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豬一頭賣到上萬元?這些豬又是怎樣養出來的呢?日前,記者聽說平度市蓼蘭鎮出了一位“養豬能手”,不禁去一探究竟。寶江河莊園占地2000多畝,位于平度市蓼蘭鎮后于家村,主要從事生態養殖和有機種植。莊園里的豬是本土黑豬,走的是“綠色”路子,因為效益高,名氣很大。
房地產商回家鄉養豬
“今天又有母豬產仔了,而且整個生育過程很省心!”日前,在平度市寶江河莊園,正在巡視的董事長于振寶指著豬舍說。據于振寶介紹,園里的母豬每頭一年至少能生兩窩,一窩至少有11頭,“不僅如此,我們這的本土黑豬吃玉米面、豆粕,肉質鮮美,毛豬一頭能賣近一萬元。”
今年37歲的于振寶本來從事房地產生意,長時間在外經商。2007年,后于家村換屆選舉,于振寶決定回村帶領老少爺們干點事。“當時因為分地全村矛盾不斷,大家都相信我,選我當上了支部書記,我得對得起大家的信任。”于振寶說道。“如何讓全村土地產出更大的效益。”經過反復考慮,他以每畝1100元的價格集中流轉村民土地,建起生態莊園,發展生態養殖、有機種植項目。本土黑豬抗病性強,存活率高,繁殖速度快,于振寶將養殖項目瑣定在了本土黑豬養殖上。于是,該村的黑豬養殖事業就這樣紅火的開展了起來。
養殖技術是關鍵
選好品種還得有好的養殖技術。經過朋友的介紹,目前莊園高薪聘請了三名技術員,都是專業人才,有多年養豬場工作經驗,專門負責本土黑豬飼養管理。于振寶說:“在技術上必須舍得花錢,畢竟我們沒有專業人員懂得多,只有保證了優良的管理才能保證日后的收益。”
有了這些保障,黑豬養殖的發展便更加迅速起來。去年7月,于振寶從青島引進了200多頭本土黑豬,現在存欄量已近1200頭。“本土黑豬是古老的品種,我們采用傳統的飼養方式,在自然的生態環境中生長16個月才能對外出售,我們的黑豬一上市,就很受歡迎,因為肉質明顯跟市場上的普通豬肉不一樣。”飼養員楊秀官自豪地說。
“莊園夢”的開始
于振寶說,“養黑豬,只是"莊園夢"的開始。”現在,莊園已經完成了“寶江河”商標的注冊,并在平度市開了第一家“寶江河食品專賣店”,主要銷售莊園的特色農產品。
于振寶稱,接下來他將繼續完善莊園的相關配套設施,盡快形成一條生態養殖、有機種植、加工、銷售以及生態能源的完整產業鏈,并嘗試逐步建立會員購買制度,發展配送服務和網上銷售平臺,對于未來,于振寶堅信他能帶領全村百姓走上養豬致富路。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