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引進的雞種和國內選育的雞種
目前生產中利用的蛋雞良種,是遺傳學家和育種工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晶。沒有他們的努力,就不會有這么多高產的蛋雞良種出現。我國除了仙居雞屬于蛋用型的地方雞種之外,過去沒有高產的、適于集約化飼養的蛋雞良種。國外的蛋雞良種,都是由為數不多的育種公司選育的。這些公司育種工作起步早,經濟實力雄厚,設施先進,育種條件好。因此,育出的良種不僅生產性能高,而且適應性很強。例如,星雜288遍布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伊莎褐的銷量居世界第一。引進的雞種生產性能高,遺傳性比較穩定,疾病凈化好,適于高度集約化的飼養條件。但是要求的條件比較嚴格,如果飼料營養、環境條件、飼養技術等不符合培育的條件,就不能達到其應有的性能水平。例如,引進的許多雞種,在國內的性能表現一般都沒有國外好。我國選育的雞種,都是在國內條件下,以引進的素材為基礎,在高水平上進行選育的。此雞種對國內的環境條件有較好的適應性,產蛋性能表現都很不錯。在某種程度上說,本國雞種在同樣條件下其生產性能并不比從外國引進的雞種差,例如,在統一抽樣測定下,京自904雞的產蛋性能好于巴布可克B一300,北京農業大學的農大褐雞的產蛋性能高于星雜579。這就是很好的說明。所以。就國內的條件而言,從產蛋性能的表現來看,引進雞種與國內選育的雞種之間并沒有很大的鴻溝。無論群體還是大規模的飼養實踐都證明了這一點。這些雞都適合目前我國蛋雞業的生產力水平。當然,每一雞種都有各自的特長,也都有各自的短處,各有各的取勝之道。 歡迎關注中國土雞交易網,更多咨詢請點擊(tuji.99114.com)。
該貼已經同步到 純真小豆子微博的微博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