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547|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豬] “嗅覺”慢半拍 助推豬價起伏大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2-12-5 09:11: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去年過了個“胖子年”后,今年養豬戶卻幾乎在行情低迷的愁云中度過。

      近日,記者在調查中發現, 散戶是助推豬價漲跌的重要因素。而重慶避免豬價大起大伏,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放棄:早點賣了豬好出去打工

      離春節還有兩個月,綦江趕水鎮新爐村五社的李仁海,卻早早把兩頭豬賣了,換回6500元。

      “要是去年這個時候,可以賣到近1萬元。”李仁海抱怨。

      李仁海算了筆賬:不算勞力錢,仔豬花了600多元,煮豬食的煤炭要花1200元;加上飼料、玉米,又要花上1810元。

      “離春節近點,肉價肯定要漲點,但也多賣不了多少。還不如早點出來打工"補起"。”上周才賣掉豬,這周李仁海就在趕水鎮一處工地找到份篩沙的工作,每天工資100元。按每個月工作20天算,未來兩個月他可以拿到4000元。

      新爐村支書張宗良說,五年前村里家家戶戶每年要種三四畝玉米、紅薯,再養兩三頭豬。通過養豬,玉米、紅薯實現“過腹增值”,一頭豬能為養殖戶凈增上千元的收入,這在當時相當可觀。

      現在,隨著糧價上漲,“過腹增值”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七社的張宗全也給記者算了筆賬:今年他兩畝地收玉米650公斤,賣了2600元。而今年夏天,一頭100公斤的豬,也只值這么多錢。

      “養豬費勞力,還要花煤炭錢,你說劃不劃得來?”張宗全反問。所以今年他放棄了養豬。

      過年吃肉怎么辦?

      “買噻。今年初,我兒子從廣東回來,就勸我不要喂豬。他說他一個月工資兩千多,正好夠買頭豬,我少操勞、少生病,就把豬肉錢掙回來了。”張宗全說。

      以前新爐村一年要賣近兩千頭豬到市上。而現在只200戶左右還在喂豬,總量不超過500頭;除去自食的,賣出的豬不到200頭。

      堅持:部分養殖戶希望撐過“寒冬”

      在合川錢塘鎮鳳寺村一社見到唐仲書的時候,他正在挖地,準備種土豆作來年的豬飼料。

      今年53歲的唐仲書30年前就開始喂豬,年出欄量一直保持在十幾頭。在當年,他算是當地的養豬大戶;現在和鎮里存欄上萬頭的豬場來說,“只能算這個”唐仲書自嘲地伸出了小指頭。

      現在,他的圈里還存著兩頭母豬和兩三頭即將出欄的商品豬。

      我市規定,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下的,都算散戶。唐仲書也屬散戶,他希望撐過這個冬天,撐過這個養豬業的“寒冬”。

      “這四五年,豬肉價格規律完全亂了:最高的時候每公斤30元,最低的時候只有12元。”唐仲書說。對于一輩子更習慣于與土地、牲畜打交道的他來說,豬價像天上的云朵那樣飄忽不定。

      去年行情好時,老唐出欄了十來頭,一頭能賺三四百元。看好今年行情,老唐少賣了七八只豬仔,自己喂,沒想到卻遭遇“熊市”。

      怎么決定今年養多、養少?

      “看行情。好就多養點,差就少養點。”唐仲書說。

      唐仲書所在的社,種地養豬的多數是空巢老人,沒有人會電腦;手機僅限于接撥電話,他和鄰居們從未聽說過可以提供豬價行情的農業手機報。

      記者在綦江、南川、墊江等地采訪時發現,像老唐這樣信息不靈通的養豬戶還不少。

      未來:規模養殖之路至少需要20年

      “今年的豬價行情一直低迷,最近才稍有回升。”市農委農業信息中心李雪燕說。

      根據今年豬肉價格走勢圖來看,春節所在的那一周豬價達到頂峰,其中精瘦肉和豬排都達到了每公斤35元,夾子肉為31元;此后,豬價一路走低,5月中旬,精瘦肉和豬排每公斤分別只有27元、25元;到8月上旬時,夾子肉跌破每公斤20元。近期是市民制作臘肉、香腸的肉類消費高峰時段,肉價又有所回升。

      據統計,去年重慶的生豬規模養殖比例為48%左右,低于全國60%的水平。

      “去年的大漲與今年的低迷,散戶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市農委畜牧處負責生豬產業發展的向品居說,像唐仲書這樣的散戶,獲取市場信息的渠道有限,他們養殖規模的擴大或縮小總是較市場慢半拍,因此很易出現“逢漲趕、逢賤懶”的情形,助推了豬價的猛漲猛跌。

      另一方面,在城鎮周邊,以及土地流轉比例較高的地區,因賺錢門路較多,使得養豬的比較效益降低,以前“喂豬為過年”的這部分農戶放棄了養殖,使規模豬場在遭遇疫病、災害時,所獲的緩沖更少,對價格漲落有一定的放大作用。

      什么時候重慶的豬價可以保持相對平穩?

      “丹麥從散戶養殖到規模養殖,花了差不多40年;美國走完這個歷程,也花了二三十年。”市農委畜牧處處長呂祖德表示,只有像丹麥、美國這樣,全國豬肉主要由規模養殖場提供后,才可能實現。他認為,“重慶加快規模養殖步伐,至少也需要20年時間。”

      來源:重慶日報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2-12-5 10:58:51 | 只看該作者
    誰的市場誰做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2-12-5 11:04:28 | 只看該作者
    平穩是不可能的,市場經濟本來就有起伏,加上政府的好心,經常違背了市場規律,越調控越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樓主| 發表于 2012-12-5 13:21:32 | 只看該作者
      大家養豬的目的就是為了掙到更多的利益,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經驗,但對于絕大多數散養戶來說,養豬為了等到年底時候能賣個好價錢,是很合理的事情,現在豬價雖然有小幅的上漲,大部分養豬戶寧愿選擇不出欄,等到來年再說。

      其中出欄時機一定要把握好,這對于養豬戶來講,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就是由于很多的人們不清楚什么時候才是最佳時機,卻耽誤了掙錢的良機。

      總是慢半拍,這是助推豬價起伏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很大一部分就是不清楚市場的行情,而出現了不斷虧本,養殖這個道路國家普及的還不夠多,很多人們還只是靠自己在經驗中總結的來實用,這是一個艱辛的過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4 20:19,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水县| 武隆县| 永城市| 陕西省| 长宁县| 合山市| 房产| 万年县| 黎平县| 四子王旗| 阿拉善盟| 菏泽市| 巍山| 大理市| 曲周县| 五原县| 介休市| 西充县| 莲花县| 长垣县| 石嘴山市| 怀宁县| 广宁县| 南漳县| 宜兰县| 扎兰屯市| 科技| 株洲县| 曲水县| 伊金霍洛旗| 松阳县| 西城区| 广宁县| 巴东县| 绍兴市| 德钦县| 慈溪市| 灵寿县| 盖州市| 鹤峰县| 扶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