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國內玉米市場正由農戶供應逐步轉向糧商供應,市場成本推動效應料逐步顯現,預計國內玉米市場將進入溫和上升期。同時,優質玉米的價值將逐步體現。
近段時間,國內玉米市場購銷清淡,東北產區價格趨于上行,CBOT玉米期價在潮濕天氣推動效應結束之后趨于回落。同時,美國農業部月度供需報告調降新季玉米供應數量不及預期也利空市場。不過,貌似平靜的我國谷物飼料市場,已經進入供應結構“轉型期”。事實上,近一周以來,南方碼頭集裝箱玉米價格已經率先上揚,報價達到2500元/噸,較端午節前提價20~30元/噸,霉變1%,散船玉米價格相對穩定在2450~2460元/噸之間,鮮有好糧到港。
東北農戶余糧水平進一步下降
端午節前后,我國東北玉米產區農戶賣糧進一步推進。其中,吉林榆樹地區農戶余糧已經從端午節前的20%下降至10%,糧點貿易商收購成本略有提升,部分深加工企業也進一步提價收購。由于目前東北玉米品質良莠不齊,優質糧源收購不易,而玉米外運需求有限不利于中間商獲利,為此,現階段多數貿易商收購僵持,少量收購儲備以期待夏季提價。
市場定價權逐步移交“貿易商”
無論是東北還是華北產區,目前多數存糧貿易商均無法盈利。其中,黑龍江、吉林貿易商優質玉米存糧成本分別為2200元/噸和2240元/噸,預計隨著后期農戶余糧消耗殆盡,成本定價將主導市場走勢。類似情況也出現在山東,據悉,目前山東多數貿易商存糧成本與現行價格持平甚至略低,且多希望在夏季銷售。
此外,相較于今年國儲收購3000萬噸,今年東北貿易商優質玉米庫存偏低,僅為350萬~400萬噸,品質介于一等和二等之間,且其中已有近1/3提前預售。同時,國儲玉米庫存中存在相當一部分品質不佳(前期黑龍江產區收購玉米霉變上限高達5%),這也是業內一致看好優質玉米夏季價格前景的重要原因。
飼料企業烘干糧成本明顯偏高
值得注意的是,端午節前后,伴隨著東北農戶余糧水平下降,部分飼料企業開始轉向貿易商供貨,局部地區出現烘干糧和自然糧源并存的情況,但定價明顯高于自然晾曬糧源。
以吉林白城地區為例,目前當地三等自然晾曬、2%霉變糧源糧點收購價維持在2180元/噸,數量有限,而貿易商前期庫存烘干糧源出庫價格已經達到2240元/噸,兩者價差60元/噸。預計隨著后期終端需求對玉米的采購量放大,國內玉米價格將被順勢推高。
新麥上市后對市場的沖擊弱化
在端午節前,湖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托市麥政策啟動之后,國內小麥價格繼續緩步抬升。其中,河南周口地區二等新麥糧點收購價1.12元/斤,較早先收購價提升0.04元/斤。盡管目前華中、華東銷區新麥較玉米價格仍有相當優勢,但伴隨著新麥收購價格的逐級走高,其對玉米市場的沖擊力也正逐步弱化。
玉米市場平穩之中孕育長期利多
本報特約分析師李艷飛
受余糧見底、好糧組織不易和成本因素支撐,目前東北產地玉米價格走勢依舊堅挺,而南方糧價受小麥替代和階段性集中到貨影響,玉米市場價格仍維持北強南弱的態勢。廣東港玉米庫存在60萬噸左右,月底仍有近70萬噸玉米靠港,階段性的局部供應充足或對近期玉米價格形成一定壓制。
長期來看,需求恢復對應供應下降,7月玉米價格將以上行為主。豬糧比持續回升,飼養業正在逐漸回暖,預計7~8月份需求將明顯恢復。而進入7月份,考慮到玉米剩余量和存糧結構,產地供應能力或顯不足,目前產地手持好糧的貿易商對未來糧價存在較高期望,以港口為例,貿易商對當前“停滯不前”的港口好糧收購價已經表現出了不認可,北方港口到貨量開始明顯下降,待貿易庫存消耗后,玉米價格或有所上漲。
目前小麥多用在禽料中替代品質偏差的玉米,而豬料考慮到小麥質量、水分、價差和適口性等因素,替代量極少,因此,當前小麥替換掉的也只是品質稍差的玉米。此外,500萬噸跨省移庫玉米中品質尚不能確定,或也面臨相同問題。
在小麥價格整體上漲和芽麥收儲政策影響下,預計后期這部分差麥價格也將水漲船高,替代量或有所下降,進而利多未來玉米價格。
摘自:中國糧油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