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深圳市違法養殖整治工作現場會在光明新區舉行,擬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光明新區的相關做法和經驗。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呂銳鋒表示,今天的深圳不適合養豬,合法的養豬戶也要通過產業轉移搬離深圳。
如今的深圳不能養豬了,深圳副市長宣布深圳已不適合養豬,養豬戶也要搬離深圳。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了這位副市長說出這番話,其個中原由不外乎三個方面。一方面,違法養豬業的存在,直接危害著深圳養豬業的存在。第二方面養豬產生的排污問題無法解決而且養豬危害著深圳的環境,更影響著深圳的發展。第三方面主要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出現的問題,因而吃豬肉不安全,而且會出現食品安全。
正是基于此,副市長呂銳鋒說“違法養殖戶大部分不是深圳人,沒有申請生產經營證,也沒有任何排污措施,更沒有食品安全監管。不可能想來就來,想養就養,想占地就占地,想排污就排污。違法養殖絕對不能容忍!”
看來,這位副市長是想通過不養豬,實現深圳的美麗,建設美麗深圳。
真是這樣嗎?深圳不養豬就能實現美麗嗎?其實不然,筆者覺得,深圳到底能不能養豬,不能市長說了算,而應該讓民生說了算,更應該讓市場說了算。況且深圳不養豬也不一定就能實現美麗。
曾幾何時,豬肉推高了CPI的增長,讓消費物價指數居高不下,因而關于發展養豬業,就是平抑物價,也是提高和改善民眾生活。況且養豬應該是一項民生事業,其關系到百姓的生活,關系到百姓的幸福。
可深圳副市長不知是基于什么考慮,但從他的話語中,讓我們看出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深圳不養豬,一方面可以沒有排污,這樣實現了減排,更可以實現政績。另一方面,也就不會發生類似于光明新區“4·16”黑屠宰窩點制售病死豬肉的案,副市長也不會為此承擔責任。
可事實上,深圳人雖然“吃豬肉”無法自給自足,通過區域合作、在內地城市建立“菜籃子工程”等措施來解決,但是這不能完全保證“菜籃子工程”的實現。“菜籃子工程”市長負責制就是民生的負責,而且也是對民眾生活的一種擔當,那么通過多種形式的菜籃子保證民生,才能真正實現民生的幸福,民生的發展。但深圳不養豬雖然并不影響民生的改善,但難免有些因噎廢食,而且不能是廣角度多渠道的惠及民生,讓民生的路子收窄,也讓深圳少了些美麗。
那么深圳到底能不能養豬,副市長不要急于表態,或者發言,讓民生說了算,如果大家覺得深圳不完全發展民生,再做決定也不遲,不知這位副市長同意否。
來源:荊楚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