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7月發布的發布的《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報告》顯示,中國的糧食安全指數位列全球第42位,屬于中上游。
經濟學人智庫全球糧食安全指數(GFSI)表明,盡管遇到了糧食價格波動、地區政治不穩定、歐洲經濟危機持續,以及美國中西部和東歐嚴重干旱等挑戰,去年全球糧食安全狀況大體上保持了穩定。
全球糧食安全指數由經濟學人智庫在杜邦公司資助下開發,旨在通過檢視全球107個發達及發展中國家涉及糧食價格承受力、可獲得性和質量的核心問題,加深關于糧食安全的對話。動態基準模型對27項質量和數量指標進行評估,而這些指標共同構成了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狀況。
“一些主要糧食作物,尤其谷物的價格去年出現了飆升,抬升了全球糧食花費。”經濟學人智庫的全球預測總監利奧·阿布魯澤斯(Leo Abruzzese)說,“幸運的是,這些作物價格在后6個月有所回落,盡管仍舊高于幾年之前。經濟學人智庫希望小麥和其他谷物價格在2013年繼續回落,這對全球糧食安全來說會是個好消息。”
盡管全球平均糧食安全得分在最新的指數中與去年相比幾乎沒有變化,有一些趨勢還是值得注意。發展中國家在過去一年中進步最為明顯。埃塞俄比亞、博茨瓦納和多米尼加共和國在全球糧食安全排行榜上平均上升8位,成為進步最快的國家,其主要原因是糧食可獲得性改善和收入增加。
高收入國家仍然統治著排行榜前25%的席位,但是國民收入的下跌在很多方面損害了糧食安全,尤其在歐洲外圍的國家。美國在2013年GFSI中仍舊名列榜首,但前10名里的一些變動使挪威獲得了次席,法國位居第三。
2013年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基于對去年指標估值的洞察。兩項指標首次被納入:腐敗和城市吸收能力。兩個國家首次被評估:愛爾蘭和新加坡。本年度指數中有如下重要發現:
平均糧食安全指數整體上與去年持平。任何地區的得分都沒有大幅提高,但是撒哈拉以南地區的進步最大,安全指數增長了大約一分。去年一些主要生長區的旱情引起谷物價格抬升,在一段時間內降低了糧食安全水平,不過這一趨勢在去年晚些時候有所緩解。
不穩定國家的政治沖突降低了糧食安全水平。馬里、也門和敘利亞今年的指數下降最為嚴重,在排名中分別跌落了14名、7名、7名。暴力沖突不僅影響政治穩定,還不利于GDP增長、道路基礎設施、對飲用水的獲取以及正規零售部門提供食物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去年在政治穩定和民主權利方面有明顯改善的國家,比如緬甸和斯里蘭卡,糧食安全排名也有所進步。緬甸提升了5名,斯里蘭卡提升了4名。
一些發達國家國民收入的下降削弱了糧食安全。在發達國家中,希臘下跌最為嚴重。全球經濟衰退以來,希臘超過20%的GDP回落導致該國的排名跌落6名。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人均收入去年都因為經濟疲軟而下降。雖然這對這些國家的糧食安全造成了影響,但它們大部分還是占據了排名前20%的席位,在糧食安全方面并未面臨嚴重危險。
新興市場的城市化促進了糧食安全水平的提升。塞拉利昂去年的新城市化指標位居榜首,而這一指標衡量了政府在應對城市擴張時對糧食需求的能力。塞拉利昂的真實GDP增長速率在過去3年里幾乎是城市化的4倍,表明政府通過發展城市耕作等舉措或許有足夠的資源支持新增的城市人口。
排名中62%的國家日糧蛋白質消費量增加。在今年的指數中,人均日蛋白質消費比上一年增加了1.7克。一般日常飲食中蛋白質數量增長最多的國家是緬甸,平均每人每日消耗的蛋白質比上一年增加了31%。
快速了解各國在世界的排名情況請戳:http://url.cn/F2r8vD
?完整報告下載地址:http://url.cn/Fgsnxk
編譯自:EIU_經濟學人集團,2013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報告
本文選自果殼網(guokr.com)
該貼已經同步到 007畜牧的微博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