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4416|回復: 1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舜才:豬場誤區之一:品種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3-11-18 09:30: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創文章,轉載需先經本人同意!

    問題與現狀

      眾所周知,品種是決定養殖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的一些養殖場把品種的引進當成了靈丹妙藥,以至于到一個很小規模豬場也能夠見到一些最新引進的種豬。由于本國極少投入研究資金,或者科研風氣不純正,加上育種的周期長風險大,大家都把品種的事寄托于國外了。從表面看,引進先進的東西對我們的事業是很有幫助的。可當我見識了太多良種的飼養結果后反思,這樣的引進似乎比較盲目,也給目前的養殖帶來一些沖擊。

      先說我們引進的豬種,沒有一個合理的馴化與本地選育過程,起結果是,按照先進國家的標準育出來的豬不適應中國各地的氣候。比如,丹麥的核心群好像是長期在恒溫恒濕條件下生長的。到了中國,原種豬被當寶貝似地養,當然也可以給溫控,但他們的后代到了生產場就很難做多這樣的條件了。特別是在南方高溫環境,這樣的豬到了大豬階段怎么會耐受得了40多度的舍溫。高溫,不但采食量出問題,繁殖力下降,最主要的是熱應激導致機體的抵抗力下降,然后很多疾病就隨之而來了。

      再有,我們引進的豬在非常干凈的環境下生長,世世代代沒有接觸到病原,對我們這個受各種病原嚴重污染的飼養環境來說,他們很難抵抗那么多的病原感染。舉個例子,禽流感在內地致病性就沒有在香港敏感,為什么呢?內地的人接觸病原的機會多,抵抗力相對強,而香港人生活的環境見不到家禽,一輩子很少接觸到這些病原。當他們遇到禽流感就難以抵抗,發病,甚至死亡,而在內地禽流感致人死亡的例子卻沒有香港那么嚴重。

      第三,引種的同時很多病原被引入了,這個問題在小豬場相當嚴重。我們經常看到的幾十到幾百頭母豬的小豬場,老板會很自豪地介紹:這個公豬來自于XX種豬場,是進口的第二代,那頭公豬又來自于XXX種豬場,母豬的來源也是多種多樣。在這樣的雜亂引種模式下,各個種豬場的病原都被集中引入,最后商品豬場就成了各種病原的“保存庫”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疾病控制就成為養豬成敗的頭等大事了。我們統計了豬從出生到出欄的死亡率,很多豬場都在30%以上,這個數字讓人欲哭無淚,我們多少的資源和金錢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目前,死亡率高是我們飼養成本高的一個主要原因。

      我們追求最先進的東西,殊不知那些生長速度、料肉比、瘦肉率的高,就意味著對生長環境和飼料的要求也很高。當環境達不到它的要求,問題就來了,最后的結果是得不償失。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有職責為本行業的發展出謀獻策。

      我覺得,應該做如下改變:

      1、首先要將引入的豬種做幾年的適應性馴化,到起后代逐漸適應當地氣候和飼養管理了再行推廣。那些不能夠適應本地氣候條件的要堅決淘汰。這樣才能夠逐漸形成適合本地的品種來。臺灣做的“臺系”杜洛克,就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2、不但要引種和馴化,更重要的是要做育種工作,引入一定的本地豬血緣(比如10~25%),以提高肉質和對本地氣候的適應性。像中國這樣一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豬肉有是中國人最主要的肉食,放棄自己的育種與本地豬種的保護,是絕對不行的。我們要為此付出巨大代價。2012年中國進口的種豬量預計13500頭,平均單價2195美元,總價值近3000萬美元。

      3、成活率已經是影響到養豬成功的重要因素,要追求其存活而不要過分追求生長速度和料肉比,適當犧牲一些生長速度來換取成活率。這就需要國家、本地研究機構、育種場、專家等共同努力來探討最適合本地飼養的豬種應該是什么樣的,而不是片面追求所謂的生產性能。

      4、我們的有實力種豬場或者一條龍企業,能否嘗試做一些馴化與育種工作,我覺得誰先做這個嘗試,取得競爭優勢的機會就很大。未來的養豬,無論是肉質還是飼養方面都需要一種適合本地情況的豬種,這是大勢所趨。

      5、國家應該加大對地方豬種的保護。現在很多優質的地方豬種都被進口豬淘汰了,有的品種已經難尋蹤跡,我們如果現在不開始重視起來,可能將來有一天我們想要利用這些豬種資源的時候已經絕跡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劉舜才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3-11-18 09:38:39 | 只看該作者
    引進,國人的悲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于 2013-11-18 10:04:32 | 只看該作者
    007畜牧 發表于 2013-11-18 09:38
    引進,國人的悲哀

    沒有消耗的純引進,無異于鴉片煙,越引進就越依賴,最后摧毀自己的脆弱根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13-11-18 10:11:21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于 2013-11-18 16:35:13 | 只看該作者
    面對大好機會,很多走在前面的企業,都在跑馬圈地,來不及練內功了,相信過幾年,到了微利時代,無地可圈了,走在前面的企業為了繼續保持競爭力,才會投入力量作育種。

    這本來是經濟學的基本道理的。

    點評

    博士談經濟學,前途無量。。。。  發表于 2013-11-20 20:54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于 2013-11-18 17:01:11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拿來主義,短視行為,真是害人誤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于 2013-11-21 19:55:43 | 只看該作者
    如今的種豬業,真是混亂不堪,豬是8國的豬,病是8國的病,替那些搞種豬的場汗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于 2013-11-21 21:00:21 | 只看該作者
    小場觀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于 2013-11-22 16:53:59 | 只看該作者
    很有道理,如果盲目引種,而不考慮環境的適應性,不但不能對養殖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誤導中國養豬業,同時對我國優秀的本土種豬資源也是一種悲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表于 2013-11-23 00:30:50 | 只看該作者
    新物種入侵,如果不適應環境,就導致滅絕或帶來災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01:0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化| 洛川县| 江西省| 林芝县| 和平县| 锡林浩特市| 梅河口市| 镇康县| 敖汉旗| 绥棱县| 海宁市| 顺平县| 六安市| 兴和县| 汤阴县| 辽中县| 静海县| 西丰县| 灵宝市| 桃园市| 大邑县| 博湖县| 泸西县| 西城区| 昭平县| 和政县| 衢州市| 怀远县| 灵台县| 晴隆县| 梁平县| 文昌市| 济宁市| 黄梅县| 本溪市| 宜都市| 开平市| 图片| 博爱县| 甘肃省| 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