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114|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企業] 微生物做出大事業 --訪廣州市博善生物飼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潘軍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3-8-19 16:37: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本報記者趙宇清攝影/本報記者陳賀
      1313年的《王楨農書》中記載了人們用野菜泔水發酵喂豬的探索,這是世界最早對發酵飼料應用的記載。近700年后,這種簡單的發酵手段早已演變成了先進的微生物發酵技術,而潘軍就是國內將這項技術應用于動物營養領域的先行者。
      采訪潘軍之前,就聽說他是飼料界響當當的人物,他的團隊擁有酵母、芽孢菌及其延伸產品等12項專利技術。從日本留學歸國后,潘軍創立了廣州市博善生物飼料有限公司。“博善”這個名字就是源自元代農學家王楨的字“伯善”。

      實踐永遠是不可替代的第一步
      潘軍的形象絕對與大眾心目中的企業家形象大相徑庭。初見潘軍,他的行頭是工作裝加雙肩包,很是與眾不同。他解釋說,早上剛剛從客戶那里過來,工作裝是他設計的,很喜歡,所以一直穿著,印在工作裝上面的企業標識里藏著他對博善的期望與祝愿。整個標識由PROSYN6個字母構成,是“博善”的音譯。PRO是益生素的簡寫,它對動物的腸道有益;SYN代表合生素,是在益生素的基礎上增加了腸道菌群所需的微營養組分或天然植物。這6個字母中間還躲著牛、禽、馬、羊、豬5種動物:極具開拓精神的牛走在前面代表先鋒軍,禽代表夢想的翅膀,奔騰的馬代表企業正處于疾速發展的快車道,羊代表祥和,排在末尾的豬則代表豐腴的收獲。除了這5種動物外,字母“O”中還畫著一個紅紅的太陽,預示企業發展定會蒸蒸日上。

      與其他的老板不同,企業里很多員工都不叫潘軍“潘總”,而是親切地叫他“潘老師”。潘軍的確也很符合人們對大學教授的心理預期:神情嚴肅,做事認真,要求嚴苛。但沒人覺得他呆板、不好接近,因為他對工作的那種熱忱與待人的那份真誠會迅速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潘軍的這種特質與博善企業文化中“至真至善”這4個字十分吻合。

      在進入飼料企業打拼之前,潘軍在東北農業大學曾有8年的任教經歷。在任教期間,潘軍就是個雙師型人才,一直不曾脫離過生產一線。剛當老師時,他就去了農墾854農場鍛煉,在那里做畜牧獸醫技術員。一次,有一個養牛戶家的牛難產,母牛非常虛弱,牛主人心急如焚,像請救星一樣找來了潘軍。潘軍想起之前曾在書上看到,給牛喝酒會令牛興奮,令牛恢復體力,于是大膽做了嘗試。結果,喝了酒的母牛15分鐘之后就順利產下了牛犢。牛主人興奮得請潘軍喝自家釀的米酒,那酒很烈,也很香、很醇,因為里面夾雜著喜悅和成就感。
      無論是對自己、對學生還是對下屬,潘軍都堅持貫徹“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做法。在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上有一篇很生動的文章,題為《一個獸醫碩士的首次動物營養實踐》,文章的作者就是博善的員工田昌林。

      田昌林是青島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的一名碩士生,在做了一年多的臨床獸醫之后,進入博善工作。剛到博善,潘軍給他的第一項工作任務就是下放豬場做三個月試驗!起初田昌林對這任務是有抵觸情緒的,得知這是博善每個新員工的必修課后,才慢慢接受。豬場里沒有飼養員喂豬,全部的試驗操作都要由田昌林獨立完成。幾個月后,試驗的盲評結果出來了:每噸全價料添加了3kg博善的博元素X-1的試驗組比對照組多吃了2kg多料,多長了5.2公斤,體長多了1.5cm!    

      從豬場回來后,田昌林的內心就被試驗成功的喜悅和巨大的收獲裝滿了。田昌林說,通過這次試驗,他不僅掌握了動物營養產品試驗驗證方法,而且加深了對公司產品的認可度,為自己在產品推廣和銷售工作方面打下了基礎。
      發酵飼料是有科技含量的動物食品和保健品
      東渡日本留學是潘軍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為它改寫了潘軍的職業軌跡。在日本北海道大學留學期間,潘軍主要從事瘤胃微生物與纖維消化關系的研究工作,并在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多個國家的學術刊物上發表了5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2002年,潘軍學成回國,成了留學歸國博士進入黑龍江畜牧企業創業的第一人。
      從大學到企業,對于這個重大的轉變,潘軍內心不是沒有過彷徨與掙扎。28歲就晉升為副教授,成為211大學重點學科的系副主任,得過國家教育成果二等獎,這一切都預示著學校還有更寬廣的舞臺期待著他。然而,醉心于飼料產品研發的他,實在不甘心只是在象牙塔里等待研究成果落地綻放的一刻,他更渴望自己走完從實驗室到牧場的最后一公里。

      2008年,潘軍創立了廣州市博善生物飼料有限公司。公司定位于“微生物發酵制劑或發酵飼料”,主營酵母類、芽孢菌類和抗腹瀉類產品。
      之所以不走尋常路,放棄傳統飼料而選擇微生物發酵飼料發展,是因為潘軍看到蘊藏其中的廣闊前景。潘軍說,微生物發酵飼料吸收率高,不僅減少了養殖業造成的環境污染,而且對動物的腸胃健康有利。動物70%的免疫細胞都在腸胃,因此腸道健康對于動物機體健康至關重要。動物營養占養殖成本的70%至80%,可以起到抗病作用的微生物發酵飼料無形中又節省了給動物治病的成本。

      但一切開始得并不順利。潘軍說,公司的第一個產品是發酵豆粕,當時國內沒有幾家企業可以生產,我們利用有限的條件發明了一個可移動箱法式生產法,連續倒掉了10 多噸飼料,才生產出滿意的產品。但產品剛一上市,又遭遇原料價格上漲,原本簽好的訂單變成了蝕本的合同。

      那是一段難忘而艱苦的歲月。為了緊縮開支,潘軍和員工們一起擠在一間只有七八平米的宿舍里。即使賠錢,潘軍還是要求員工按合同執行,員工甚至是流著眼淚給客戶發貨的。或許人格魅力就是最好的信用,很快潘軍的一個客戶在得知潘軍的境遇后,就決定為博善注資。客戶說,不為別的,就為老潘這人我信得過。在金融風暴中,這筆資金比雪中送炭來得更暖。

      很快,博善就走出了困境,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陸續在沈陽和哈爾濱設立了分、子公司。記者去參觀了位于賓州鎮的哈爾濱分公司加工分廠。剛剛烘烤好的飼料看起來就像新鮮出爐的餅干一樣酥脆。記者正好奇它是什么味道時,哈爾濱分公司的負責人陳晨就拿了一塊飼料塞進了嘴里。看到記者驚訝的表情,他說:“其實,每次飼料出來時,我們都是要試一試的。這些飼料產品從理論上來講,人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它可以迅速補充體力。”
      陳晨是東北農業大學畢業的研究生,從一線銷售做到了今天的分公司經理。記者問他:“銷售是不是有很多與人溝通的技巧?”沒想到他說:“我做銷售就是給養殖戶算賬,賬算明白了,他們自然會選我們的產品,因為我們的產品可以讓他們實現養殖利潤的最大化。”
      公司應成為每個員工的舞臺
      在博善,每一個員工都會找到釋放潛能的舞臺。潘軍說,雖然他從高校出來,做了商人,但他的心沒有變,他一直認為員工成長和企業發展對他來說是同等重要的任務。
      潘軍倡導“要當領導,先當工人”,這個規矩對他自己也不例外。博善創辦之初,潘軍就當了一個多月的工人。有一回,他還指著地上的一堆飼料與老工人打賭:三小時翻完這堆料。老工人說:根本不可能!沒想到,潘軍認真了,找了一個幫手,捋起袖子就干,只用了兩個多小時就翻完了地上的料。所以,在博善,每個員工都打心眼里服潘軍。

      王賢東是博善的一個老員工。學歷不高,但人勤快樸實。飼料生產車間溫度高,小王的臉上總是掛著汗珠。所以,每次潘軍叫小王時,小王總是用領子先擦一把汗再說話,這已經成了小王的經典動作。
      2007年,潘軍籌建廣州的公司,小王拿出了5萬塊錢和一句簡單的話“我想和你們一起干”。潘軍說,這錢比我們拿出來的200萬份量更重,所以我必須對他們的未來負責。為了讓小王迅速成長起來,公司資助小王在業余時間繼續深造,現在小王馬上就要拿到新文憑了。不僅如此,潘軍還和公司的幾位老總一起指導小王如何跟客戶打電話溝通,把他從工人培養成了銷售人才。目前,小王已經從一個普通的打工仔成長為廣州公司善元事業部的負責人了。

      目前博善生物已擁有了3家公司:廣州市博善生物飼料有限公司、沈陽博善英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哈爾濱博善聯合生物飼料有限公司。潘軍的計劃是:到2020 年建立擁有10家企業,產值3億元的生物飼料與制劑產業群,長期發展方向與目標是成為“世界級優秀生物飼料與制劑企業”。
      為何要將企業做多而不是做大?潘軍的想法是:公司小、活力就大,可以避免人員重疊,減少摩擦,提升工作效率和業績。更為重要的是,他要讓更多的員工可以成為優秀的企業經理人。
      在潘軍看來,僅靠一個人的夢想效應是遠遠不夠的,企業應該承載著所有員工的職業夢想,大家志同道合,為了同一個目標共同奮斗。只有這樣企業精神才能傳承下來,經歷歲月的發酵,歷久彌醇。
      潘軍簡歷
      1981年9月入學吉林省延邊農學院(現延邊大學農學院),1985年7月獲農學學士學位。
      1985年9月考入內蒙古農牧學院(現內蒙古農業大學)攻讀動物營養碩士研究生。
      1988年8月于內蒙古農業大學獲動物營養學碩士學位,開始任教于東北農業大學,先后任動物科學系(現動物科技學院)教研室主任、實驗牧場技術場長、副系主任(負責科研與開發、飼料廠、實驗牧場管理)等職,1993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1996年東渡日本留學,就讀于北海道大學農學部生物資源生產學專業,研究瘤胃纖維分解過程中微生物量與纖維分解活性的變化規律,在國際雜志上發表SCI檢索論文5篇,2002年3月獲得博士學位,返回祖國。歸國后任國內知名飼料企業技術經理、技術總監。負責博士系列奶牛、肉牛、肉羊料、教槽料、乳豬料、肥豬料、母豬料等產品開發與配方設計。
      2007年3月,創辦廣州博善生物飼料有限公司,開發“營養性發酵制品”,聚焦于酵母培養物、發酵肽、抗腹瀉劑,努力推動飼料技術升級進步。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3-8-19 16:51:26 | 只看該作者
    原來是校友前輩啊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3-8-20 08:23:24 | 只看該作者
    曾經去過潘博士的廣州工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13-8-29 11:27:24 | 只看該作者
    不錯,實踐利用得非常好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02:0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海县| 丰镇市| 清流县| 凉山| 桂东县| 年辖:市辖区| 新宾| 五大连池市| 汝州市| 额济纳旗| 屏南县| 丰台区| 建德市| 阿拉善盟| 鄱阳县| 黑龙江省| 宜良县| 泰安市| 黑山县| 武隆县| 鄂托克旗| 镇平县| 安庆市| 华亭县| 积石山| 卢湾区| 吴江市| 肇源县| 祁门县| 民权县| 遂川县| 轮台县| 兖州市| 壶关县| 宁武县| 镇康县| 翁牛特旗| 墨玉县| 东台市| 金山区| 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