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3006|回復(fù):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爾麥氏對生長豬生長性能和日糧主要養(yǎng)分消化率的影響

    [復(fù)制鏈接]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4-1-9 17:03:0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畜牧人專題 于 2014-1-9 17:06 編輯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巴爾麥氏對生長豬生長性能和日糧主要養(yǎng)分消化率的影響。試驗選取45日齡體重及健康狀況相近的大白仔豬36頭,隨機分為3個處理,置于1、2、3號大小相同的圈欄中,分別喂飼含180ppm硫酸新霉素、90ppm硫酸新霉素+0.2%巴爾麥氏、0.3%巴爾麥氏的日糧,每個處理12個重復(fù)(6公6母),每個重復(fù)1只豬。試驗期為28天(1~14天為第一階段;15~28天為第二階段),自由采食和飲水,利用自動飼喂站(MLP)記錄每天每頭的采食量和體重。從試驗期的第22天起連續(xù)收糞7天,每天早晚兩次,用于測定日糧消化率。結(jié)果表明:⑴日糧添加0.3%巴爾麥氏對對提高豬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zé)o明顯效果(P>0.05),但能顯著下降生長豬試驗后期(15~28天)料肉比(P<0.05)和豬只體重變異系數(shù)(P<0.05),提高日糧粗脂肪消化率(提高4.2個百分點);⑵90ppm硫酸新霉素+0.2%巴爾麥氏組全期日平均采食量、飼料轉(zhuǎn)化率和體重均勻度均顯著低于1號圈和3號圈(P<0.05),平均增重的降低雖未達到顯著水平,但降低明顯(P>0.05)。由此可見,在本試驗條件下,日糧中單獨添加0.3%巴爾麥氏可提高豬只均勻度和飼料轉(zhuǎn)化效率,降低生產(chǎn)成本,提高經(jīng)濟效益;但巴爾麥氏和硫酸新霉素不能同時添加,否則可能產(chǎn)生拮抗作用,降低生長豬生長性能。
      關(guān)鍵詞:巴爾麥氏;生長性能;整齊度;料肉比
      隨著養(yǎng)殖業(yè)工業(yè)化集約化的迅猛發(fā)展,藥物殘留、耐藥性、二次感染及諸多的新興的流行疾病日趨頻繁地發(fā)生。為了追求所謂的療效,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不但沒有控制住疾病的發(fā)生,而且防控各種嚴重傳染病的壓力越來越大。目前,全社會對生態(tài)養(yǎng)殖、綠色環(huán)保的健康畜產(chǎn)品的追求和需求越來越強,這必須從產(chǎn)業(yè)鏈源頭―飼料上把關(guān),減少抗生素的使用,研發(fā)能夠替代抗生素、無殘留和毒副作用的添加劑。新型的飼料添加劑巴爾麥氏(PowerMix)問世后,其使用效果需要進行科學(xué)評價。
      1 材料與方法
      1.1 巴爾麥氏(Powermix)
      試驗用的巴爾麥氏由北京金娜爾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提供。
      1.2 試驗地點及時間
      試驗于2013年5月20日-2013年6月16日在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北京畜牧獸醫(yī)研究所,昌平試驗基地試驗豬場進行。
      1.3 試驗動物的管理
      選取36頭45日齡、體重及健康狀況相近的大白仔豬,每組12頭(6公6母),隨機分配到大小和形狀相同的3個圈欄1、2和3號圈中,分別飼喂添加180ppm硫酸新霉素、90ppm硫酸新霉素+0.2%巴爾麥氏和0.3%巴爾麥氏的日糧,使用自動喂飼站喂飼,記錄每天每頭豬的采食量和體重,試驗期為28天。
      2 測定指標及方法
      2.1 巴爾麥氏對生長豬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的影響
      使用自動飼喂站(MLP)飼喂,記錄每天每頭豬的采食量和體重,并計算出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
      2.2 巴爾麥氏對生長豬的體重變異程度的影響
      變異系數(shù)是衡量各測定指標觀測值變異程度的統(tǒng)計量。本試驗測定的體重變異系數(shù)計算公式為:變異系數(shù) C·V =( 標準偏差 SD÷平均值 MN )× 100%
      2.3 巴爾麥氏對生長豬的消化率的影響
      從試驗的第22天開始,分別于上午10:00和下午15:00,每次每圈各收糞50g左右,連收7天,把同一天的糞樣混勻約100g樣品保存于-80℃,以用4N鹽酸不溶灰分法測定試驗日糧干物質(zhì)、粗蛋白、粗脂肪和能量的消化率。糞樣于試驗結(jié)束后統(tǒng)一進行干燥、粉碎,用于分析檢測。干物質(zhì)、酸不溶灰分、能量、粗蛋白、粗脂肪分別采用國標法(GB/T 6435-2006/ISO 6496:1999、GB/T 23742-2009/ISO 5985:2002、GB/T 6422-2009、GB 5009.5-2010、GB/T 6433-2006/ISO 6492:1999)測定,能量、粗蛋白的測定儀器為Parr6400氧氮式測熱儀和凱氏定氮儀。所測指標均做平行樣測定,分別計算出含量后取平行樣均值進行后續(xù)養(yǎng)分消化率計算。日糧養(yǎng)分消化率(%)計算公式如下:
      日糧養(yǎng)分消化率(%)=100-100×(b×c)/(a×d)
      其中:a-飼料中某養(yǎng)分的含量(%);b-糞中某養(yǎng)分的含量(%);c-飼料中4N鹽酸不溶灰分含量(%);d-糞中4N鹽酸不容灰分含量(%)。
      2.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本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AS9.2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采用ANOVA程序?qū)?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同時采用DUNCAN’S 進行多重比較。結(jié)果均用“平均值±標準差(mean±SD)”表示,以P<0.05判定為差異顯著。
      3結(jié)果與分析
      3.1巴爾麥氏對生長豬采食量的影響
      由圖1和表1可知,3號圈第22d平均采食量顯著低于1號圈(P<0.05);2號圈第3d、8d、10d、12d、13d、14d、15d、22d平均采食量顯著低于1號圈(P<0.05);3號圈與2號圈相比,所有試驗日平均采食量沒有顯著差異(P>0.05)。從試驗全期看,與對照組(1號圈)比,3號圈平均采食量有下降趨勢(P>0.05),下降幅度為13.5%;2號圈平均采食量顯著下降(P<0.05),下降幅度為19.0%,2號圈(90ppm硫酸新霉素+0.2%巴爾麥氏)采食量下降幅度更大,表明巴爾麥氏和硫酸新霉素同時使用有抑制采食量的作用。

      圖1  平均日采食量折線圖:以試驗日期為橫坐標(日),以采食量為縱坐標(g)
      注:1號圈、2號圈和3號圈分別飼喂含180ppm硫酸新霉素、90ppm硫酸新霉素+0.2%巴爾麥氏、0.3%巴爾麥氏的日糧。
    1 生長豬平均采食量


      注:①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標準差,同行數(shù)據(jù)肩標相同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肩標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②1號圈、2號圈和3號圈分別飼喂含180ppm硫酸新霉素、90ppm硫酸新霉素+0.2%巴爾麥氏、0.3%巴爾麥氏的日糧。
      3.2巴爾麥氏對生長豬平均體重的影響
      由圖2和表2可見,3號圈第13d平均體重顯著低于1號圈(P<0.05);所有試驗日平均體重2號圈與1號圈之間、3號圈與2號圈之間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從試驗全期看,與對照組(1號圈)比,3號圈平均體重有下降趨勢(P>0.05);2號圈(90ppm硫酸新霉素+0.2%巴爾麥氏)平均體重下降明顯(P>0.05),下降幅度為23.6%,表明0.2%巴爾麥氏和90ppm硫酸新霉素同時添加到生長豬日糧中使用明顯降低了生長豬的平均增重,表現(xiàn)出拮抗作用。隨著試驗日齡的增加,1號圈平均體重幾乎呈直線增加,其它兩圈平均體重增加相對緩慢。


    2 生長豬平均體重


      注:①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標準差,同行數(shù)據(jù)肩標相同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肩標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②1號圈、2號圈和3號圈分別飼喂含180ppm硫酸新霉素、90ppm硫酸新霉素+0.2%巴爾麥氏、0.3%巴爾麥氏的日糧。


      圖2 平均體重折線圖:以試驗日期為橫坐標(日),以平均體重為縱坐標(kg)
      注:1號圈、2號圈和3號圈分別飼喂含180ppm硫酸新霉素、90ppm硫酸新霉素+0.2%巴爾麥氏、0.3%巴爾麥氏的日糧。
    表一生長豬平均采食量

    試驗期
    1號圈
    2號圈
    3號圈
      
    平均日采食量(g//)
      
      
      
      
      
      
      
      
    1d
      
      
    1311.64±550.20
      
      
    1159.09±582.92
      
      
    1086.67±447.49
      
      
    2d
      
      
    1400.55±426.78
      
      
    1223.45±423.14
      
      
    1076.00±472.97
      
      
    3d
      
      
    1607.73±519.41a
      
      
    1160.91±467.45b
      
      
    1228.56±257.55ab
      
      
    4d
      
      
    1570.64±545.17
      
      
    1116.27±528.26
      
      
    1149.67±330.36
      
      
    5d
      
      
    1453.64±533.03
      
      
    1166.18±454.75
      
      
    1312.44±370.72
      
      
    6d
      
      
    1504.36±317.06
      
      
    1279.73±404.63
      
      
    1232.67±343.44
      
      
    7d
      
      
    1661.27±437.59
      
      
    1329.18±380.33
      
      
    1322.89±364.89
      
      
    8d
      
      
    1724.09±335.40a
      
      
    1349.82±384.65b
      
      
    1412.00±305.61ab
      
      
    9d
      
      
    1735.09±549.76
      
      
    1355.36±423.70
      
      
    1392.56±379.65
      
      
    10d
      
      
    1759.00±371.38a
      
      
    1214.64±482.50b
      
      
    1448.44±289.70ab
      
      
    11d
      
      
    1537.18±378.42
      
      
    1178.82±573.27
      
      
    1401.44±320.27
      
      
    12d
      
      
    1615.73±484.92a
      
      
    1151.73±400.36b
      
      
    1404.78±323.48ab
      
      
    13d
      
      
    1644.91±419.73a
      
      
    1131.36±350.13b
      
      
    1402.67±273.51ab
      
      
    14d
      
      
    1743.27±539.25a
      
      
    1236.91±385.93b
      
      
    1456.56±325.35ab
      
      
    15d
      
      
    1671.09±472.09a
      
      
    1198.36±255.80b
      
      
    1503.44±347.79ab
      
      
    16d
      
      
    1662.55±550.47
      
      
    1355.64±368.44
      
      
    1567.33±336.55
      
      
    17d
      
      
    1663.36±573.96
      
      
    1434.36±308.78
      
      
    1531.67±370.66
      
      
    18d
      
      
    1623.91±550.91
      
      
    1409.18±337.05
      
      
    1552.56±295.98
      
      
    19d
      
      
    1741.09±590.06
      
      
    1493.73±421.85
      
      
    1645.78±380.72
      
      
    20d
      
      
    1719.18±672.98
      
      
    1567.82±425.60
      
      
    1581.00±427.97
      
      
    21d
      
      
    1828.55±587.90
      
      
    1617.82±449.78
      
      
    1552.44±468.35
      
      
    22d
      
      
    2246.73±504.69a
      
      
    1570.27±518.75b
      
      
    1514.00±593.06b
      
      
    23d
      
      
    1854.09±742.63
      
      
    1557.00±366.98
      
      
    1651.22±557.37
      
      
    24d
      
      
    1879.82±529.21
      
      
    1498.82±594.30
      
      
    1671.78±626.77
      
      
    25d
      
      
    1849.27±580.18
      
      
    1599.36±331.03
      
      
    1711.44±589.07
      
      
    26d
      
      
    1733.36±592.12
      
      
    1778.45±450.64
      
      
    1837.64±693.58
      
      
    27d
      
      
    1563.27±439.14
      
      
    1377.45±331.66
      
      
    1448.00±476.99
      
      
    28d
      
      
    1569.33±636.45
      
      
    1455.00±715.03
      
      
    1428.33±846.19
      
    全期平均采食量(g/)
    46874.70±11759.46a
    37966.71±8266.74b
    40523.98±8598.83ab

      3.3巴爾麥氏對生長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巴爾麥氏對生長豬生長性能的影響見表3。從第一飼養(yǎng)階段(1~14d)來看,2號圈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均顯著低于1號圈(P<0.05),而料肉比3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第二階段(15~28d),3組間的采食量和日增重均無顯著差異(P>0.05),但3號圈料肉比顯著低于1號圈和2號圈(P<0.05),表明該階段添加巴爾麥氏可以提高日糧飼料轉(zhuǎn)化效率。
      整個試驗期,三組的日采食量、日增重均無顯著差異(P>0.05),2號圈(90ppm硫酸新霉素+0.2%巴爾麥氏)的料肉比顯著高于3號圈(P<0.05),與1號圈相比雖未達到顯著水平,但增幅較大(P>0.05)。表明巴爾麥氏和硫酸新霉素同時添加到日糧反而降低了日糧飼料轉(zhuǎn)化率。

    3 巴爾麥氏對生長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試驗期
    指標
    1號圈
    2號圈
    3號圈
    1~14d
      
    日采食量,g/(只·日)
      
      
    1590.65±370.01a
      
      
    1218.10±301.70b
      
      
    1309.10±254.78ab
      
      
    日增重,g/(只·日)
      
      
    758.44±157.96a
      
      
    476.95±156.59b
      
      
    615.08±221.30ab
      
    料肉比
    2.10±0.30
    2.72±0.78
    2.38±0.86
    15~28d
      
    日采食量,g/(只·日)
      
      
    1756.36±501.92
      
      
    1477.94±352.41
      
      
    1566.81±447.41
      
      
    日增重,g/(只·日)
      
      
    645.13±190.50
      
      
    595.78±221.08
      
      
    788.10±320.79
      
    料肉比
    2.75±0.24a
    2.73±0.87a
    2.08±0.54b
    1~28d
      
    日采食量,g/(只·日)
      
      
    1673.51±419.98
      
      
    1348.02±295.24
      
      
    1437.95±307.10
      
      
    日增重,g/(只·日)
      
      
    701.79±161.00
      
      
    536.36±157.79
      
      
    701.59±226.07
      
    料肉比
    2.39±0.22ab
    2.63±0.52a
    2.11±0.33b

      注:①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標準差,同行數(shù)據(jù)肩標相同字母或無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肩標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②1號圈、2號圈和3號圈分別飼喂含180ppm硫酸新霉素、90ppm硫酸新霉素+0.2%巴爾麥氏、0.3%巴爾麥氏的日糧。
      3.4 巴爾麥氏對豬只體重變異程度的影響
      由表4可知,從每周的體重變異系數(shù)看,2號圈和3號圈體重變異系數(shù)顯著低于1號圈(P<0.05)。從第3周起,3號圈體重變異系數(shù)顯著低于2號圈(P<0.05)。從每組的體重變異系數(shù)看,1號圈(對照組)第4周變異系數(shù)顯著高于第1周;2號圈第4周變異系數(shù)極顯著高于第1周(P<0.01),2號圈(90ppm硫酸新霉素+0.2%巴爾麥氏)體重變異系數(shù)增高極顯著,因此,巴爾麥氏和硫酸新霉素合用對豬只均勻度有極顯著的降低作用;相反,3號圈豬只體重變異系數(shù)自第2周始即顯著下降(P<0.05)。因此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添加巴爾麥氏可提高豬只的均勻度。
    4 巴爾麥氏對體重變異系數(shù)的影響
    試驗期
    1號圈
    2號圈
    3號圈
    P值
      
    1~7d
      
      
    19.41±0.70aB
      
      
    12.60±1.56cC
      
      
    15.97±1.21bA
      
      
    <0.01
      
      
    8~14d
      
      
    18.38±0.38aC
      
      
    13.90±0.46bB
      
      
    14.64±2.39bB
      
      
    <0.01
      
      
    15~21d
      
      
    19.38±0.48aB
      
      
    14.18±0.99bB
      
      
    12.30±1.59cB
      
      
    <0.01
      
      
    22~28d
      
      
    20.21±0.29aA
      
      
    16.56±0.87bA
      
      
    12.43±0.89cB
      
      
    <0.01
      
    P
    0.01
    0.01
    0.01


          
      注:①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標準差,小寫字母表示同行數(shù)據(jù)的比較,大寫字母表示同列數(shù)據(jù)的比較;②同行或同列數(shù)據(jù)肩標相同字母或無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肩標相鄰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肩標相間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③1號圈、2號圈和3號圈分別飼喂含180ppm硫酸新霉素、90ppm硫酸新霉素+0.2%巴爾麥氏、0.3%巴爾麥氏的日糧。

      3.5 巴爾麥氏對生長豬養(yǎng)分表觀消化率的影響
      巴爾麥氏對生長豬的表觀消化率的影響如表5。3組間干物質(zhì)、粗脂肪、粗蛋白、粗脂肪消化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但從粗脂肪消化率來看,3個組雖然未達到顯著差異水平,但是3號圈粗脂肪表觀消化率較2號圈提高9.0%,較1號圈提高8.3%,表明巴爾麥氏具有提高日糧粗脂肪消化率的趨勢(P>0.05)。

    5 巴爾麥氏對生長豬養(yǎng)分表觀消化率的影響(風(fēng)干基礎(chǔ))
    指標
    1號圈
    2號圈
    3號圈
      
    干物質(zhì),%
      
      
    89.20±1.14a
      
      
    89.95±1.51a
      
      
    88.35±3.00a
      
      
    粗脂肪,%
      
      
    50.21±6.20a
      
      
    49.93±8.11a
      
      
    54.40±11.95a
      
      
    粗蛋白,%
      
      
    87.09±1.70a
      
      
    85.71±2.00a
      
      
    84.12±4.03a
      
    能量,%
    88.22±1.26a
    89.01±1.68a
    87.15±3.27a

      注:①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標準差,同行數(shù)據(jù)肩標相同字母或無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肩標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②1號圈、2號圈和3號圈分別飼喂含180ppm硫酸新霉素、90ppm硫酸新霉素+0.2%巴爾麥氏、0.3%巴爾麥氏的日糧。

      3.6經(jīng)濟效益分析
      在生長豬日糧中添加巴爾麥氏,通過28d的試驗,雖然在飼料成本上每千克增加了0.05元,總成本增加了2.03元,但是試驗組的飼料利用率高,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通過28天的使用,扣除成本,每頭豬凈收入平均增加19.37元,收入增加了8.29個百分點。由于本試驗的規(guī)模較小、試驗周期較短等原因,在大規(guī)模生產(chǎn)上經(jīng)濟效益如何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6 經(jīng)濟效益計算
    項目
    對照組(1號圈)
    試驗組(3號圈)
    全期平均每頭耗料量(kg
    46.87  
    40.52  
      
    單價(元/kg
      
      
    3.40  
      
      
    3.45  
      
      
    飼料費用(元)
      
      
    159.36
      
      
    139.79
      
      
    全期平均每頭增重(kg
      
      
    19.65  
      
      
    19.64  
      
      
    豬價(元/kg
      
      
    20.00  
      
      
    20.00  
      
      
    收入(元)
      
      
    393.00  
      
      
    392.80
      
      
    毛利潤(元)
      
      
    233.64  
      
      
    253.01  
      
    對比(%
    100.00  
    108.29  

      注:①經(jīng)濟效益計算時未考慮豬舍及設(shè)施、生產(chǎn)人員工資等。②對照組(1號圈)、試驗組(3號圈)分別飼喂含180ppm硫酸新霉素、0.3%巴爾麥氏的日糧。

    4 結(jié)論
    在本試驗條件下,巴爾麥氏在生長豬日糧中的應(yīng)用對提高豬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zé)o明顯效果,但能提高生長豬試驗后期(15~28天)飼料轉(zhuǎn)化效率和日糧粗脂肪消化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提高豬只的均勻度,提高經(jīng)濟效益。巴爾麥氏與硫酸新霉素同時添加時,表現(xiàn)出拮抗作用,故不能與硫酸新霉素同時添加使用。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xué)習(xí),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fù)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guān)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01:17, 技術(shù)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至县| 固安县| 陈巴尔虎旗| 新昌县| 大足县| 安塞县| 上杭县| 长丰县| 邵阳县| 尼木县| 隆子县| 河池市| 商城县| 桐柏县| 鲜城| 长岛县| 三都| 岱山县| 治县。| 积石山| 新乡县| 历史| 竹山县| 佛冈县| 龙陵县| 炎陵县| 罗江县| 开江县| 竹山县| 静安区| 大关县| 崇阳县| 昌江| 怀安县| 武平县| 蓬溪县| 扎鲁特旗| 河池市| 当阳市| 灯塔市| 青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