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依靠“豬、糧安天下”的中國,養豬——這個行業讓2011年的國內農產品市場格外熱鬧,一會兒豬價飛漲讓人心驚肉跳,一會兒“瘦肉精”事件讓行業慘遭地震,一會兒又是“洋豬肉”來襲……總之,在兔年豬是“風光”了一把。近期,筆者走訪了安徽豬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東風先生,請他破解養豬行業的困惑。
問:2011年的生豬產業鏈利潤高點向養殖環節有所傾斜,這一現象說明了哪些問題?在整個生豬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地位將會有哪些動向?
據記者了解,近一個月來,生豬收購市場價格反復波動,從4月中旬開始,生豬收購價格開始大幅度下跌,“五一”前有所回升,而“五一”過后又開始下行。“有時候一天能跌2毛錢。”從事生豬批發的叢先生告訴記者,他的任務是從養殖場收購生豬,再拉到肉聯廠屠宰。“4月中旬就降到7.2元以下了,現在好的豬6.9元,差一些的6.5元左右。”
批發市場的價格波動一如生豬收購市場。“就拿‘五一’之后這半個月來說,一下子就跌了六七毛錢。”雙興市場生肉批發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生肉的平均批發價格在每斤9.2元左右。”這個價格已近一年來豬肉價格的最低點,比去年同期低了近5元錢。
零售市場也是一樣。“11.5元一斤。”在遼師大附近一家農貿市場賣肉的劉女士往案板上一劃拉說:“五花肉、梅肉、后臀尖,都這個價。‘五一’之后肉價就開始降,這兩三天降得更厲害,幾乎一天一個價,一毛兩毛的往下掉,現在只求走個量,趕快進新肉往下拉拉成本。”
11.5元一斤的價格,對于許多人來說可能還是覺得有些高,人們還在懷念五花肉一斤7.5元的年代。但實際上,豬肉繼續降價的空間已經不大,目前的價格已跌破成本,再往下降可能會迎來新一輪的報復性上漲。
賠本賣豬
豬糧比價是確定生豬成本的標尺,所謂豬糧比價就是生豬收購價與玉米等豬飼料價格的比率,目前的豬糧 比價已經跌破6:1的盈虧平衡點。“現在玉米的價格是每斤1.19元,以這個價格核算,生豬的成本應該是這一價格的6倍,即每斤7.14元。而現在的收購價,最高也就賣到6.9元。”高經理告訴記者,因為他們的養殖場規模較大,議價能力較強,所以還能賣得高一些,而一些散戶,只能按照每斤6.3元至6.5元賣,這些散戶因為規模小,相比之下飼養成本較高,所以賠得更多。“一頭200斤的豬出欄,賣出去至少要賠60元到100元。”高經理說:“我們場每個月出欄1千多頭,就要賠一萬多元。”
據業內人士介紹,這輪降價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去年豬肉價格高,養殖戶補欄的熱情高,因此市場供大于求。“我現在是又喜又憂。”做生豬批發的叢先生對記者說:“喜的是豬有的是,不愁收不上來;憂的是,賣不上價,賺不到多少錢。”另一方面,入夏之后,豬肉進入銷售淡季,市場上購買熱情不高,導致肉價格下跌。“現在都吃果吃菜,買豬肉的少了。”肉販劉女士說。一位養殖戶告訴記者,因為前一階段豬肉價格不高,一些養殖散戶因為期望“五一”后漲價而惜售,結果200斤的出欄豬養成了400多斤的大肥豬,這些豬再不出欄,養殖戶賠得就更多,現在養殖戶急于拋售,進一步促使豬肉價格急速下跌。
就行業的布局來看,目前生豬養殖產業正在從沿海發達地區轉向中西部地區,這是大勢所趨。雖然經濟發達地區的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較高,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水、電等資源,環保壓力也非常大。隨著三大經濟圈的不斷擴大和向內陸延伸,經濟發達地區的生豬養殖產業將逐步向周邊轉移,上海正將本市養豬場逐步向江蘇北部、安徽、浙江等地轉移,且安徽位于糧食主產區,為“長三角”經濟區供應生豬具有多重優勢。因此,未來安徽有望成為中國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型生豬養殖基地。
【中國動物保健品網】
該貼已經同步到 動物保健品的微博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