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春節的日漸臨近,國內肉制品行業將迎來又一場“狂歡”。對于各大肉企來說,正所謂,所謀不同,所得各異,謀之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得失成敗。
作為中國最大的肉類產業基地,雙匯集團通過對上下游產業鏈極具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及日益完善的企業內控體系,獲得了眾多機構投資者的青睞。在行業整合成為大勢所趨的情況下,誰能夠率先掌控全產業鏈,誰就將在未來的市場格局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為此,雙匯的市場預斷顯得日漸清晰。
謀中求進開創國內先河發展上游產業鏈,擴大養殖業規模,對于雙匯集團來說可謂一舉兩得:一方面,加大上游生豬養殖規模,可防止問題豬肉流入雙匯生產線,在一定程度上對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形成屏障式保護。另一方面,規模化的養殖將進一步攤薄每頭生豬的飼養成本,實現雙匯集團對成本和效益的有效管理。
不僅如此,雙匯集團還不斷圍繞主業上項目,堅持用大工業的思路發展現代肉類工業,先后投資40多億元,從發達國家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設備4000多臺套。自動雕肛、自動開恥骨、自動開胸剖腹、自動劈半等自動化機器人設備,在國內均是首次應用,開辟了我國自動化設備使用的先河。
“變”中發展成為“世界最大”,如用一字來形容2013年的肉制品行業,估計大部分業內人士都會選擇“變”,這不僅指肉企產銷量和競爭格局,更重要的來自龍頭企業的應對之“變”。
作為國內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業,雙匯集團在完善自身上游產業鏈的同時,也著手對企業內部進行了多方面的變革。2013年9月,雙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71億美元成功收購世界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全部股份,使雙匯國際成為世界最大的豬肉供應商。這標志著雙匯完成了由中國最大豬肉加工企業向全球最大豬肉加工企業的歷史性跨越。也正因此,雙匯董事長萬隆在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13位“全球食神”中榜上有名,他也是這份榜單中唯一一張中國面孔,這標志著萬隆完成了從中國“屠夫”到全球“食神”的華麗轉變。(選自搜狐)
該貼已經同步到 007畜牧的微博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