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豬價形勢詭異 未來豬價走向何方
進入8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與越來越熱的天氣一道有上漲趨勢。其中,據商務部監測,上周(7月29日至8月4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價格繼續回升,生產資料價格小幅回落。其中,豬肉價格自6月底以來連續7周上漲,南北方破8元/斤地區也在繼續增加。雖然豬價穩定了,但全國豬價的詭異形勢不由讓人對未來豬價走向產生無數的猜想。在如此高溫天氣的“烘烤”下,生豬價格又由誰主沉浮呢?
生豬存欄量影響生豬價格
春節過后,2-4月份時生豬市場持續低迷,養殖戶補欄消極,導致當期可出欄大豬有限,造成階段性供給失衡。調研顯示養殖戶仔豬補欄多于5-6 月份,當前育肥大豬均重為130-150 斤;當時豬價低迷時部分地區確實存在拋售生豬、大量淘汰母豬的情況,也加劇供給收縮,夏季一般是豬肉消費淡季,但今年豬價卻逆襲上揚,從6月份開始一路高歌,近期并有加速上行趨勢,已經超過市場預期,養殖戶難免出現惜售心理,從而推升了生豬和豬肉價格。
極端天氣影響生豬調運
全國大范圍高溫極端天氣影響生豬調運,增加了肉豬運輸的成本與風險,致使部分豬肉消費地階段性供不應求,屠宰企業的收購成本隨之水漲船高,推升了生豬價格上漲。天氣的溫度的適宜,直接有利于生豬流通和降低成本,滿足市場供應需求,屆時將給屠宰場提供壓價的借口,穩定生豬市場價格。
到底是疫病還是消費導致生豬價格沉浮?
據生豬市場的行業人士透露,當前豬價保持較高的水平可能與2013年上半年以前全國部分地區生豬發病較為嚴重有關,當時大量生豬、仔豬因疾病而被淘汰,甚至豬場出現清欄,導致生豬供應較緊,可能是推動豬價的另一誘因。另外,全國各地不時都有整頓豬場新聞,大量豬場整頓、搬遷也是誘發生豬市場價格變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盡管中國是一個傳統的養豬大國,但現在養豬人士卻越來越少,究其原因主要受以下兩個方面影響:一方面因為養豬是周期性較強的風險行業,生豬市場多變,抵御生豬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另一方面由于物價持續上漲,帶動飼料等的價格不斷上漲,農民養豬的成本加大,養豬的比較效益明顯降低。
面對起伏難料的生豬市場行情,下半年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不利因素包括有勞動力成本上升,飼料價格也在逐漸上走等。所以說,下半年生豬市場總體難測。預計8月份豬價延續7月份小幅上漲的趨勢(立秋后消費量逐步上升),9月份中秋節前是豬價趨勢切換的時間點,預計節后豬價反向回落,凍肉儲備或少量投放以抑制價格過快上漲,10~11月份豬價或出現一波急跌,冬至到春節期間消費旺季仍會帶來價格的季節性復蘇。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