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日益臨近,不少市民開始選購豬肉等年貨。記者發現,今年農戶采用傳統技法養殖的“家養豬”格外吃香,甚至出現一頭豬多家爭搶的現象。“家養豬”為何成了香餑餑。對此,有關專家認為,由于飼養周期長,這種豬肉的口味更香,但由于整個飼養過程不可控,“家養豬”安全風險比較大。
zhurou_副本.jpg (147.22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1-15 09:38 上傳
現 象
傳統“家養豬”
餐桌上走紅
剛進臘月,家住亞龍花園的左阿姨就和鄰居到正定農村選購豬肉,準備年貨。最終,她們在農戶家挑選了一頭肥碩的“家養豬”,等屠宰后,樂呵呵將豬肉拎回了家。“我是從農村出來的,以前每家都會養一頭豬,年底便殺了吃,當時感覺味道很香。這家農戶喂豬都是用玉米等雜糧,沒用一點添加劑。”左阿姨說,如今養殖場飼養的豬逐步商品化,失去了原有豬肉的香味。
市民康先生也是搶購“家養豬”的消費者之一。他告訴記者,去年春節前,因為下手晚,自己根本沒搶到。“后來,我特意叮囑農戶,今年春節前一定要給我留著。這不,擔心有人出高價搶走,我半個月前就把錢給了人家。”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許多市民認為傳統“家養豬”味道更香更安全。隨著春節的臨近,不少市民舍近求遠到農村去“趕集”,專門去購買“家養豬”,雖然價格比普通豬肉要高,但大家還是不吝嗇錢袋子。
解 疑
“家養豬”口味雖香但有安全風險
近兩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消費逐漸追求生態、環保、綠色,現在大家不但要吃飽,更要吃好、吃出健康。“家養豬”、“土雞蛋”等因此在餐桌上走紅。然而,傳統“家養豬”是否真的營養價值更高,更加安全呢?
對此,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副站長呂彥英介紹,肌肉間隙脂肪是豬肉的主要成分。一般來說,生豬飼養周期越長,肌肉間隙脂肪高,口感更好。傳統“家養豬”飼養周期一般在1年左右,普通豬的飼養周期為5至6個月,因此兩者只有口感上的差別,營養價值是一樣的。
傳統“家養豬”更安全嗎?事實不然,相反其風險指數更高,消費者存在一定認識誤區。“投入品安全,才能保障豬肉的安全,而‘家養豬’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呂彥英說,目前我市推廣規模化養殖,可以從安全、質量、技術推廣等方面達到可控性。而“家養豬”屬于散養,在用藥、防疫等方面,無法實現全面監管,包括推廣新技術的應用等。“喂養的糧食、飼料等是否有霉變,是否為合格產品,是否用違禁藥,是否執行休藥期等,這些都無法保障。” 此外,“家養豬”是否是定點屠宰,這些都無法保障。
市 場
“生態豬”市場前景廣闊
傳統“家養豬”口味雖好,但存在安全隱患。只有引導規模化養殖場走“生態豬”養殖之路,才能贏得市場,但我市養殖“生態豬”的養殖場并不多見。
省畜牧業協會豬業分會常務副秘書長張軍輝介紹,近幾年,隨著市場消費需求的多元化,“生態豬”養殖已逐步興起,在南方地區已形成一定規模,并創建了品牌。然而,河北省起步較晚,目前,規模化養殖還比較少,只是一些小型規模養殖場在經營。
正定新港養殖專業合作社敏銳地抓住了商機,適時推出“生態豬”養殖項目,就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讓大家吃得更健康,找到小時候吃豬肉的感覺。合作社負責人朱榮海告訴記者,目前養殖場生豬存欄量500多頭。“豬都是吃玉米、麩皮、糠等糧食,保證絕無激素、無藥物殘留,符合生態產品的需求。”朱榮海說,養殖場的生豬并不對外銷售,而是定點屠宰后,實行品牌化經營,直接銷往市區各大超市及當地的直營店。目前,每公斤豬肉的價格在60元左右,雖然價格比較高,但市場銷售情況不錯。
呂彥英表示,現在我市已有養殖場瞄準這一商機,準備將黑豬等本地品種開發利用起來,針對其生長速度較慢、飼養周期長等特性,進行生態養殖。而張軍輝也認為,隨著畜牧科技的發展,規模化養殖場必將在生態養殖上下功夫,如提高肌肉間脂肪等,以改善豬肉口味,滿足更多市場需求。
來源: 石家莊日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