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如何抓住機遇,順應改革,積極戰略轉型,成為擺在飼料企業面前的一道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
產業資本整合
縱觀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新變化,最大的亮點是“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飼料企業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性機遇,做到“一融”、“二轉”、“三上市”。
“一融”是指繼續把解決養豬戶和規模豬場的資金問題作為增加客戶讓渡價值的主要戰略手段。縱觀2013年,越來越多的飼料企業開始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自建擔保公司或者提供貸款支持。有了一號文件新的融資政策作為保證,企業、政府和金融機構一定會加大整合力度,擴大競爭優勢,促進企業發展。
“二轉”是指積極促進客戶轉變跑道,適應農村土地改革變化。文件提出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正式提上農村土地制度和產權法治建設層面。養豬業作為“豬糧安天下”的重要地位,勢必分得更多的改革紅利。
“三上市”是指,一號文件里明確提出了“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企業在主板、創業板發行上市”,這對正在謀求上市的飼料企業是一個重大利好。
有了政策支撐之后,如何最大化的取得這種支持是飼料行業需要加強的。
食品安全嚴格
一號文件中另一句重要的話是 “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定”。“最嚴格的”這個詞是歷年一號文件中沒有的,表明了中央在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心。
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在飼料行業能做到的是使用合格的,安全的、健康的原料,建立產品質量的可追溯系統,依托科技力量,使用物聯網和信息化手段對飼料生產和客戶養豬過程、肉品的制造進行監控,所以,飼料企業要擔負起這個責任,從根本上消除食品安全存在的隱患。
科技創新落地
一號文件里也明確提出了“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強化農村支持保護制度”的指導原則,這對于科技型企業也是重大的政策利好。作為飼料企業,一定要從客戶出發,研發創新產品,構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基礎。
有了好的科技創新成果,還要有與之配套的接地氣的形式創新。文件中提出的“構建科技和市場結合的社會服務體系,推行合作式、訂單式、托管式等服務模式”。合作式、訂單式和托管式等都可以在飼料行業內找到模板,近年逐漸興起的自建豬場、開展豬場托管等就是這方面的創新嘗試,未來會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
作為任何有社會使命和責任感的農業企業,對于文件中的“加大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和農民技術培訓力度”這句話都應該有切身的體會。尤其對于飼料產業來說,技術推廣培訓已經很普及了,每個企業每年都會給自己的客戶舉辦多場技術應用的培訓,越來越多的飼料企業會發下身段,開始通過技術培訓增強自己的服務模式,可謂順勢而為,比如華南獸醫的養豬MBA,比如在籌建的多所企業大學等。
高效環保結合
一號文件中還有一句話也是第一次提出,即“實現高產高效與資源應該與效益相結合。作為環保養豬 業,主要從三個方面做到這個兼顧:一是環保的飼料產品,提高消化率,減少體內排出的廢物,提高PSY,減少母豬飼養,發揮乳豬生長潛力,縮短出欄時間,減少資源的浪費,這些都是可以通過營養的調節實現的;二是通過豬舍的整體規劃和設備改造,可以減少排出糞尿的總量;三是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例如污水養殖綠藻、高溫發酵有機肥等項目,作為替代性植物蛋白來源,既減少了進口依賴性的植物蛋白源大豆的使用,又保護了環境,而且還符合“新型農業主體使用有機肥”的要求。
正如一號文件指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我們治國理政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希望飼料企業能順應大勢,拿出具體的戰略規劃和行動方案,把產業資本整合、食品安全追溯、科技創新落地和高效環保結合請到我們的碗里來。(來源于:互聯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