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腹瀉一直是養殖戶最為頭疼的疾病,豬傳染性胃腸炎(TGE)和豬流行性腹瀉(PED)又是我國 養豬業重要的病毒性腹瀉疾病。過去大都靠疫苗進行預防,發病時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很差,死亡率很高,面對病毒性疾病帶來的威脅,養殖戶迫切需要一種可對病毒性腹瀉進行防控的新型添加劑出現,哈爾濱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于 2002年成功研發生產出活菌微生態制劑,其系列產品一經推向市場立即受到廣大養殖戶的一致認可,實踐證明其對病毒性腹瀉的防控作用效果顯著。 仔豬高死亡率是病毒性腹瀉的主要特征,同時也引起其他日齡豬腹瀉,影響生長速度、料肉比、整體抗病力。由于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發病急發病快,呈爆發式流行,加上病毒性疾病沒有有效的藥物控制,因此疫苗的免疫和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就成為預防和控制的首選。但是目前疫苗應用效果反應不一,毀譽參半,其中既有疫苗方面的因素,也有對疾病認識,免疫時間和操作方面的原因。如何選擇優質疫苗,如何科學操作和提高豬的非特異性抵抗力就成為防控的關鍵。本文根據疾病的特點,結合目前疫苗應用中存在問題,提出活菌微生態制劑綜合防控病毒性腹瀉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廣大養殖戶朋友參考。 一、流行病學 1、易感動物: 僅發生于豬,各種年齡的豬都能感染發病。哺乳仔豬、架子豬或肥育豬的發病率很高,10日齡以內的仔豬病死率很高,母豬發病率變動很大,約15%-90%。 2、流行特點: 潛伏期短、一般為15~18小時,發病突然;流行速度快,一到兩天內可蔓延全群,呈爆發式流行。 季節性特征逐漸不明顯,以往以11月至次年4月發病最多,夏秋季發病較少,但是近年來有很多豬場在5-8月的夏秋季節也有發病情況出現。 二、臨床癥狀 主要為水樣腹瀉,或腹瀉時伴有嘔吐。病豬開始體溫升高或仍正常,精神沉郁,食欲減退,繼而排水樣便,呈灰黃色或灰色,吃食或吮乳后部分仔豬發生嘔吐。日齡越小,病狀越嚴重,1周齡以內的仔豬常于腹瀉2-4天后,因脫水而死亡,病死率達50%以上。出生后立即感染本病時,病死率更高,可達到100%。斷奶豬、肥育豬及母豬持續腹瀉4-7天,逐漸恢復正常。成年豬僅發生嘔吐和厭食。仔豬發病后往往表現為嚴重脫水而死亡。 三、病理變化 主要的病理變化為急性腸炎,從胃到直腸可見程度不一的卡他性炎癥。胃腸充滿凝乳塊,胃粘膜充血;小腸充滿氣體。腸壁彈性下降,管壁變薄,呈透明或半透明狀;腸內容物呈泡沫狀、黃色、透明,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心、肺、腎未見明顯的肉眼病變。 四、診斷 豬傳染性胃腸炎與流行性腹瀉,在流行病學和臨床癥狀方面無顯著差異。但是可以根據流行病學和臨床癥狀與其他腹瀉相區別,并做初步判斷,確認須病原學實驗室診斷:用電鏡直接觀察和免疫熒光方法檢查診斷。 五、科學防制 在目前的生產中,存在前文所述的各種原因,導致在疾病流行時很多養殖戶反映注射疫苗與不注射沒什么區別。 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的防制,管理是基礎,疫苗免疫是關鍵。但是在生產中對于該類病的防控存在很多誤區。如何改變這種誤區正確科學的防制成為當務之急。 1、防制中的誤區 ⑴、忽視預防保健和飼養管理尤其是環境控制,過于倚重疫苗,把疫苗當做萬能的,免疫過后就萬事大吉啦。殊不知,豬自身的抵抗力和良好的環境,對于疫苗免疫效應,發揮保護作用,對于減少對豬的應激和感染壓力都是非常基礎和重要的環節。 ⑵、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保健 傳統的觀念就是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保健,結果抗生素在殺滅病原菌的同時,也將腸道中的有益菌群殺滅,破壞了腸道的微生態平衡,導致豬抵抗力下降。科學證明只有使用活菌微生態制劑進行預防保健才是明智的選擇。 ⑶、選擇疫苗時,不管質量好壞,只要價格便宜,其實疫苗的成本在整個養殖成本中所占比例甚少,疫苗價格的變化對于減少成本幾乎沒有影響。但由于疫苗質量的好壞對養豬場的疾病防控意義重大,進而影響到豬場的收益,決定一個豬場經營的成敗。總之,在疫苗的選擇上不要因小失大,一定要選擇知名品牌廠家的質量好的產品。 ⑷、錯誤認為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仍然主要在冬季發生,但是正如現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季節性沒有原來明顯,夏季也可以發生,因此一定要根據每個豬場的情況,決定免疫方案,而不是一味的因循守舊,照搬原來的秋季防疫模式。 ⑸、由于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和流性腹瀉病毒主要在腸道增殖,導致發病,加上穴位注射有增強免疫功能,因此最好的免疫方式是后海穴注射。但是,生產實踐中許多養殖戶朋友,怕麻煩,總是沿用原來的方式,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導致免疫效果不好。 2、科學防制 根據該病的特點,結合生產實際,我們認為最好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兩個主要病毒性疾病的防制。 ⑴、加強飼養管理,做好溫度、濕度等環境控制,執行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同時做好基本疫苗的免疫(豬瘟,圓環,藍耳,偽狂犬)。給豬提供優良的營養,良好而安全的生活環境。 ⑵、活菌微生態制劑預防保健 為預防豬病毒性腹瀉,在做好基本疫苗免疫的基礎上,還要使用活菌微生態制劑來提高豬的非特異性免疫力,提高豬對疾病的抵抗力。可以使用“豬源康”,按0.2%的比例進行拌料,全程使用;也可使用“本草倍利康”發酵液飲水,每頭每天5-10ml,全程使用;未斷奶仔豬使用“冠菌道”,每頭每天1-2克,每天兩次,連用3-5天,一周后重復使用一次;秋冬季節可以“清溫豬肽”,按0.2%比例進行全程添加,也可按1%進行定期拌料添加,連用3-5天,每月2-次。 ⑶、疫苗的選擇 對于兩個病毒性疾病所用疫苗的選擇,主要考慮兩個因素,一個是病毒含量,滅活苗免疫后無法在體內增殖,因此疫苗中病毒的數量就成為決定疫苗免疫效果的金鑰匙;另一個佐劑,佐劑主要是起到一些緩釋抗原,延長抗體維持時間,聚集抗原增強免疫反應。 對于病毒含量,要求疫苗中含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華毒株)和豬流行性腹瀉病毒(CV777株),滅活前病毒含量均不少于1.0×107.0TCID50/ml。但是由于兩個病毒在常規轉瓶培養中,效價不高,疫苗的效價難以有效保證而且不穩定。普萊柯通過克隆細胞、懸浮培養等先進的工藝把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和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含量分別提高10倍和3倍,有效改善了疫苗抗原含量不足的問題。同時國內首家采用丹麥進口人用鋁膠佐劑,免疫效果好,免疫副反應小,大幅度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⑷、最佳免疫時機 由于該病原有季節性強的特點,轉變為目前很多地方表現為常年發病的情況,所以為保護小豬,建議常態化免疫母豬,以保護仔豬。 推薦程序如下: (1)9月中旬開始所有妊娠母豬連續免疫2次(時隔20-30天),其所生仔豬于斷奶后7日內接種,兩周后再做二免。直至2月份。其他豬群11月可普免一次。 (2)母豬一年四季跟胎免疫(產前30天)。 (3)種公豬一年3次普免。 (4)免疫途徑:后海穴注射,進針時保持與直腸平行或稍微偏上。 (5)免疫劑量:10kg以內1ml;10kg-25kg2ml;25kg-50kg3ml;50kg以上4ml。 活菌微生態制劑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作用方式主要包括:①維持腸道菌群正常化;②維持胃腸道功能正常化;③提高消化道的吸收功能;④抑制毒素的產生;⑤提高動物的免疫功能;⑥分解氨氣等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其效果主要表現在營養功效和療效兩大方面,包括提高 飼料利用率,降低料肉比;促進畜禽增長,提高日增重;縮短飼養周期,提早出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畜禽的品質;降低環境污染的程度;減少病害發生,提高存活率等。
qq咨詢:26576633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