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貯發酵過程中,由于各種微生物和植物本身酶體系的作用,使青貯料發生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在正常青貯時,青飼料中易溶性碳水化合物全部轉化成乳酸、乙酸、唬拍酸及醇類,其中主要為乳酸,同時放出少量的熱量。碳水化合物轉化成乳酸的過程,是非氧化分解過程,不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能量損失很少。青貯料中乙酸,是由乙醇通過微生物的作用生成,其形成比乳酸早,當酸度高時呈游離狀態,酸度低時,與鹽基結合成乙酸鹽。青貯溫度達到30-40, pH為4.2以上,正適于酪酸菌繁殖活動,此時才產生酪酸。低溫發酵,不形成酪酸。
青貯料中蛋白質的變化,與pH的高低有密切關系,當pH小于4.2時,蛋白質因植物細胞酶的作用,部分蛋白質即分解成氨基酸,且較穩定,并不造成損失,但當pH大于4.2時,由于腐敗菌的活動,氨基酸便被分解成氨、硫化氫和胺類,使蛋白質品質下降。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