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4021|回復: 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筆法溯源----《曹全碑》:穿花襯衣的施瓦辛格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2-11-21 20:24:17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段時間,筆尖兒散成三個了,實在不好用了,于是,買新的。試筆,用隸書,寫了幾個字。

    “這是《禮器碑》吧?”一位老大爺湊過來,說,“我也是寫隸書的,我寫《史晨》,《史晨》比《曹全》好,《曹全》用筆太弱--- ---”

    暈!我沒問您哪,不過,既然同是寫篆隸的,那就交流幾句吧----自古不是說“篆隸不分家”嘛。

    “《曹全》怎么會弱呢?《曹全》用的是《禮器》的內力?!蔽艺f著,把用筆,結體一調,幾個曹全碑上的原字,下諸筆端,“您看,還弱嗎?是《禮器》的用筆吧?”

    “以前我沒寫懂--- ---”老大爺喃喃著,沒了下文。

    大爺呀,我不是想讓您沒了下文或有下文,而是,我不想讓《曹全碑》,蒙受了這自前清出土以來就蒙受著的不白之冤----而這冤屈,完全是讀者自己的無知或局限,造成。

    《曹全碑》,用與《禮器》完全相同的內力,完全一樣的“捧玉”的感覺,唯一區別,就是《禮器》用筆之末,是下抑再上揚,《曹全》是微微停頓而上揚,然后,由于此用筆一點區別,產生了心態上,《禮器》如執圭,《曹全》如含璋,進而,禮器如中流砥柱,亂國威臣,“士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充滿悲壯和肅穆,而曹全,如風駿雅士,世家公子,悠游于晚秋山水,同情眾生,心懷慈悲而不可為,進而充滿悲情和傷感----優美到無以復加的傷感--- ----而已,就如此一個用筆的小小區別而已--- ---從此影響結體,影響整篇的情緒--- ---

    怎么能說他“弱”呢?怎么能說他弱!僅僅在力量上講,禮器是施瓦辛格,曹全也是施瓦辛格----您不能這阿諾德穿上一件愜意的花上衣,您就把他當大姑娘小媳婦了吧?

    其實,這個比法,這個比喻,還是有差異,可不可以這樣說,如亂國威臣的《禮器》,可以比作“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身也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于大人,而如世家佳公子的《曹全》,他就是尚未兵敗的,南宋最后一屆狀元郎,文相文天祥呢----那一個秋天,文相風流倜儻,山下一句“我是文天祥”,于是七萬弟兄,下山歸附,直至戰死,戰到最后一名弟兄戰死,就沒有背叛過這位最后從容就義的佳公子--- ---

    這就是《曹全》的美麗和凄婉---而這凄婉,就開始在筆力雄健的微微一個停頓---

    想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純綿裹針”嗎?想真的被這根堅硬的,與禮器碑一樣硬的針扎一下嗎?請看我《曹全》!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樓主| 發表于 2012-11-21 20:31:28 | 只看該作者
    曹全碑,純綿裹鐵的用筆,外軟內堅。

    20080711120725703[1].jpg (149.02 KB, 下載次數: 0)

    20080711120725703[1].jp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于 2012-11-21 20:33:28 | 只看該作者
    禮器碑,堂堂正正,肅穆,非凡。

    7bfb5a41c521970d7aaaa859eec41ca0[1].jpg (325.16 KB, 下載次數: 6)

    7bfb5a41c521970d7aaaa859eec41ca0[1].jpg

    點評

    《曹全》暗藏怒意,《禮器》深蘊平和----這就完全不是表面上那回事了。  發表于 2012-11-22 09:02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12-11-21 22:03:42 | 只看該作者
    難道,瘦金體,從曹全碑化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于 2012-11-22 08:56:18 | 只看該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發表于 2012-11-21 22:03
    難道,瘦金體,從曹全碑化出?

    “淵源流變”四個字;大篆的金文甲骨文,大致可以看做“淵”,石鼓文(大篆的一種),小篆,隸書,大致可以看做“源”,二王前后,從三國,二晉到隋唐,就是“流”和“變”了。而宋及以后,為“變”之后的末流。

    徽宗瘦金體,屬于變后末流前半部分---這時尚未迎來明的“靜極思動”,離大清的對淵源的回歸“碑學中興”還遠,追究用筆技法,就到唐朝的薛稷,加了一點二王,是比較純的行,楷用筆,與篆,隸扯不上關系的。

    所以博士這個“從曹全化出”還真沒有----可能源自曹全一路的,是鐘繇和黃象(代表作是小楷和章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于 2012-11-22 19:45:56 | 只看該作者
    沒有文化真可怕,今后不敢亂說話了,我只是看他們有點象而已。

    點評

    哈哈,其實拋卻筆法,僅僅就“尊貴感”上講,還是有幾分相似的----同樣的,還有明末貴胄八大山人朱耷的畫----當然,那也不是畫,而是通篇的篆書和草書----金枝玉葉。  發表于 2012-11-26 10:10
    博士客氣了。  發表于 2012-11-23 22:12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于 2012-11-26 10:12:54 | 只看該作者
    昨天和博士聊,今天突然想到,其實,現實中有一個人,可以比《曹全碑》的用筆之玄妙的---外柔內剛,純綿裹鐵的---此人正是瞿秋白----被魯迅“今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的柔石先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于 2012-11-26 10:19:29 | 只看該作者
    就是他啊,一個書生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于 2012-11-27 14:26:28 | 只看該作者
    施瓦老矣 現在是菲爾希斯時代

    點評

    施瓦辛格比較帥。  發表于 2012-11-28 09:3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19:3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常市| 隆德县| 湖州市| 仁化县| 木里| 林甸县| 施秉县| 九江市| 马山县| 宜良县| 平邑县| 淮南市| 永平县| 安阳市| 合水县| 炎陵县| 丁青县| 鄂托克前旗| 鄂尔多斯市| 南部县| 若尔盖县| 嫩江县| 阜城县| 丰宁| 海南省| 宾阳县| 常山县| 武强县| 浠水县| 衢州市| 商城县| 鞍山市| 三穗县| 凉城县| 屏山县| 武安市| 新乡县| 永城市| 秦皇岛市| 云和县| 丰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