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306|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豬] 養豬業環保的壓力增大 養殖跟種植業相互轉化不夠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2-10-22 09:09: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年來,出于環保和工商業建設等需要,在廣東省惠州市、增城市等珠三角地區,限制甚至驅趕養豬場(戶)的行動此起彼伏。顯然,鐵腕式的整治,易引發 基層矛盾,最近此類投訴明顯增多。因此,在搭建政府與養殖場(戶)對話平臺的同時,考慮歷史遺留問題,在有關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制定合理的補償方案,為疏 解問題的關鍵。

      2008年,廣東省環保廳曾針對全省800多家規模豬場進行了一次專項執法檢查,僅有23%的規模豬場辦理了排污許可證。這意味著77%的規模豬場都是法律意義上的非法豬場。一旦地方政府征地或嚴格執行環保政策,那些“非法豬場”將面臨強制拆除的生死劫。法律不保護“非法建筑物”,成為地方政府 “零補償”強拆豬場最有力的理由。

      當然,在整治養殖污染問題上,地方政府并非一味強拆豬場了事。無論是政府財政還是養殖戶都投入巨資興建糞污處理系統,目的是減少養殖污染,達標排放。

      不少地方政府對養豬業的政策沒有持續性,博羅縣擴大禁養區涉及豬場近千家,其中不少“東亞家畜廢物管理項目”豬場亦在被拆遷之列。巨額環保資金 投入面臨打水漂。在惠州市惠城區和仲愷區內,多家曾是地處非禁養區,并獲得中央財政80萬元、50萬元、30萬元、15萬元不等支持的生豬規?;瘶藴驶?造項目豬場已在整治畜禽養殖污染風暴中被政府強拆。

      補償條款應該具體落實到位。在養殖場拆遷補償問題上,無論廣東省相關政策還是國家政策,都明確指出,對確實需要搬遷的養殖場進行合理補償,并非 只針對法律層面上證件齊全的合法豬場。其中今年7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布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征求意見稿)》第二十五條規定,“確需關閉或者搬遷現有 畜禽養殖場所,致使畜禽養殖者遭受經濟損失的,由地方人民政府予以補償。”

      東莞市作為最早一批整治養殖場的城市,配套了適當補償經費,化解了搬遷過程中的矛盾。據了解,2005年,東莞市在清理生豬養殖場方案中制定了 具體的補償項目和標準,補償經費按照市、鎮4∶6的比例分攤,共支出3.8億元財政資金,其中市財政支出超過1.5億元,鎮區財政支出超過2.3億元。

      廣州市番禺區和白云區,也適當配套了補償經費,但區財政無補償,關閉時是否補償以及補償標準由各鎮(街)自行決定。番禺區一些鎮(街)的做法 是,生豬在限期內搬遷,搬遷生豬無補償,住舍拆除補償為每平方米10元~15元,超過期限繼續養豬的實施強拆無補償。白云區的做法與番禺區類似。據了解, 番禺區補償經費超過3000萬元,白云區超過500萬元。

      不過,在實際執行中,也有認識并不一致的情況。在博羅縣福田鎮政府的工作人員看來,“這里是禁養區,以后的規劃是要搞生態農業休閑旅游,這些豬 場都是未經任何審批的違法豬場,非拆不可,更不可能有補償。前幾年,政府下發好幾次通知,要求限期搬遷拆除, 都被他們拒絕。”福田鎮的兩位工作人員斬釘 截鐵地說,對于違章建筑,政府的態度是斬草除根,零補償。

      不應以工業污染對待養殖污染

      針對近期一些地方發生的“一刀切”式強拆豬場事件,廣東省畜牧局副局長羅展光指出,近年來,國家積極支持生豬養殖生產,養豬不是違法的,不能說 拆就拆。對需要搬遷或關閉的生豬養殖場,各級政府和管理部門要正確引導,合理補償,化解搬遷過程產生的各種矛盾。如東莞市政府在整治養殖場時,就拿出大量 財政補償養殖場拆遷損失,起到了示范作用。

      羅展光介紹,廣東省生豬消費在畜產品消費中所占比例已超過60%。廣東省政府從2007年施行生豬發展規劃以來,截至2012年生豬自給比例已由過去的60%上升至現在的75%,計劃到2020年增至80%,生豬出欄量達到5200萬頭。

      羅展光強調,生豬養殖業對廣東特別重要,地方主管部門應該有全局觀,因為養豬在解決肉食品供應和城并不一致的情況。在博羅縣福田鎮政府的工作人 員看來,“這里是禁養區,以后的規劃是要搞生態農業休閑旅游,這些豬場都是未經任何審批的違法豬場,非拆不可,更不可能有補鄉剩余勞動力以及解決農民就業 方面做出了極大貢獻。

      當然也必須正視,隨著養殖方式由最初“千家萬戶”養豬到規?;?、集約化養殖帶來的大量豬糞便積累難以處理,產生環境污染問題,羅展光說,養殖污染問題不能成為“強拆豬場”的理由。事實上,因養豬缺乏稅收,一些地方政府通常借“環保”之名行驅趕養豬業之實。

      “科學證明,養殖業帶來的排泄物污染不能簡單地等同于工業污染?!绷_展光強調,工業污染是破壞式污染,是不可逆的;而畜禽排泄物是上好的有機肥料,只要尋找合適的途徑綜合利用,就可趨利避害。

      目前養殖污染矛盾突出,羅展光分析認為,養殖業跟種植業的相互轉化不夠。近年來,養殖業規模化發展迅速,而種植業仍處于“散戶”階段,隨著城鎮 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中償。前幾年,政府下發好幾次通知,要求限期搬遷拆除,都被他們拒絕?!备L镦偟膬晌还ぷ魅藛T斬釘截鐵地說,對于違章建筑,政府的態度 是斬草除根,零補償。

      青年勞動力不愿從事農耕工作,導致耕作面積減少,其規?;⒓s化程度跟不上養殖業發展步伐,導致種養難以有機對接。

      早在2008年,廣東省出臺的《廣東省生豬生產發展總體規劃和區域布局(2008-2020年)》(粵農〔2008〕185號)提出,廣東生豬 養殖業將向西部、北部傾斜。在整治養殖污染方面,一是重點推廣種養結合糞污處理模式,發揮種養結合優勢,利用糞便作為有機肥料,變廢為寶。二是加大政府財 政資金投入,協助養殖企業興建沼氣池、污水處理系統等綜合處理模式,實現達標排放。羅展光告訴筆者,他視察各示范養殖場節能減排工作時發現,幾乎所有的豬 場都采用無害化處理豬糞,建設沼氣池等。事實證明,養殖業污染是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有效解決的。

      來源:廣東飼料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2-10-22 10:32:12 | 只看該作者
    社會已經很難生存了,政府啊,給養殖戶一個生存的空間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16:2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陕西省| 舞钢市| 榆社县| 永川市| 行唐县| 永吉县| 泰顺县| 和平区| 浪卡子县| 威信县| 安远县| 新沂市| 教育| 黔西| 满城县| 太康县| 西安市| 鄂托克前旗| 盘锦市| 西充县| 三穗县| 屯留县| 昌图县| 沙田区| 玛沁县| 拜泉县| 芮城县| 英超| 井冈山市| 平山县| 海林市| 沙雅县| 隆安县| 高邑县| 兴文县| 高尔夫| 扶沟县| 长泰县| 金乡县| 嵊泗县|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