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豬拉稀的冠狀病毒病主要有: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豬流行性腹瀉;前者是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以嘔吐和腹瀉為主的傳染病。臨床上各種年齡的豬都易感染,但以10日齡以內的乳豬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高達100%。后者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豬的一種腸道傳染病。以水瀉、嘔吐和脫水為主要癥狀。
一、癥狀 該病癥狀多為急性突發型。病初體溫稍高,在40℃~41℃左右,精神不振,離群懶動,沒有食欲,表現口渴,被毛豎立無光,糞便由稠到稀,糞色灰黃或灰黑、惡臭。后期糞便如水,肛門失禁,臀部、后肢和尾部被稀糞污染。小便量少而黃。食欲廢絕,不愿行動,步行蹣跚,臥地顫斗,眼球下陷,體溫下降,一般2~3天衰竭死亡。斷奶后的仔豬、育肥豬和種豬的臨床癥狀較輕,食欲減少,愿喝清水。糞便稀薄,糞色糞狀如黃醬,糞中常混有未消化完的飼料。精神萎靡,迅速消瘦,眼窩下陷,臥地不愿走動。后期四肢下部、耳端、尾尖發涼。如能及時治療,大部分可痊愈。
二、病因分析 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傳染源,病毒從糞便排出污染環境而散播傳染,感染途徑主要是健康豬采食了含有病毒的飼料、水,經呼吸道吸人了帶病毒的空氣、塵埃而感染。密閉式豬舍,在秋末初冬濕度較大、溫度低及高密度飼養的豬群更易感染本病,幾天之內使全場的豬發病。
三、預防措施
1.豬舍管理要到位。在晚秋至初冬及寒冷季節注意天氣變化,保持豬舍內溫度相對恒定,尤其是產房和育成豬舍,產房晝夜溫度要在25℃左右,護仔箱內溫度要在30℃以上,育成豬舍溫度要在22℃以上。在保暖的基礎上做好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地面干燥,防止賊風侵襲,防潮濕,室內濕度保持在70%以下。
2.衛生防疫要細致。飼養人員進入豬舍要更衣、換工作鞋,踏消毒池。洗凈雙手,經消毒后方可以進入豬舍工作。豬舍內每天認真清掃洗刷,每3天帶豬消毒1次,環境及豬舍內地面消毒。嚴禁從疫區、疫場引豬。當豬群受到感染威脅時,防止因人員、車輛及狗、貓流動以及用具造成傳播。
3.疫苗接種要及時。妊娠母豬于產前15、45天分別注射傳染性胃腸炎疫苗和豬流行性腹瀉疫苗免疫。初生仔豬通過初乳獲得足夠的免疫抗體,或者乳豬生后注射疫苗。應用康復豬抗凝血或高免血清,每日口服10毫升,連用3天對新生豬也有一定的預防效果。也可以在疫情流行時給病豬注射免疫血清,小豬2~3毫升,中豬3~5毫升,大豬5~7毫升。
四、治療 該病目前尚無特效療法,關鍵在于預防,對癥治療可以緩輕癥狀,防止繼發感染;加強護理可以減少死亡.
廣州華農大實驗獸藥有限公司 養豬MBA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