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中國地方豬種保護與利用協作組第十屆年會在廣西貴港舉辦,協作會旨在加強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加快推進地方豬種的開發利用。 目前為止,通過實施畜禽種質資源保護項目和畜禽良種工程,已經初步建立了地方豬種資源保護體系,地方豬種開發利用初見成效。 據《畜牧法》第十二條的規定,農業部已確定34個地方豬品種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具體目錄如下。
八眉豬、大花白豬(廣東大花白豬)、黃淮海黑豬(馬身豬、淮豬、萊蕪豬、河套大耳豬)、內江豬、烏金豬(大河豬)、五指山豬、太湖豬(二花臉、梅山豬)、民豬、兩廣小花豬(陸川豬)、里岔黑豬、金華豬、榮昌豬、香豬(含白香豬)、華中兩頭烏豬(通城豬)、清平豬、滇南小耳豬、槐豬、藍塘豬、藏豬、浦東白豬、撒壩豬、湘西黑豬、大蒲蓮豬、巴馬香豬、玉江豬(玉山黑豬)、河西豬、姜曲海豬、關嶺豬、粵東黑豬、漢江黑豬、安慶六白豬、莆田黑豬、嵊縣花豬、寧鄉豬。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