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芻特點
反芻俗稱“倒沫”、“倒草”及“回嚼”。牛采食進入瘤胃的草料,經瘤胃浸泡、軟化,一般停止采食后經112一1小時,開始由胃內逆嘔到口腔,進行再咀嚼,再混入唾液,然后再吞咽的過程稱為反自。反自是牛或反當動物的重要消化過程之一。通過將飼料嚼細和混人唾液(牛每天唾液分泌量為100-200升,唾液中含有大量鹽分和內源性尿素等),增加瘤胃微生物的分解面,使瘤胃pH值穩定在6.0一7.0之間,為瘤胃發酵、蛋白質代謝等創造良好的條件。
犢牛采食粗飼料早,可促進瘤胃發育,反當出現的也早,有利于生長發育。犢牛約3周齡出現反當。
牛一晝夜用于反自的時間約7一8小時,一般冬季70%、夏季54%的反當時間在夜晚。一晝夜反當10一巧次,每次反芻所需時間,黃牛約24一35分鐘,耗牛40~60分鐘。普通牛一個草團在口腔中平均咀嚼48次,耗牛為30一60次。采食粗硬的秸稈、冬季枯黃牧草多,咀嚼次數相應增多。據報道,給肉牛喂青貯料、干草和精料組成的飼糧,牛日咀嚼達4.2萬次。
肉牛養殖技術員整理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