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些成功的企業為何壽命短暫?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國一些企業的輝煌期曇花一現?難道等待成功企業家的必然是失敗嗎?一些企業的多元化經營為何以失敗告終?所有這些,并非個別現象,而有一定的普遍性。<br>
北京玫瑰園第二任開發商曾無奈地自稱是北京最失敗的人。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靠白手起家創建了香港最大的房地產代理商利達行;同樣是他,在90年代初期進入內地后連續創造了寫字樓商鋪每平方米售價和日租金的新記錄(萬通新世界廣場每平方米3000多美元的銷售天價就出自此人之手)。<br>
商海無情,像他這樣在獲得巨大成功后又遭遇失敗的可謂不少,“太陽神”摔下神殿,“三株”葉干枝枯,“亞細亞”煙消云散……前面的還沒有爬起來,后面的又趴下了。難道等待成功企業家的必然是失敗嗎?成功之后的失敗究竟敗在哪里呢?<br>
帶著這些問題回顧十幾年來中國那些曾經輝煌的失敗者,我們發覺確實有一些共性的敗因值得記取。<br>
對這樣的企業可以舉出兩大共性:<br>
共性之一:企業規模擴張太快,人員、資金、管理三大要素相對落后,企業發展根基脆弱。<br>
這三大要素中的任何一個,在某一局部出現問題時都會引發本不穩固的企業整體基礎發生塌方。不少成功者缺少處理危機的意識和經驗,以致個別不和諧音符往往會一直發展成四面楚歌,導致全線崩潰。回顧一下三株集團當年對外公布的幾組數字,我們就能看出不少問題:1995年三株公布第一個“五年計劃”是銷售額:1995年達到16億至20億,1996年達到100億,1997年達到300億,1998年達到600億,1999年達到900億。1997年上半年,三株一口氣收購了20多家制藥廠,投資超過5億。鼎盛時期在全國注冊了600個子公司,另有2000個辦事處,各級銷售人員達到15萬。<br>
如此空前規模的迅速擴張,如同在海灘上蓋高樓,即使沒有海浪或暴風雨,也難免自然倒塌。類似三株還有當年的馬勝利、鄭州的“亞細亞”……<br>
共性之二:廣告詞鋪天蓋地,知名度高速攀升,企業銷售收入短時期內得以大幅增長。但這種依賴媒體和資金極力催肥的增長卻有如曇花一現,隨著消費者的熱情消失,其增長會電梯般的直線下滑。接著就是貨款無收,供貨商逼債,流動資金短缺,企業無力顧及生產經營,只好坐以待斃。<br>
曾經奪得中央電視臺廣告標王的孔府宴、秦池、愛多,無一不是在通過媒體廣告追求到極度輝煌的光環后慢慢窒息而亡。比如秦池,這個曾一度輝煌的品牌,就在它以3.2億元中標的那一刻起,其命運就急轉直下。相當于當時全年利潤6.4倍的巨額廣告費更讓它背負艱辛,2000年7月,當年家喻戶曉的“秦池”商標因300萬債務而被拍賣。<br>
除上述表象外,進一步分析敗因,成功還會從以下幾個方面給成功者個人帶來實質性影響:<br>
一、個人英雄主義導致企業決策出現完全的獨斷。<br>
因為獲得成功,成功者的個人價值被社會公眾所承認,其能力也被高度肯定,自然,個人自信心也快速提升。若不能正確看待個人的作用,自我意識極度膨脹,漸漸丟掉創業時期的風險感和謹慎心理,直接后果是聽不進反對意見,甚至有的企業里根本不允許反對聲音存在。<br>
個人英雄主義的另一面就是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在某一個行業偶然成功,就輕易闖進另一個陌生的行業,以為只要憑自己的智慧同樣可以成功,且不說隔行如隔山,就是相似行業,細微差異沒有把握好,結局也會相去千里。文頭所講那位老板,做房地產代理時如蛟龍躍海,但做房地產開發時卻如身陷沼澤。究其原因就是他對兩個行業的資金需求周期認識不夠,以致后來把他經營多年的利達行也全賠了進去。<br>
二、經驗主義導致經營決策僵化教條。<br>
人都喜歡總結成功的經驗。多次成功會使成功者形成固定的思維方式,當他碰到類似或表面類似的商業模式,會習慣地使用過去已經成功的方式。企業都有自己的成文和不成文的規矩,而這些規矩因為過去使用成功而在企業內部有著穩固的基礎。但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它的慣性就有可能成為一種新的障礙。如上文所列的秦池,由于初期廣告效果良好,秦池酒的銷售收入節節上升,1995年底就以6666萬元奪取第二屆標王,1996年銷售額從2.3億元猛增至9.5億元。同年第三屆標王又被他以3.2億元奪得。于是悲劇就開始了。<br>
三、浪漫主義使商業行為非商業化,最終因企業偏離目標而衰敗。<br>
改革初期中國第一批企業家多是敢于冒險者,他們思想解放、個性浪漫、敢作敢為,這種個性使他們在變革時期的商業浪潮中獲得了成功。但隨著企業規模的增大和實力的增強,個人追求財富欲望的膨脹,再加上市場環境日漸規范和競爭的更加激烈,他們浪漫的個性開始顯示出脫離實際的傾向。企業行為也圍繞著個人的喜好而波動。<br>
加入世貿把我國的企業家推到了國際化舞臺上,跨國公司進入中國進行大量行業并購,引發了國內一些擁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跑馬圈地的野心;更有一些企業把追求規模、知名度、市場占有率作為首要目標。每當我看到類似的信息,心情總有些矛盾,一方面希望逐步市場化的中國能產生自己的GE和麥當勞,同時又希望某些曾經發生的悲劇不再發生。<br>
步步為營,穩中求進才能保持基業常青。我想起了一位企業倒下的老總說的令人深思的幾句話:“你不該掙的錢別掙,天底下黃金鋪地,你不能統治。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但能克制欲望的人卻不多。” <br>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