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6180|回復: 1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帖]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診治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6-2-12 11:50: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南方農村報




      不久前,海南文昌市某豬場從外地購進中豬苗203頭,第五天一頭豬發病,治療無效后死亡,剖檢可見豬肺腫脹,出血,有顆粒狀結節,肝脾稍腫大,其它未見明顯異常。第6天發病豬增多,達12頭,食欲減少、皮膚潮紅、指壓不退色、呼吸急促、體溫升高(40.5度-41度)、呈稽留熱,后肢麻痹、跛行,作豬出敗處理,先后采用5-甲氧磺胺嘧啶、恩諾沙星、青霉素、鏈霉素、阿莫西林、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治療,病情得不到控制,發病豬越來越多,數日后病豬猛增加到145頭,死亡29頭。后到筆者處求診,經鮮血涂片鏡檢和血液染色鏡檢確診為豬附紅細胞體病.
      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病豬體溫升高(40.5度-41度),稽留熱型。食欲減少或廢絕;全身皮膚潮紅,尤以耳尖、鼻端、腹部等處明顯,指壓不退色;呼吸急促,發病急、傳播快;有的有黃疸,嚴重者后肢麻痹、跛行、有血尿。剖檢可見病豬血液稀薄如水、顏色變淡、凝固不良;可視黏膜黃染或蒼白;肝臟腫大、變硬、黃棕色;脾臟腫大、有出血點;肺腫脹。
      根據本次發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初步確診為豬附紅細胞體病。
      治療
      1、血蟲凈按每公斤體重10毫克血蟲凈計算,用滅菌注射用水稀釋為10%溶液,對病豬和同群豬作深部肌肉注射一次,病豬24小時用藥1次,連用三次。
      2、抗菌星按0.2毫升/公斤體重肌肉注射,對體溫高者,每天2次,連用3天。
      3、福來可(5%氟苯尼考粉)按200PPM拌料,連用三天。
      采用上述治療方案后,很快控制了病情,不再發生死亡,病豬很快得到了康復。
      討論與小結
      1、該病在文昌市豬場已發生多起,從流行情況來看,大、中、小豬均可感染本病,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且死亡率越高。
      2、病多在改變環境或環境惡劣及應激情況下易發生,生產中應加強飼養管理,減少各種不良應激,并提供全價飼料,嚴禁飼喂霉變飼料或未經脫霉處理的飼料。
      3、根據確診,采用血蟲凈、抗菌星、福來可治療,可將本病迅速控制下來,不再發生死亡,病豬也能較快地恢復健康。
      4、豬場獸醫和基層獸醫站易將本病與豬瘟、豬肺疫、豬弓形體病、豬氣喘病相混淆,因此應注意加以區別診斷。
      5、夏秋季節正是蚊、螨、蜱等寄生蟲生長繁殖的時期,此次發病也可能與之有一定的關系,因此豬場在夏秋季節要經常噴灑殺蟲藥物,防止吸血昆蟲叮咬豬群。在實施注射、斷尾、打耳號時均應每豬更換器械或嚴格消毒。
      6、引進豬只時應加強檢疫,在并群前有條件的最好隔離觀察數周。
      7、據報道,在本病常發地區可在飼料中添加土霉素進行預防,劑量為每公斤飼料中添加200-800毫克土霉素,連續投喂養15-30天,能夠很好的預防本病的發生。在母豬產前使用土霉素,可有效地預防母豬發病,并對仔豬起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海南省文昌市潭牛畜牧獸醫站
      周月顏 林明丹 韓東良
      廣東養寶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李進 黃碧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6-5-7 01:41:40 | 只看該作者

    re:現在這樣的病太多了,應該先預防。

    現在這樣的病太多了,應該先預防。
    板凳
    發表于 2006-5-7 09:26:17 | 只看該作者

    re:確診后.是單純的附紅細胞休病嗎?

    確診后.是單純的附紅細胞休病嗎?
    地毯
    發表于 2006-5-7 10:51:45 | 只看該作者

    re:就這樣治療,有效果?值得懷疑!

    就這樣治療,有效果?值得懷疑!
    5
    發表于 2006-5-7 14:22:45 | 只看該作者

    re:可能最后不用附紅血球細胞體的治療方式也會...

    可能最后不用附紅血球細胞體的治療方式也會有效喔!
    203頭豬,145頭發病,29頭死亡,加上之前的用藥與其他處置方式,這次的疫情可能已接近尾聲。大多數的豬都感染過后,都有較佳的免疫力抵抗了。

    單純的附紅血球細胞體感染,是盛行率高但死亡率低的疾病。也就說很容易檢驗到這個病,但這可能不是主要致死的原因。當然,這個病會讓豬群的健康程度降低,也是必須要想辦法改善的。
    6
    發表于 2006-5-7 16:40:05 | 只看該作者

    re:很多時候覺得,對于一個沒有什么經驗的人來...

    很多時候覺得,對于一個沒有什么經驗的人來說,實驗室檢測是非常重要的。
    “先后采用5-甲氧磺胺嘧啶、恩諾沙星、青霉素、鏈霉素、阿莫西林、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治療,病情得不到控制,發病豬越來越多”   “后到筆者處求診,經鮮血涂片鏡檢和血液染色鏡檢確診為豬附紅細胞體病.”   文中的一段話讓我深思,如果說每兩種藥合用一次的話,那么注射了這一個藥方也至少要兩天,不行的話再換一種。那么也有一個星期了,在這中群發的情況下為什么不一開始就采用常規診斷加實驗室診斷相結合呢?我想這個損失也許是可以避免的。
    在上課的時候我也聽老師講過,他說:“實驗室檢查是沒有必要的。”也許在他這個水平實驗室檢查是沒有必要的,但他不能把這么一個理念灌輸給他的學生。
    我認為在疾病群發的情況下實驗室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實驗室檢查的結果還是要有能力去分析,哪個是主發病,哪個是誘發病,哪個是標,哪個是本。
    呵呵,說的不好的地方請多多指教 ̄ ̄ ̄
    7
    發表于 2006-5-7 20:29:08 | 只看該作者

    re:樓上的,我覺得,對于一個有經驗的人,實驗...

    樓上的,我覺得,對于一個有經驗的人,實驗室診斷更重要。
    你的老師告訴你沒必要,那證明他水平不高,甚至低,而且不會再進步了!簡直是誤導!作為老師,應該教學生怎么選擇正確和必要的實驗室診斷,來驗證臨床上的懷疑;而經驗恰恰是在這樣的多次驗證和反證之中得到的。
    8
    發表于 2006-5-7 21:45:17 | 只看該作者

    re:應該這么說,實驗室檢測是輔佐你做出正確診...

    應該這么說,實驗室檢測是輔佐你做出正確診斷的工具。
    很多疾病的現場診斷是錯的,用錯誤的方法治療,但可能因為傳染病爆發期過了而陸續恢復,就被誤認為治療策略正確。尤其是你第一次遇到的疾病狀況,更需要有實驗室檢測協助你找出正確的病因。

    但反過來說,實驗室的檢測也不是散槍打鳥,什么病都測。合格的獸醫師必須根據現場狀況做出各種合理的懷疑,然后逐步收集證據還驗證何種可能性較高。如果因為看不懂而送檢,什么都做,那做出來的結果仍然無法幫你找到問題的核心。
    9
    發表于 2006-5-8 11:58:47 | 只看該作者

    re:正是

    正是
    10
    發表于 2006-5-8 21:49:44 | 只看該作者

    re:呵呵,對于老師的水平高低,我不取評論,無...

    呵呵,對于老師的水平高低,我不取評論,無論如何他都是我的老師,他身上還有很多的知識,及知識以外的東西值得我去學習。
    非常同意八樓的意見,我也認為在難以診治的疾病中,我們應先以一般性手段排除最易排除最不可能的疾病,再對難以區分的疾病進行實驗室診斷,進行綜合分析。呵呵
    如果不同的觀點請多多指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01:5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萍乡市| 建湖县| 洛南县| 登封市| 灌南县| 临汾市| 嘉兴市| 泽库县| 沽源县| 依安县| 玉环县| 桐柏县| 开化县| 江山市| 霍州市| 九龙县| 临武县| 沧州市| 隆安县| 喀什市| 焦作市| 邢台市| 拉萨市| 沧州市| 海晏县| 淮南市| 高邮市| 阿拉善左旗| 广宗县| 酒泉市| 柯坪县| 建阳市| 辽宁省| 蒙阴县| 那曲县| 弋阳县| 天峨县| 崇左市| 监利县| 渭源县|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