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兩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就我國農業問題回答記者提問,以下是整理的目前我國畜牧業的發展情況以及一些養殖相關措施的實施狀況。文字為韓長賦發言實錄:
我國針對養殖污染的舉措
在畜牧業方面,前不久國務院出臺了《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就是推進畜禽養殖場糞污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我國一年飼養頭數是12億頭豬,其中出欄7億頭,全國的消費量大體上是兩個人消費一頭豬,沒有這些滿足不了我們市場的消費,滿足不了我們全國人民的需要。但是這些飼養確實會產生大量的糞污,所以要很好地研究,通過規模化的養殖,把它進行資源化處理。現在包括我們推廣四千多萬戶的沼氣,還有進行秸稈的資源化利用。我們一年還要產生八億噸左右的秸稈,過去都是農民主要用來做燃料,現在不用秸稈做燃料了,所以要探究如何更好地利用秸稈,包括秸稈還田的辦法。
針對食品安全問題 我國正加強監管體系建設
一方面,我們的消費方式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風險。在農產品消費上,我們和西方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是千家萬戶的小生產,同時也是千家萬戶的吃鮮活,基本上是活雞活豬活魚,我們是長途販運,甚至千里運輸,現宰現殺現吃,應該說這里面的風險確實是增加了。
第二方面的原因,也和我們的生產方式有關,我們國家是千家萬戶的小生產,比如種地,我們農戶是2.6億戶,養豬有6000多萬戶養殖,規模小而散,所以監管的難度就比較大,這和我們的生產方式有關。前面我講了,我們要搞規模化養殖。
其實,導致食品安全問題最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我們的監管能力還薄弱,監管還不到位,這是我們工作上的問題。講句老實話,我們在過去很長時間內關注的是怎么樣吃飽,所以這一套監管體系,從上到下的,還比較薄弱,特別是到了縣鄉,很多地方過去都沒有監管機構,所以有監管不到位,違法者違法成本低的問題。所以現在我們正在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國務院也已經出臺了相關文件。
推廣規模化養殖 提高農產品質量水平
我國農產品的質量總體上來講安全水平還是在逐年上升的,我們這三年來都進行抽檢監測,這三年蔬菜、水果,包括畜產品、水產品抽檢的合格率總體都在96%以上。對于這方面,這幾年農業部門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說打擊“瘦肉精”這樣一些非法添加的專項整治。再比如,我們推廣規模化的養殖,比如說養豬,五百頭以上規模的養豬已經占到養豬總量的38.5%。這些措施應該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來源于:博亞和訊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