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癥狀</p> 寄生蟲主要寄生在抱卵蟹的受精卵表面及各個時期幼體的鰓、體表的各個部位。少量寄生時可伴隨著幼體的蛻皮而除去,當大量寄生時使鰓變黑、鰓組織變形壞死,有的覆蓋在鰓組織的表面而影響其呼吸和分泌。患病幼體游動緩慢,攝食力降低,生長發育停止,不能蛻皮,造成幼體下沉并大批死亡。養成期,纖毛蟲可附著蟹的體表及鰓部。肉眼觀察病蟹體表似生絨毛狀物,手摸體表呈滑膩感,鰓呈灰黃或灰黑色,鰓絲頂部更為明顯。病蟹呼吸速率加快,變瘦弱,活動呆滯,在水中溶氧低時游向淺灘,最后窒息死亡。
流行情況
固著類纖毛蟲無論在育苗還是在養成期均有發生,以育苗期最為嚴重,發病的主要原因多數為所投喂的鮮活餌料(輪蟲、鹵蟲等)處理不當而造成。池塘老化,水中有機質含量過高易發此病。水溫在20℃以上、鹽度在20左右時發病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
育苗期間,全池潑灑制霉菌素,濃度為30毫克/升~35毫克/升,經2小時~3小時后換水,或先排水施藥后經2小時~3小時將水加滿;每立方米水體用福爾馬林l0毫升~20毫升、高錳酸鉀2克~4克或新潔爾滅0.5毫升~1毫升全池潑灑。養成期間,全池潑灑三氯異氰尿酸鈉0.3毫克/升,或全池潑灑二溴海因0.2毫克/升,5天~7天為一療程。
栗立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