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784|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技術應用] 【濟心齋】通過中醫治療經驗探討治療無名高熱行之有效的方法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3-10-19 11:12: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兩年高熱病肆虐猖獗,對養殖業造成了沉重打擊,講到高熱,恐怕每個人都有切身的體會。對高熱的診治,中西醫學有不同的方法。但兩者相比,中醫診治高熱更富有特色。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講具體內容之前,我們先來觀察一種生活現象,如果我把一個高熱的病人比作一壺正在燒開的水,“退熱”就是要使這壺水冷卻下來,你想有幾種方法?


        我想至少有3種:首先,要把爐火關掉,以減少產熱,這叫“釜底抽薪”;其次,應把壺蓋打開,或將開水攪拌,以增加散熱,所謂“揚湯止沸”;再次,可往開水中兌入冷水,甚至冰塊,所謂“熱者寒之”。


        其實,這三種方法在中醫的退熱治療中都十分常用,這里我們可以從成熟的中醫治療經驗中借鑒方法應用到獸醫治療中。下面就來具體講講這三種退熱方法的應用。


        1、釜底抽薪法


        相當于中醫“通腑泄熱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藥物來達到退熱的目的。


        主要適用于高熱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現高熱汗出,大便不通,腹脹、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亂語,舌苔黃糙起刺,脈滑有力時。此猶如鍋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則火熄熱退。故常用大黃、芒硝等藥,或將其配入清熱方劑中,以通利大便,瀉下熱結,使邪熱從下而去,可達到去火退熱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護陰液,猶如防止火太旺而將水燒干,限制體溫上升,這也有利于退熱。


        2、揚湯止沸法


        相當于中醫“疏散退熱法”,即用藥性辛散的藥物來達到退熱的目的。它主要包括兩個內容:

      
         一是發汗退熱法,適用于表證發熱的病人,常見發熱與惡寒怕冷同時并見,無汗或有汗不暢,這是由于體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發熱,因受邪性質的不同和病人體質的差異,又可分為風寒表證和風熱表證兩大類。前者惡寒明顯,一般無汗,且兼有頭痛,肢體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脈浮緊等;后者發熱明顯,一般有汗,且兼有頭痛,口渴,咽喉腫痛,脈浮數等。發汗退熱法宜根據寒熱之異來選取不同的藥物,如風寒表證常用辛溫發汗藥,如麻黃、桂枝、羌活等;風熱表證常用辛涼發汗藥,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過發汗散邪,使邪熱外達,發熱隨之減輕,從而達到退熱之效,符合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所說的“體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則,發汗法對無汗高熱者尤其有效。

      
         二是升散退熱法,適用于內有郁熱的,因邪熱內郁于里,常表現為發熱,胸膈煩熱,口干唇裂,面色紅赤,口舌生瘡,舌紅苔黃,脈數等,可于清熱方劑中酌加薄荷、升麻等以加強疏散清熱之功,此符合《黃帝內經》所說的“火郁發之”的治則。但應注意的是,發汗退熱法雖十分常用,且有很好的退熱作用,但過汗能損傷津液,故對體虛病人應當慎用。


        3、熱者寒之法


        也是中醫最常用的退熱法之一,即用藥性寒涼(甘寒或苦寒)的藥物來達到退熱的目的。


        主要適用于發熱而不惡寒的病人。如見高熱不退,汗出較多,口渴喜喝冷飲,脈象洪大而數時,為熱盛津傷證,此時不能用發汗退熱法,宜用甘寒退熱法,如石膏、生地、麥冬等;如見高熱煩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熱,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為熱毒熾盛證,當用苦寒清熱法,如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等。由于本類藥物性多寒涼,易傷脾胃,故應注意適可而止。


        上述三法皆宜于實熱證,不宜于虛熱證;在臨床上可以單獨應用,如能根據具體情況結合應用則退熱效果會更好。另外,高熱大汗時,中醫并不主張用冷敷法,以免影響出汗,反不利于退熱。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無名高熱病是破壞機體免疫系統,抑制免疫功能,導致并發多種疾病。使用的西藥比較復雜,治標不治本,反復發病,使用的藥物越多肝的解毒和分解藥物的能力越低,部分藥物變成毒素,損害肝臟加快病變,藥物經腎排泄引起腎病變。因此使用各種西藥治療效果不佳,用藥越多的豬場死亡越多。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3-10-19 17:50:32 | 只看該作者
    不太懂,中醫太高深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3-10-19 20:33:23 | 只看該作者
    有見地不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13-10-20 10:12:31 | 只看該作者
    中醫之所以在畜禽上應用不是很廣泛,主要還是中醫是個體調理,而現在養殖是群體治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23:0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密市| 汶川县| 华安县| 普兰店市| 德兴市| 石渠县| 马山县| 海城市| 临清市| 木里| 读书| 中阳县| 安福县| 临颍县| 临邑县| 渑池县| 鲁山县| 汕头市| 二手房| 合水县| 佛学| 晴隆县| 庐江县| 隆化县| 胶南市| 湘西| 普兰店市| 思茅市| 棋牌| 宜阳县| 石棉县| 房产| 甘泉县| 滦平县| 城市| 古田县| 北辰区| 开封县| 原平市| 万载县|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