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255|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養豬] 生豬價格下跌觸發養豬業洗牌 養一頭豬僅賺17元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2-7-25 08:42: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新京報
         “每養一頭豬僅獲利17元。”安徽合肥市物價局近期的一次調研顯示,今年上半年生豬價格一路走低,養殖戶們再次遭遇“養豬不賺錢”這一周期性“難題”。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鑒于養豬利潤并不可觀及風險控制的難度頗大,部分不堪“賠兩年賺一年”的散戶已經放棄養豬。
      與之相對,近年以來,各路資本蜂擁進入養豬行業。除了網易武鋼等企業跨行業養豬,信托和基金等金融化工具也開始“聯姻”養豬。在這些逐利的資本看來,養豬是回報率可觀的朝陽產業。
      □新京報記者 尹聰 天津報道
      養豬成本增加
      今年以來,飼料漲價、仔豬和防疫成本均有上升,養豬戶面臨生存困境。
      當聽到豬販報出的收購價時,養豬10年的劉堯盤算道,圈里的40多頭豬“怕是要白養了”。
      “一斤七塊一,只有那幾頭極好的才能賣到七塊二。”7月17日,劉堯說。
      劉堯是天津市武清區后所村最大的養豬戶,他算了一下賬,這樣的生豬收購價,比起他所付出的養豬成本,“稍高那么一點”。
      由于家里養有10頭母豬,劉堯圈里的生豬均系自繁自養。“這比購買仔豬風險小。”他說,與他相熟的一位養殖戶,春節前從外地“搶了”30多頭不足60斤的仔豬,價格在800-900元/頭之間。
      據劉堯介紹,生豬的最大成本為飼料支出。有資料顯示,飼料占到養豬成本比重在70%-75%之間。劉堯稱,今年以來,玉米價格已從他最初養豬時的0.9元/斤漲到了1.2元/斤,“豆粕也快到2元/斤了”,主要由玉米、豆粕按比例配制而來的豬飼料價格已超過每斤1.5元。
      若按一頭豬從出生到出欄的7個月里大約吃掉700斤飼料計算,劉堯為每頭生豬所承擔的飼料成本為1050元。讓劉堯稍感慶幸的是,其自家的10畝地年產玉米1萬多斤,可以緩解部分壓力。
      劉堯還說,每年為豬防疫和購買藥物的支出超過了千元。其中,“給一頭豬打各種類型的疫苗”,需要40多元;“夏天一到,防暑的涼藥一買就是幾十包”。
      雖然飼料成本存在些許差異,但玉米依賴外購的南方養豬戶與劉堯所代表的北方養豬戶,面臨著大致相仿的生存困境。安徽省合肥市物價局成本監審局科員施東進所做的調研顯示,今年1-6月,合肥市每頭生豬的平均養殖成本為1852.9元,相比去年下半年上漲2.98%。
      具體來看,合肥養豬戶所承擔的飼料成本為989.78元、仔豬成本683.5元、醫療防疫費51.67元,此外還有60.70元的人工成本。其中,仔豬和防疫成本均比去年有不小的漲幅。
      生豬利潤暴跌
      合肥調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平均每頭生豬獲利僅17元,同比降幅超9成。
      一般而言,圈里的生豬長到220斤-230斤之間時,養豬戶就得把豬賣掉。遇到行情好的時候可以稍微靠到250斤再賣,但今年沒人敢冒險“囤豬”,“一是怕后面價格繼續跌,二是豬肉太膘豬販不要”。
      不久前,劉堯同村的另一名劉姓養豬戶以7.3元/斤的價格出售了14頭220斤左右的自繁自養的生豬。刨除飼料藥物等成本以及將母豬產仔前的成本平攤后,劉姓養豬戶計算說,每頭生豬給他帶來的利潤約200元。
      “如果仔豬是從外面買的,那就得賠錢了。”他介紹,其侄女婿春節前以每頭800元左右的價格購進了100多頭仔豬,“前幾天他過來跟我抱怨說,今年得賠不少。”
      根據合肥市物價局施東進的調研,1月份生豬收購價在8.9元/斤時,合肥養豬戶平均能從每頭生豬上獲利150元,而到6月份生豬收購價降為6.8元/斤時,每頭生豬變為虧損100元。由此施東進得出,“1至6月份合肥市平均每頭生豬獲利僅17元”。
      據施東進介紹,去年同期,每頭生豬平均出欄價格7.92元/斤,生豬一度供不應求。在購買仔豬育肥方式下,平均每頭生豬獲利約300元,自繁自養的話,每頭生豬可獲利約440元。
      以此計算,合肥當地今年每頭生豬的利潤額同比降幅超9成。
      除投入產出比外,養豬戶的盈虧計算時,還須將生豬病死率考慮在內——“因病返貧”尤其適用于行情不振的當下。據劉堯介紹,與其相熟的那位春節前高價“搶豬”的養豬戶,因購得的30多頭豬中病死率較高,“最少損失了5000多元”。
      前述劉姓養殖戶也稱,之前他一頭600斤左右的母豬,得病后僅賣了400元,以至于現在他“一看到豬有生病的跡象,心里就緊張”。劉稱,不久前村里還有養豬戶看到“家里母豬生的14只小豬僅成活一兩只”后,“一氣之下不養豬了”。
      據該養殖戶統計,同村的養豬戶數量已經從最初的20多家降到了目前的5家,其中“有一戶還為了降低風險只養一茬”。相隔不遠的養豬大村倉上村,亦出現了“雙減”的趨勢。
      “所謂‘雙減’,就是養豬的人數量和生豬存欄量都減少了。”倉上村的養豬戶尹連山稱,2008年時,村里200余戶中至少有60%的家庭養豬,而到現在,這一比重已下降到30%;同時“養殖的數量也越來越少,并且多數為自繁自養”。
      據了解,當地很多村民放棄養豬后都選擇了打工。“依目前的收購價看,一年出欄100頭生豬,也賺不到兩萬塊錢,而打工的工資則是每月3000多塊。”劉堯說,比起這更重要的是,打工賺錢穩定,無需承擔“賺一年賠兩年”的風險。
      資本爭相涌入
      網易、武鋼等企業跨行業養豬,資本大鱷高盛收購專業養豬場,中糧等推出投資類養豬理財產品。
      與散戶退出相反,近年來大量資本爭相涌入養豬行業。據不完全統計,自去年以來,跨行進軍養豬的企業或基金以及擴大養豬規模的上市企業已不下20家。
      跨行養豬的諸多企業中,互聯網企業網易稱得上是“開山鼻祖”。2011年3月時,網易CEO丁磊稱將投入3億元建設1200畝的養豬基地。最新的報道顯示,“丁家豬”養殖基地將于年內完工后分批圈養小豬。
      今年3月,武漢鋼鐵透露,其“十二五”期間投入390億資金發展的“非鋼產業”中,將包括“養豬種菜”。至于原因,武鋼總經理鄧崎琳對比螺紋鋼和豬肉價格后稱,“一公斤鋼材價格抵不上四兩豬肉”。
      比武鋼稍早一個月,以化工制造為主業的德美化工也宣布,將在未來3年內投入5.76億元,建設年產36萬頭的“草本酶生態養殖項目”。地產商美林基業也欲斥資1.5億元打造廣州最大的單體養豬場。
      與此同時,部分投行也對養豬興趣濃厚。早在2008年,有公開報道稱,國際資本大鱷高盛斥資2億-3億美元,在湖南、福建等地收購了10余家專業養豬場。2010年,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向牧原食品投資1000萬元,幫助其商品豬養殖規模擴大到100萬頭。
      此后,聯想控股和九州投資共同向常州市立華畜禽有限公司注資近3億元,后者在獲得資金后啟動了鵝和豬的產業化生產。2011年12月,聯想控股還被傳出試圖與廣東養豬企業壹號土豬洽談合作。
      今年,資本“玩豬”的方式更為多元。近期,中糧肉食和中糧信托開始試點發行“生豬養殖投資單一資金信托”。據報道,這款第一期募集資金1500萬元的信托產品的操作方式為,外部投資者認購中糧肉食旗下20公斤的仔豬,出欄生豬按市場價格銷售,收回的資金為信托收益。
      6月底,浙江天堂硅谷發行了一期旨在整合湖南、湖北等地養豬場的基金。公開報道稱,一期1.5億元在半月內即超募,認購最積極的為醫療、水利行業上市公司的老總,“基本都和養豬無關”。
      此外,原本就深耕養豬業的大型上市公司,也在此間積極擴大規模。最新的案例是,正邦科技在今年6月宣布,未來5年內將同北大荒合作累計投資35億元,實現“黑龍江600萬頭生豬產業化”的戰略。
      “朝陽產業”
      跨行業養豬的公司高管稱,規模化養殖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只要“踩好步點、把握好周期”,盈利可以保障。
      與劉堯這樣的養豬散戶不同,在上述爭相進軍養豬行業的企業和資金看來,養豬盈利似乎是道并不難解的命題。
      據中糧信托預計,其發行的“生豬養殖投資單一資金信托”年化收益率約為6%。與天堂硅谷合作發行“養豬基金”的大康牧業在動用基金收購武漢一家養殖公司后承諾,首年實現凈利潤400萬元,且每年增長率穩定在15%。
      “國內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2010年IPO時發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07年-2010年上半年間,其生豬產品毛利率分別為24.15%、31.47%、23.42%及19.76%。今年一季度,其凈利潤同比增幅近147%。
      “長遠看來,生豬養殖的利潤率還是比較穩定的。”國內一跨行業養豬的上市公司高管稱,雖然養豬行業價格彈性較大,但只要“踩好步點、把握好周期”,“在價格低時補欄,價格高時出欄”,“盈利是可以保障的。”
      該高管表示,與散戶相比,依托龐大資金的規模化養殖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我們會有專業的團隊去選擇和培育仔豬以保證成活率,同時對疫病的監控和防治也很專業。”該高管稱,這就規避了散戶們不時遇到的“買到病豬就全軍覆沒”的問題。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副秘書長馬闖擔憂,跨行業養豬的企業可能在短期內面臨技術和管理上的匱乏。對此,上述高管回應稱,規模化養豬是個“資金撬動型”的行業,技術和管理等完全可以引進“國外成熟的”。
      該高管還透露,有雄厚資金依托的大型豬場,在飼料和銷售的議價能力上都遠高于散戶,而且“規模化和專業化養豬是國家鼓勵的方向。”
      “他們完全可以做到每斤肉賣得比散戶高5毛錢。”施東進承認。
      卓創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養豬業中,散戶占比接近60%,規模化養殖約40%,剩下的產業一體化的大型企業不足1%。
      除能繁母豬補貼外,自2007年開始,國家開始對規模化養殖進行力度不小的補貼。其中,年出欄3000頭的養殖場每個可獲得中央補助80萬元。“即使行情再不濟,這也可以保證大型的養豬場不賠本。”散戶劉堯對此頗為羨慕。
      “在我們看來,養豬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上述高管說。


    該貼已經同步到 lzm_001的微博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2-7-26 09:38:34 | 只看該作者
    該退出小規模養殖了,搞個合作社就就好了,科學養殖、管理才是正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樓主| 發表于 2012-7-26 10:14:14 | 只看該作者
    lqch354539716 發表于 2012-7-26 09:38
    該退出小規模養殖了,搞個合作社就就好了,科學養殖、管理才是正道

    中國的國情不一定。我也說不準,拭目以待,關注最新變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7 19:0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鞍山市| 兴国县| 扶沟县| 荆州市| 吉林省| 峨眉山市| 福州市| 巧家县| 昌邑市| 额尔古纳市| 平安县| 南开区| 天等县| 兴安县| 灵川县| 五寨县| 武定县| 汽车| 普定县| 蓬莱市| 灵寿县| 绍兴市| 凌源市| 平邑县| 闽清县| 石嘴山市| 乌拉特后旗| 石嘴山市| 达尔| 东方市| 乐至县| 长寿区| 天全县| 铜鼓县| 屯昌县| 隆化县| 江山市| 通海县| 江孜县| 黄冈市| 日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