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肝片吸蟲病是如何發生的?
牛肝片吸蟲病是肝片吸蟲寄生在牛的肝膽管中引起的疾病。肝片吸蟲呈棕紅色,形狀像柳樹葉,俗稱“柳葉蟲”。成蟲產的卵,隨膽汁進入腸道,最后與糞便一起排出體外。
蟲卵在溫暖的水中發育,在發育過程中,需要進入某些螺的體內繁殖一段時間,然后再從螺的體內跑出,成為有感染性的幼蟲。附在草上或在水中。當牛吃草或飲水時,就可造成感染。而后幼蟲穿透腸壁進行腹腔,從肝被膜進行肝內并定居于膽管;也可從小腸膽管口爬入膽管內。在膽管內經2-3個月就可發育為成蟲,可生存3-5年,但并不排卵。
低洼、潮濕、有死水泡子的草場,本病流行嚴重,感染率可達30-60%。牛肝片吸蟲病全年均可發生,但愿夏秋季較多見。
牛肝片吸蟲病更多資訊盡在禽畜網——本文來自“中國禽畜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