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88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獸藥經營者的管理思維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2-7-26 10:57: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個體化走向公司化,最基本的問題是管理
      從目前來看,現在那些做養殖場和獸藥經營的人,賺了錢是因為這幾年的行情好。在最近三五年中,他們還能運作。但是如果要知識沒有知識,要文化沒有文化,要隊伍沒有隊伍,要管理沒有管理,以后就會很麻煩。而他們最基本的問題就是管理的缺乏。他們要么走不出去,要么有點事情就放不下。
      從目前的趨勢看,中國農業必然會走向商業化、專業化、規模化。未來農業的最基本單位是農場,并將由單體農場走向合作社。從農戶到農場,也就是從個體化走向企業化,必然需要組織化的運作,這其中必然就涉及到管理。
      老板不要自己去做事,而要去“對付人”,而由這個人去把事情搞定。與此同時,老板要把自己的利潤分薄,自己分出去的比例越大,這樣人來的就越多,公司就越大。一個老板一定要把自己搞得“越來越不重要”。
      因此,真正老板就是花錢的人。花錢了,人才會來。沒有人,就是因為老板愛錢。但是,人來了之后,怎么留人,怎么對待?這就是管理。
    管是管道的管,管道越嚴密,生命力就越旺盛
      在西方,管理(Management)是一個詞,是拆不開的。但是在中國是兩個字,并且“管”和“理”應該各占50%。但是,中文表達的重點通常在前,所以習慣性地重視“管”而不是“理”。很多公司亂七八糟,就是“管”把“理”給吞掉了,從來沒有講理過。
      很多人對管的認識想當然地認為就是官,就是統治,“我說了算”;他們把手下當成賊,但這樣他們自己不就成為賊頭了嗎?其實,在商業中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在企業中只有一個級別,所有人之間只有職位的差別。
      管理,應該是管人理事。管理者在做人做事這兩個方面都必須兼顧;只偏于一種,就成不了優秀的企業家。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自覺自發地意識到——這里我負責任。所以,管理是一種責任,而不是一種權利,管理者只有為了責任而賦予的資源配置權,其他就沒有任何權利。
      首先,管理的管應該是管制,但是管是管道的管,制是制度的制。所有的生命系統都是管道系統,并且管道越嚴密,生命力就越旺盛。有的企業有部門,部門下面也有職位,但是管道堵塞。企業的管道是由制度構成的,沒有制度,就是土皇帝。而很多單位亂,一是沒有管理者,二是管理者不會建立制度。
      因此,作為管制者,第一步是負責制度建設;第二步,有制度,按制度執行;第三步,沒有制度時就先做事,再建制度。
      在企業中,老板是定戰略,搭班子,帶隊伍;干部是達目標、建制度、帶隊伍;員工是完成任務、提升技能、養成習慣。這種分工就決定了管理者加班是應該的,一方面其工資中已經包括了加班工資;另一方面,只有管理者早來晚歸,才能把握工作現場,才能實現走動式管理,才能知道事實的真相。同時,每個管理者都要求天天晚上“夜總(結)會”,比如當天工作的進展,制度問題等等,沒有做完這件事就不能睡覺。管理者必須要動筆,從而形成大量的制度。
      正常的企業,大約80%的制度說了算;15%是原則性管理,可以有少量的變通;5%的需要創新性管理,需要靠人治。也就是說在一個企業大多數事情要說的清,而新的可以容忍分不清。這就要求管理者,已有制度分得清的事情可以不管,直接套用制度就行了;而分不清的要管,但管是為了逐步分清,形成文件,最終實現不管。也就是說,法治和人治都要兼顧;全是法治就是死水一潭,全是人治就是土皇帝。
    管理者要以竹為本,“笨人法事”
      管字頭上有個竹字頭。在中國,竹子代表品德的高尚;同時,一片竹林,看起來是由一根根單獨存在的,但是在地下、在內部卻是連成一片的。這就要求管理者“以竹為本”
      以竹為本,也就是笨。我提倡管理者要“笨人法事”, 法,水去也。管理者做人向竹子學習,做事要向水學習。最不強調自己的,反而最終成就了自己。同樣,如來佛也是去來佛、舍得佛,有去才有來,有舍才有得。所以,生意永遠不是現場的買賣,而是之前你已經先付出了,然后水到渠成的過程。
      在現實中,做生意永遠要讓別人占便宜,并且要不斷讓別人占你的便宜。很多批發商為什么比零售店生意做得大,就是因為它們讓利更大。同樣,商販之所以做不大,就是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要占別人的便宜。要記住,“我們感覺有點吃虧,別人感覺才剛剛好。”
      更具體地講,獸藥經營者永遠要讓自己吃虧,千萬不要占農民、養殖戶的便宜。我們一定要提供給養殖戶好的方法、技術、產品等等,他們成功了,我們才能成功。也就是說,大家在同一條船上,彼此應該是一個整體。
    理不清就管不清
      最高管理就是文化管理。什么叫文化?一是文字化,沒有文字化的制度,公司就是一草寇窩;二是價值取向,主要是解決人心的問題,要搞定人必先搞定其心。人最怕的就是你對他好;如果不對員工好,老板就要倒霉了。
      企業的管道系統是制度,那么通過文化去治理就是建立制度的過程。因此,管理的理就是條理、梳理,而條理化是強調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圍繞目標搞清楚。是以,管理就是通過文化來達到條理化。
      那么,什么叫達到?管理是為目標而來的。目標在前,沒有目標就不叫管理。有效的管理者,目標一定要非常清楚。但是,任何管理者都沒有資格為自己和部門設定目標——目標來源于上級;同時,管理者要給下級明確的目標。管理者大多是經理層,一方面他們要對事情精心梳理,另一方面要想辦法,作為管理者最丟人的就是去找老板要方法,同時給下屬分配任務的時候,一定要給他們方法,并且要看著他們干,不然就不會有效率。用人要疑,疑人要用,關鍵是督導。沒有督導必然有腐敗,現在養殖場的監督已經越來越普遍。
      因此,管理的本質強調達。管理者必須走動式管理。經理要工作在市場,干部要工作在現場;眼睛要盯住市場,工作要做到現場。最有效的會議是現場會,辦公室開會都是瘋子在做夢。圣賢說的都是事實,而不是自己的話;佛陀就不說話,是以干部的嘴是被事實所租用的,每一句話都要代表事實,都要用數據表達。要實現這一點,過程管理是非常關鍵的。是以,目標管理不是對目標進行管理,而是圍繞目標進行過程管理。
      所以,一切都要強調過程。而從過程管理的層面上,管理即通過改變或影響人而做成的事(達到目標,完成使命)的活動過程。一般而言,改變人成本很大,并且非常地難,但能被改變的人一般能成為公司的干部和中流砥柱。對于大多數人,只能去影響,很難改變。
      從上面的定義看,管理重在理,理不清就管不清;管理者應該叫主理,而不是主管。所以,管理就是管住梳理,更應該是理管。
    管理藝術的本質是科學
      泰羅(F·W·Taylor)對管理如此定義,“管理就是過程性地、確切地知道你要干什么,并讓別人用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把事干成的藝術。”眾所周知,泰羅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那么,他為什么又認為管理是“藝術”?
      所謂管理中的“藝術”是指管理者通過各種手段讓其成員有效達成組織目標的能力和水平。其本質上強調具體管理方法的變化性,但是這種變化性絕非管理者本人的隨意性,而是強調因事因人的不同而不同。
      對人:管理不同人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就是對同一個人因為事物的轉化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對事:在特定時空條件下,做任何一件具體的事情的方法必須是科學的,也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只能有一個方法,沒有第二個方法。也就是“一”定而“二”不定,這樣效率才能高,絕對不能所有人都按自己的方法做。
      所以,管理藝術強調適應性地區別對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管理中的方法一定要跟具體的人和具體的情景相結合——對象不同、人物不同、目的不同、時機不同,方法和手段就不同。
      管理者是“冷血”的,要以有利于公司發展作為最高準則。管理者給出的一定是人家要的,而不是自己喜歡的;一定要“無我”,絕對不能“角色”錯位。
      因此,管理藝術本質是科學。每一個不同去具體化是科學,而整個過程連續起來就表現為藝術。
    管理者要有時空概念,要活在當下
      相對于自然科學,管理科學必須受時空的限制,并沒有普世的真理,這就是麥肯錫兵敗實達的原因——麥肯錫很先進,實達軟件當年也是很牛的,但是實達照搬麥肯錫推薦的美國模式,結果因為中國和美國的不同,最后失敗了。
      方法沒有好壞。成功的方法不是只有一個,但是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特定的對象等條件下,成功的方法只有一個。對管理,不學不行,全學死定。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是再難念也只能自己去念。“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生,決不能當現成的爹”。
      管理的發展就是從經驗到科學。管理中,經驗是需要的,但決不能變成經驗主義。很多人從成功走向失敗,就是他們在成功過程中積累了大量所謂的成功經驗,然后他們用這些成功經驗去面對已經變化的環境,所以失敗。
      環境是永遠變化的,佛法稱之為“無常”。那么管理一個公司時,環境A下,方法a最好;環境A變成環境B,老革命就遇到新問題,這時候就要改變為方法b……所以,常勝將軍就是常變將軍;這個過程中環境改變,方法改變,但是目標一定不能變。成功的人都是目標不變,方法改變的人;失敗的人的是方法不變,目標改變。這樣我們管理才能學活了。
      現在,很多人把自己獸藥經營做不好推到今年行情不好,疫病太多。環境是決定改變自我的重要判據,你自己不改變,怎么能成功?
      管理中沒有絕對對與絕對錯的區別。對,又一寸,是空間的概念,多一寸不行,少一寸不行,剛剛好;錯,昨天最好的東西(昔,金),時間概念。因此,對就是恰到好處,錯就是不合時宜。
      對錯就是時空的匹配度,對上了就對上了,錯開了就錯開了。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時空概念,要活在當下。當下不僅僅是現在,當下=我+現在+在這里+用這個方法+做這件事。當所有條件都是匹配的,而不是僅僅按本人的想法去做,這樣就能成功,這叫順風順水;如果你想的同實踐對不起來,就會諸事不順。
      在企業中,常規管理應該是死的——管理就是要追求重復,這種重復是在標準化的基礎之上:否則,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基本面搞“死”的前提下,然后在活過來。也就是管理要死去活來,以藝術的變應變,以科學的不變應不變,這都是為了同外部環境和自身目標相適應,相平衡。所以,具體管理工作無外乎就是設身處地,無外乎就是輕重緩急。
      (本文來源于作者在“家禽健康養殖技術培訓”上的講課內容整理,未經本人審閱--編者)@shouyao158.com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19:3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湖市| 尖扎县| 嘉义县| 延津县| 瑞安市| 彩票| 台安县| 梅州市| 东至县| 疏勒县| 大渡口区| 宣威市| 商都县| 环江| 横山县| 兰坪| 孟连| 平潭县| 苏州市| 蒙山县| 自贡市| 威宁| 三门县| 来凤县| 安塞县| 莱阳市| 浙江省| 靖西县| 革吉县| 汉川市| 惠安县| 大新县| 手游| 长子县| 龙州县| 隆化县| 郴州市| 宝鸡市| 饶平县| 鄯善县| 济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