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H7N9.jpg (66.8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8-8 10:28 上傳
近日江蘇一位60歲H7N9禽流感患者的女兒因照顧父親患禽流感,這一病例的出現有力的證實了H7N9人傳人,據專家解釋這種傳播效力很低,公眾沒有必要恐慌。
可能人傳人,病例為一對父女
8月7日,英國醫學會雜志(BMJ)在線發表了江蘇省疾控中心的有關一起可能因H7N9病毒人與人傳播導致發生的家庭聚集性病例的研究報告。這起家庭聚集性病例涉及父女兩人,來自無錫。這位60歲的父親平時經常光顧活禽市場,發病時間據最后一次接觸活禽時隔五六天。患者是3月11日入院治療的,隨后癥狀惡化,3月15日轉至加護病房,5月4日死于器官衰竭。而女兒先前并沒有直接接觸活禽,在父親生病后她一直在照料護理,也未采取防護措施,在大約與父親最后接觸的一星期之后發病,最后也死于器官衰竭。
據了解,這并不是H7N9集聚性病例的第一次發布。此前國家疾控中心已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對該起家庭聚集性病例和上海的家庭聚集性病例(3例)進行了初步報道。省疾控中心研究人員隨后進一步用流行病學和實驗室檢測數據證實了H7N9禽流感病毒在一定條件下,可能在人與人之間進行有限的、非持續性傳播,但這種傳播的效力很低,這與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疾控中心專家以前的結論完全一致。此前,H5N1等禽流感病毒都曾發現人傳人特征,因此在H7N9身上找到有限的人傳人能力并不讓人意外,公眾沒有必要恐慌。
發生傳染可能與血緣也有關系
那為什么這例家庭聚集性病例是有限的人與人之間傳播呢?江蘇省疾控中心專家也做了具體分析。
專家表示,第二例病例的發病是在完全沒有個人防護,并且直接接觸第一例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幫助清理其口腔中痰液)的過程中可能感染的;而其他家庭成員,以及與首發病例同病房的其他人均沒有感染,這進一步說明,病毒可能通過直接接觸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而傳播,而通過飛沫或氣溶膠以空氣傳播的可能性極低。因此,在接觸病人的同時,只需要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和手套);在處理病人的分泌物后,及時洗手和消毒,完全可以防止被感染。
此外,首例病例的多個密切接觸人員,包括其女婿(在其岳父生病住院期間,也為其提供護理),都沒有出現感染H7N9病毒,只有第二例病例感染發病,可能與其和第一例病例之間有血緣關系這一特點有一定關聯;沒有血緣關系的人接觸病人的分泌物發生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大規模傳染可能性不大
此外,報告還指出,從兩個病例的臨床標本中分離的病毒的基因測序和功能氨基酸位點分析發現,病毒與此前從其他病人中分離的病毒一樣,沒有發現關鍵的功能氨基酸位點發生突變,該病毒的受體仍然是禽源的。從這一點上來說,禽類對該病毒相對比較易感,而人和禽對H7N9病毒的受體不同,則很難感染該病毒。
而據報道,與這對父女有密切接觸的43人,全部H7N9病毒檢測呈陰性,也顯示了病毒傳播能力有限。
江蘇省疾控中心表示,該研究提醒科研人員和公共衛生人員要關注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病例,因為一旦聚集性病例增多,則表明H7N9病毒引發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效力增強。目前這種現象并沒有發生,但需要密切關注。
如何防治
盛夏雖不是高發季 也要注意消毒多鍛煉
作為一種尚未完全被人類科學界“破譯”的病毒,我們該怎樣預防H7N9呢?疾控專家提醒,市民應盡可能減少與禽類不必要的接觸,尤其是與病、死禽的接觸。勤洗手,遠離家禽的分泌物,接觸過禽鳥或禽鳥糞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應盡量在正規的場所購買經過檢疫的禽類產品。
此外,禽流感病毒普遍對熱敏感,對低溫抵抗力較強,65℃加熱30分鐘或煮沸(100℃)2分鐘以上可滅活。因此專家提醒,對于五六分熟的雞排、火鍋等食物,需要謹慎食用。處理雞蛋時,蛋殼也應用流水清洗,烹調加熱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雞蛋。盛夏雖然不是流感的高發季節,但專家建議,保持個人衛生習慣仍然非常重要。每天1~2次開窗換氣半小時。平時多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加抵抗力。
【專家解讀】
不足以證明H7N9病毒
向人人傳播的方向演變
研究報告共同作者之一、江蘇省疾控中心急性傳染病防治所副所長鮑昌俊在電話采訪中告訴記者,以這份研究結果而言,大家無需恐慌。
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學者詹姆斯·拉奇就這篇研究報告解讀,認為這項研究結果就H7N9在某一時間具備人人傳播能力的可能性提供了“迄今最有力證據”。
在泰國瑪希隆大學從事研究的拉奇強調,僅憑對這一個案例的研究結果不足以證明,H7N9病毒已經或正在向人人傳播的方向演變。他認為,這一研究結果不意味著,H7N9病毒有觸發流行病疫的趨勢。
拉奇在《英國醫學雜志》就最新報告發表評述文章說:“這是否意味著H7N9朝著全面適應人類的方向接近了一步呢?可能不是。”
英國牛津大學禽流感專家彼得·赫比認同拉奇的觀點,認為可能的、有限的人人傳播案例“不足以表明(病毒)處于朝著完全適應人類方向轉變的初級階段”。
赫比在設于越南的臨床研究小組工作,沒有參與報告所涉研究。他提出,“需要注意的是,可能的傳播發生在血緣親屬之間”,而先前研究顯示,一些證據表明基因因素可能使一些人對禽流感病毒更加敏感。
多名專家指出,其他類型禽流感病毒也曾在特定情形下出現過可能的人人傳播病例,包括H5N1和H7N7型病毒,但這些病毒迄今無一演變為易傳播形態。
拉奇等專家認為,最新研究報告向研究人員和相關機構拉響警鐘。
拉奇說,這份報告發出“適時的提醒”,告誡大家“需要保持警惕:H7N9病毒構成的風險絕沒有消失”。
拉奇等專家提醒相關機構的官員,H7N9病毒可能會在冬季“卷土重來”,因為有研究顯示,H5N1等型號的禽流感病毒通常更加容易在寒冷環境下傳播。
一些研究人員在《柳葉刀》雜志6月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中警告,H7N9型病毒如果吻合H5N1疫情先前的模式,感染形勢可能會在9月有所抬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