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成就漯河
時下,一提起“中國食品名城”,人們自然就會想到河南省的漯河市。“雙匯”、“南街村”、“澳得利”等這些全國聞名的食品品牌,像一張張城市的名片,在宣傳著漯河,擴大著漯河的影響。
2005年初,經過激烈競爭,漯河市憑借自己無可匹敵的實力,把“中國食品名城”的桂冠攬入懷中,成為全國首家也是目前全國惟一的“中國食品名城”。一年來,“中國食品名城”這項殊榮對漯河知名度的提高、經濟建設的發展起到了強力的助推作用,形成了城市名片、產業集群、產業互動、品牌積聚四大效應。
“城市名片”效應———從鮮為人知的內陸小城到食品名城
連續三屆在漯河舉辦的中原食品節,擴大了漯河“食品之都”的影響;一大批知名食品品牌的匯集,塑造了“品牌漯河”的形象。在2005年的泛珠招商峰會上,頭頂著“中國食品名城”的桂冠,漯河市作為全國惟一的城市代表,成為新聞媒體競相報道的焦點,30多家新聞媒體60多名記者全方位的報道,在泛珠區域特別是東莞刮起了“漯河旋風”,漯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空前提高,中國食品名城的影響力全面增強。在這次招商峰會上,漯河引起了一批知名企業,如日本丸紅株式會社、菲律賓生國(中國)投資公司等企業的高度關注。其中,引進上億元的項目13個,占項目總數的37;上億元項目投資額達33.1億元,占項目總投資額的78。
目前,來自“中國食品名城”漯河市的食品成了放心肉、放心菜、放心面的代名詞。在香港,由漯河生產的肉產品占全港總需求量的1/4;在北京,市民菜籃子里經常會有雙匯肉制品和龍云無公害蔬菜;在距拉薩300多公里的小鎮上,你可以買到漯河生產的“澳得利”飲料……越來越多的漯河食品正源源不斷地走出國門,走上億萬居民的餐桌。而通過對漯河食品的認識,人們也加深了對漯河這座城市的了解。
“產業集群”效應——行業發展在全國獨占鰲頭
漯河市緊緊圍繞“農”字做文章,大力發展食品加工主導產業,將其作為發展工業、振興經濟的主導產業來抓,有力促進了食品產業的快速發展。
積極引導中小食品企業向產業集群發展,形成中小企業密切配合、分工協作的網絡體系,打造優勢群體,以群體力量形成規模優勢,提高競爭力,與行業龍頭企業相互補充、并駕齊驅。充分發揮政府的規劃引導作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工業園區發展規劃。目前,雙匯食品工業園、三環食品城、澳得利工業園等一批園區已初具規模,四大產業鏈有力地拉動著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在,一種獨特的“產業集群”現象在漯河形成:在這個僅有250萬人口的內陸城市,147家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占全市工業企業總數的40%;行業涉及食品工業的50多個系列、上千個品種;其中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占企業總數的40%,從業人員13萬多人,占職工總數的40%。年加工各類食品500萬噸,其中,肉制品100萬噸,占全省的35.7%;年屠宰生豬1400萬頭,是全市年生豬出欄總量的4.5倍;年加工轉化糧食300萬噸,是全年糧食總產量的2.5倍;生產各類飲料60萬噸。漯河市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基地、全國主要的糧食加工基地、中部重要的飲料基地,擁有1個中國食品工業園區、5個省級食品工業園區、兩個食品工業百強縣。“十五”期間,食品工業始終保持了20以上的遞增速度。
“產業互動”效應——形成了工業促進農業、帶動服務業的良性循環經濟體系
肉食品加工、糧食加工、飲料制造、果蔬加工是漯河食品工業的四大主導產業,食品工業增加值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遞增,形成了特色明顯的四大產業鏈。以雙匯系列肉制品為代表的肉食品加工產業鏈,生豬屠宰能力達到每年1400萬頭;以“南街村”、“北徐”面制品為代表的糧食加工產業鏈,年產面粉220萬噸,方便食品23萬噸,不僅能“吃”掉全市糧食總數,還要“吃”掉占總加工量50%的外地原糧;以“澳得利”飲料為代表的飲料生產產業鏈,年產各類飲料60萬噸;以“龍云”蔬菜為代表的綠色無公害果蔬加工產業鏈,帶動5.64萬公頃的蔬菜種植,形成20多個蔬菜品牌,年產蔬菜186萬噸,人均蔬菜占有量740公斤,是全國人均蔬菜占有量的2.4倍。
臨潁縣先后向韓國、日本等出口荷蘭豆和鮮辣椒365噸,實現了漯河市鮮菜出口零的突破,開辟了農民增收的新途徑。在農產品加工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漯河食品工業,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助推器”,反哺農業的雙匯產業化工程、龍云工程和訂單農業工程三大工程的實施,帶動了50萬戶農民從事農業化經營。三大工程從田間地頭到庭院養殖,為農民脫貧致富鋪就了一條切合實際、見效快、風險小的道路,實現了工業與農業的對接,延長了農業產業鏈條,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目前,漯河市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70家,無公害種植業生產基地80個,無公害養殖基地57個,占全省已通過產地認定的1/5,形成了360個專業村。雙匯工程的推進帶動了運輸、包裝、原輔材料等相關產業260億元的產值,使150萬農民成為間接吃雙匯飯的人。
“品牌積聚”效應——國內外名企、名品聚集的百花園
漯河市堅持培育本土企業、引進外來企業兩條腿走路的企業發展方針,著力打造中國食品產業品牌的高密度區。不僅引進了一批知名企業,還對接了一批重大項目,培育出了亞洲最大肉類加工企業、中國肉類第一品牌雙匯集團,其年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雙匯”品牌價值已超過106億元;培育出了全國最大方便面企業之一的南街村集團、全國第一家功能性葡萄糖飲料企業澳得利集團、全國分割肉出口大戶匯通集團、綠色食品后起之秀龍云集團和北徐集團。漯河食品產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中國名牌產品3個、河南省著名商標10個、河南省名牌產品11個。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投資漯河,美國杜邦、美國泰森、日本火腿株式會社、日本丸紅株式會社、日本豐田通商5家世界500強企業,日本吳羽、韓國九鑫牧業、香港華懋、臺灣旺旺、臺灣康師傅等一批國際知名食品企業,福建親親、河北中旺、四川希望等一批國內食品強勢企業相繼落戶漯河。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杜荷說:我們將重點支持河南省漯河市“中國食品名城”建設,同時把“中國食品名城”的示范功效推廣到更多城市和地區,把漯河市政府發展食品工業的積極、實效、創新做法和經驗推廣到全國,讓漯河市為全國食品工業發展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