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豬場保育舍的工作目標:一般要實現以下3個目標:保育舍成活率99.5%以上;保育豬上市正品率99.3%以上;50日齡出欄平均體重15kg以上,現在實際出欄是45日齡左右。
關于保育舍的操作方法有些人說是很容易的,就是做好保健,控制好溫度、濕度、通風和生產一線員工飼養管理知識訓。保健和保溫是養好保育舍豬的關鍵,但是具體操作起來并不容易。下面就南方工廠化豬場保育舍工作的具體操作方法與同行交流。
進豬前的準備
1、圈舍消毒
先把豬欄沖洗干凈,噴一遍燒堿,空欄一天后再把燒堿沖凈,然后用火焰消毒。空欄5-7天即可圈豬。
2、進豬前一天做好準備工作
包括豬欄設備及飲水器的維修,飲水器經常因加一些添加劑而堵塞,所以要經常仔細的檢查,一般在每天豬飲完藥后應全部檢查一遍,加藥桶需徹底清洗。在每個欄靠近過道的四角綁上鐵鏈等玩具,防止小豬亂排泄糞便和減少因混欄引起互相斗毆打架。
進豬后的管理工作
1、溫濕度和通風的控制
冬季轉入后的第1周盡量不沖洗地面,低床飼養的在天氣冷時也盡量減少沖洗次數,防止因潮濕陰冷而誘發疾病的發生。筆者通過多年的豬場工作體會認為,溫度是豬場成敗的關鍵因素,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在寒冷天氣時尤其應當引起重視,對于有些豬場一味過度地關注通風的做法是不對的,因為豬是恒溫動物,對溫度極其敏感,特別是保育舍剛轉進的斷奶豬,而廣東,海南等地晝夜溫差很大,有時甚至相差10℃左右,因此做好豬舍內溫度的恒定就顯得尤為關鍵了。產房轉入保育舍后第一周的溫度要高于產房的溫度。一般斷奶第1周的溫度要求28-30℃,以后每周降1-2℃,直到22-24℃。對于自動化控溫系統要做適當調節,如抽風機定時開關來調節溫度與舍內通風量,冬季鍋爐溫度調節好規定的溫度,讓其低于設定的溫度時會自動升溫,地面飼養的打開地熱裝備,并舍內濕度控制在60%-70%,過大會造成腹瀉的發生,過低會造成舍內粉塵增多誘發呼吸道病的發生。在現代化豬場欄很寬敞,一般能容納30頭以上的豬,并建有水廁所,就是占保育豬欄10%的面積的水池,優點是一方面水可以吸附氨氣,減少豬舍氨氣、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濃度,減少呼吸道的刺激。又可以調節舍內濕度,使豬舍不會干燥。還可以保持豬舍生,使豬形成固定地方排泄糞便。
2、做好分欄工作
轉入當天應按大小、強弱分欄,并留2個病豬欄,以便于以后把生病的體質弱的挑出來單獨放在一起飼養。一般每欄18頭左右,夏天可適當調整到12-15頭左右。保證每頭仔豬有0.3-0.4m2的空間,使豬有個寬敞的活動空間,經實踐證明可顯著提高豬的成活率。還有每頭仔豬體重相差要不超過1kg,體重相差太大會使小的豬被大的豬欺負,導致吃不到料而變的越來越瘦,抵抗力降低,進而發病,成為弱豬。因為目前國內豬病很多都是因環境的突然改變引起的,如溫度的驟降,突然地變換欄舍,運輸應激等。這方面有些豬場把保育豬到大豬階段一直固定放在一個欄舍內就值得我們學習。而大部分豬場的做法是豬生下來后要換5個地方,產房轉到保育舍,育成一個階段再轉到生長舍,然后是中豬舍,大豬舍。來到一個新環境,對于豬來說是一種應激刺激,這也就不難解釋現在豬場為什么豬病頻繁發生了。研究證明我們人類在生氣時體內產生的毒素可以使一只健康的小白鼠死亡,并可誘發癌癥等疾病;所以在廣東等養豬技術與理念都比較先進的地區,有的規模豬場在每棟豬舍內都安裝音響,每天上班時間放一些輕音樂給豬聽,這樣可減輕豬的應激與壓力,也可以使飼養的小豬格外溫順,便于飼養管理。有研究報道有些豬的智商甚至比狗還要高,也有情感的交流與需求,所以多關注豬的福利待遇,就會使豬變得健康。
另外還應該及時發現并挑出喜歡打架斗毆,對同欄豬有嚴重攻擊行為的豬,單獨放在一欄,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特別在豬生長一段時間后,長得大一些時總有個別發育快的調皮的豬趁飼養員下班時喜歡跳到其他豬欄到處打架,然后在飼養員上班前又會跳回原來的豬欄,一般的豬欄根本關不住它,對于發生這種行為的豬跟飼養密度和遺傳學有關,對于這種豬也最好特殊對待。
保育豬的消化系統發育仍不完善,生理變化較快,各個生理階段特點不一樣,對飼料營養及原料組成十分敏感,營養需求也不一樣,為了充分發揮各階段的遺傳潛能,日糧仍需高營養濃度,高適口性,高消化率。因此為減少飼料過渡引起的劇烈應激,一般在21日齡斷奶的仔豬,轉到保育舍后要繼續喂原來的教槽料10-12天,然后再用3-5天的時間按照一定的比例逐漸平穩過渡至小豬料。為防止在換料時部分豬拒食,應在水中加入葡萄糖,電解多維等,以補充營養防止因為換料而產生弱豬。因為換料不適引起豬腹瀉會導致豬的小腸絨毛刷狀緣不可逆的損傷,使豬分泌的消化酶減少,直接影響以后的生長發育。
4、做好豬群保健工作
一般轉入后第1周每天應在水里加阿莫西林、葡萄糖等,減少轉群應激。以后視健康和天氣情況而采取加藥。一般在換料過程中要在料中連續加最少1周的保健藥。
5、常見豬病的防治
近年來,一般南方豬場保育舍常見傳染性疾病病原體以鏈球菌,副嗜血桿菌為主。其中腦膜炎型鏈球菌較為常見,發現后一般是在飲水中加藥,加藥同時放掉水廁所的水,一般加阿莫西林粉,每150kg水加100g,每天2次,連加3-5天,或采用脈沖式加藥都可以控制住。對于發病早期的豬可以用磺胺嘧啶鈉或磺胺(6-)甲氧一側肌肉注射,另一側注射阿莫西林鈉,連續注射3-5d可痊愈。急性發病的可以采用靜脈滴注。但應控制輸液的量,一般一次以250mL為宜。皮膚性疾病以葡萄球菌感染為主,大多在夏季蚊蟲多的季節,經蚊蟲叮咬后繼發附紅細胞體、圓環病毒等混和感染。也稱皮炎腎病綜合征,主要癥狀為全身紅點,嚴重的全身皮膚紅斑,成紫紅色。發現豬群中有此病后應在料中加驅蚊蟲藥,并每天下班時在豬舍排水溝周圍噴灑敵敵畏等藥,但應防止人豬的中毒。并全群在飲水中加維生素C粉供豬飲用,也可另外加阿莫西林粉與維生素C交替使用。個別發病豬可一側注射磺胺(6-)甲氧,一側維生素C加地塞米松和阿莫西林,每天2次,連續注射3-5d。2-3d后皮膚上紅斑紅點會慢慢消失,恢復到正常。
6、病弱豬的護理
對于病弱豬應堅持3分治療,7分護理的方針。應把及時發現的病弱豬單獨放在一個欄內繼續喂教槽料,并每天在小料槽內喂稀料,冬天可用溫水喂,廣東大型豬場的做法一般是教槽料用水拌稀,再加適量的奶粉,再根據病情加抗生素和葡萄糖,多維等營養素,口服補液鹽等,但應注意量要適當。最后還要加一點保育料,以讓豬慢慢適應那種味道,利于以后換料時教槽料向保育料的過渡。一般喂1-2周后,病弱豬會逐漸康復,然后繼續喂加藥的教槽料直至恢復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