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在《新華字典》的基本解釋,即指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時期。如果套在玉米深加工產業身上,似乎也未嘗不可。上世紀末,該產業得到國家重視并在當時得到大力支持,國家批準的幾家燃料乙醇生產企業,更是得到豐厚的財政補貼來生產生物燃料乙醇,可謂是“名利雙收”。
然而,隨著玉米深加工產業的快速發展,出現了產業不合理擴張、“與民爭糧”日益凸顯、糧食安全受到威脅等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彰顯了對玉米深加工管理的重視態度和決心。中央財政此次大幅度降低對燃料乙醇的財政補助,就是國家對玉米深加工調控政策的延續,繼續體現著國家限制玉米深加工消費的意圖。對玉米產業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對居高不下的玉米價格也會起到相應的影響;對于經過國家批準的乙醇生產企業,其生產短期內并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可是一旦國家將補助標準歸“零”,企業還能否繼續保持盈利有待檢驗。
我國是一個農業糧食大國,稻谷、小麥和玉米“三大谷物”作為我國糧食安全的核心,我們必須在“咬定谷物安全不放松”的同時,針對我國玉米深加工現存的問題,積極調整企業和產品結構,大力推動行業技術進步,把滿足飼料糧需求置于優先地位,支持玉米深加工適度發展和提升;還要加強自主創新,迎頭趕上科研制高點,盡快突破纖維素,即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的關鍵性課題,開發出取之不竭的制取生物能源的材料,開拓出“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廣闊途徑。
故此,“黃金時代”真的應該漸行漸遠了。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