泌的各種酶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響,額外添加飼用酶制劑(尤其
是木聚糖酶、纖維素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和植酸酶),可有效地提高能量和營養物質的消化率以
及減少排泄物中有機物、氮和磷的排放量,從而提高營養物質的消化利用率和改善畜舍環境。
4.小結
未來,全球氣候有變暖的趨勢,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將面臨高溫的侵襲,這將預示著熱應激對豬群
生產性能的不利影響將更為嚴重,為此,采取一系列相應的營養調控措施可以有效地緩解熱應激對豬群的
影響,同時,還應結合改善豬場及豬舍環境,安裝水簾或淋浴降溫系統,加強通風,降低飼養密度,供給
清涼、干凈、充足的飲水等措施來綜合緩解熱應激。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