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06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臨床特征與診斷措施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10-11 23:23: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簡介
      豬附紅細胞體病是由附紅細胞體寄生于豬的紅細胞表面或游離于血漿、組織液及腦脊液中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病,豬發(fā)病時,皮膚發(fā)紅,故又稱“豬紅皮病”。
      2 、流行病學
      2.1 傳播途徑
      ⑴ 通過攝食血液或含血的物質,如舔食斷尾的傷口、互相斗毆或喝被血液污染的水與尿而發(fā)生直接傳播;⑵ 經(jīng)由節(jié)肢動物叮咬以及器械的機械性發(fā)生間接傳播,如豬虱、蚊蟲、吸血蠅、疥螨、被污染的注射器、用于斷尾、打耳號、去勢的器械等;⑶ 妊娠母豬感染后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發(fā)生垂直傳播;⑷ 此外,配種也可傳播該病。
      2.2 流行季節(jié)和地區(qū)
      該病四季均可發(fā)生,但多發(fā)生在高溫高濕的7~9月。
      2.3 易感豬群
      不同年齡的豬均有易感性,通常發(fā)生在哺乳豬、懷孕的母豬以及受到高度應激的肥育豬身上。
      2.4 誘發(fā)因素
      附紅細胞體病是由多種原因引發(fā)的疾病,只有在應激和肌體抗病力降低的情況下才會誘發(fā)此病。如飼養(yǎng)管理不良、天氣突變、突然換料、更換圈舍、密度過大等應激因素或患豬瘟、豬藍耳病、傳染性胸膜肺炎、豬鏈球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等慢性病時,最易并發(fā)和繼發(fā)附紅細胞體病。
      3、 臨床癥狀
      3.1 一般癥狀
      病豬體溫突然升高為40.5℃~42℃,皮膚發(fā)紅,指壓退色;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怕冷聚堆,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難,尿液淡黃。發(fā)病中期,病豬行走時后軀搖晃,喜臥厭立,便秘或拉稀,精神沉郁,呼吸困難;血液稀薄,色淡,往往隨注射針孔流血不止;皮毛枯燥,背腹部毛色鐵銹色,皮膚蒼白,耳內側、背側、頸背部、腹側部皮膚出現(xiàn)暗紅色出血點,可視黏膜輕度腫脹,初期潮紅,后期蒼白,輕度黃疸;尿液淡黃、淡紅或呈紅褐色,臥地不起。后期,病豬耳朵變藍色、壞死,排血便和血紅蛋白尿,最后四肢呈游泳狀劃動,呼吸困難,衰竭死亡。
      3.2 母豬癥狀
      部分懷孕母豬出現(xiàn)早產、產弱子、流產,但胎兒或死胎皮膚黏膜蒼白,皮下脂肪黃染,胸腹腔有淡黃色或淡紅色的積液。產房母豬分娩后,常伴有乳房和陰唇水腫,產后感染和泌乳不良、缺乏母性等特征。病愈母豬死胎率明顯升高,哺乳母豬發(fā)情延遲。
      3.3 仔豬癥狀
      哺乳子豬通過母乳感染,表現(xiàn)消瘦、拉黃色稀便、黃疸、背毛黃染、貧血、呼吸困難,病死率為30%~80%,死后耳尖、尾根、四肢末端和腹下皮膚發(fā)紺。
          4 、病理變化
      可見血液稀薄,皮下水腫,粘膜、漿膜、腹腔內的脂肪、肝臟等呈不同程度的黃染;全身淋巴結腫大,肺臟水腫;心包積液;肝脾腫大,邊緣有粒大至黃豆粒大稍隆起的紫色梗死灶;膽囊腫大,膽汁充盈;腎臟有出血點或表現(xiàn)為貧血,腹水增多。
      5 、診斷
      依據(jù)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變化等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必須結合實驗室檢查,分析血液學指標變化。必要時可以通過切除疑似感染豬的脾臟或將疑似感染豬的血液輸給切除脾臟的豬來確診。這是因為切除脾臟后3-20 d(最多為20 d),被豬附紅細胞體感染的豬呈急性發(fā)病經(jīng)過。
      5.1 臨床診斷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發(fā)熱、貧血、黃疸等癥狀具有一定的診斷意義,其他臨床癥狀,如食欲減退、呼吸急迫、心悸亢進等非特征性癥狀在本病的診斷上意義不大。
      5.2 病理學診斷
      豬患附紅細胞體病后全身各部均無特征性的病理變化,一般無需作病理學檢查。因此,對本病確診,必須先進行實驗室檢查。
      5.3 實驗室診斷
      實驗室診斷的方法很多,如可用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補體結合試驗、相差顯微鏡觀察和染色血液涂片觀察等。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和補體結合試驗反應敏感、檢出率高,但試驗條件要求高,需要時間較長。相差顯微鏡觀察和染色血液涂片觀察以及鮮血直接壓片,所需設備和藥品較少,且操作簡單、快捷,檢出率也較高,一般在半個小時內即可作出確切診斷 5.3.1 相差顯微鏡觀察法
      從可疑病豬的耳尖采血,用玻璃棒蘸取血液一小滴,滴于載玻片的中央,蓋上蓋玻片,制成血液壓片(也可制成懸滴標本),置相差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如果在許多紅細胞上都發(fā)現(xiàn)有豬附紅細胞體,即可作出確切診斷。
      5.3.2 鮮血壓片鏡檢
      從耳靜脈取病豬血液一滴于載玻片上,加等量生理鹽水混合、加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若發(fā)現(xiàn)豬的紅細胞變形,還可以看到在血漿中抖動、轉動的原點狀病原體,見到變形的血細胞及呈淡綠色熒光的附紅細胞體,為陽性。
      5.3.3 血片染色鏡檢
      取死豬血液于載玻片上推片,以姬姆薩染色鏡檢,可見紅細胞邊緣不整齊,呈菜花狀、星狀,紅細胞表面有許多圓形、橢圓形紫紅蟲體,輕輕旋動顯微鏡微調,可見附紅體折光性很強,像一輪輪淡藍色寶石(紅細胞),嵌著一顆顆閃閃發(fā)光的珍珠(附紅細胞體)一樣,以瑞氏染色,可見蟲體呈紫藍色,個別為黃色,為陽性。革蘭氏染色呈陰性。
      5.4 鑒別診斷
      5.4.1 豬肺疫與豬附紅細腦體病
      癥狀相似處:體溫高(41℃~42℃),耳、胸前、腹下、股內側皮膚紫紅,氣喘,呼吸困難,犬坐等。癥狀不同處咽喉型咽頸腫脹,口流鼻液。豬肺疫喉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出血性漿液浸潤。胸膜有纖維性肺炎,切面大理石紋,抗生素藥物及時治療有效。
      5.4.2 豬氣喘病與豬附紅細胞體
      病癥狀相似處有傳染性氣喘,呼吸困難,體溫高(40℃以上)等。癥狀不同處:豬氣喘病一般體溫不高,咳嗽呈痙孿性,體表皮膚有少量出血性紫斑。
      5.4.3 豬弓形體病與豬附紅細胞體病
      癥狀相似處:體溫高(40℃~42℃),食欲減退或廢絕,精神萎頓,糞初干、后干稀交替,呼吸淺快、困難,耳、下肢、下腹皮膚可見紫紅色斑等。癥狀不同處:豬弓形體病病豬有流水樣鼻液,蟲體浸害腦部時有癲癇樣痙攣,后軀麻痹。剖檢可見肺淡紅或橙黃膨大,有光澤,表面有出血點,腸系膜淋巴結髓樣腫脹,如粗繩索樣,切面有粒大出血點。回盲瓣有點狀淺表性潰瘍,盲腸、結腸可見到散在的小指大和中心凹陷的潰瘍,磺胺類藥物治療有效。
      5.4.4 藍耳病與豬附紅細胞體病
      癥狀相似處初生仔豬類似豬流感癥狀,有的生死胎或呈“木乃伊”,妊娠母豬,百天左右,突然出現(xiàn)厭食,體溫高或低,鼻流清涕,鼻端耳尖發(fā)涼,喜臥嗜睡。癥狀不同處:藍耳病病豬耳尖耳邊緣呈現(xiàn)藍紫色,個別豬鼻端瘙癢,鼻盤擦地,極度不安,臨產母豬多數(shù)死亡,或超過預產期,陰門流出褐白色粘稠性分泌物。屢配不孕,配后個別流產,能產出弱仔豬,不到24小時后死亡。個別仔豬呼吸困難,耳、鼻盤呈藍紫色,多數(shù)死亡。斷奶后50~60天,仔豬也有少數(shù)藍耳現(xiàn)象,兩天后消退。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11:3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名县| 虎林市| 天峨县| 平顺县| 平乐县| 抚州市| 玛曲县| 双柏县| 伊川县| 内江市| 贵溪市| 河源市| 遂宁市| 辽阳市| 仙居县| 思茅市| 赤水市| 化德县| 富阳市| 海晏县| 诸暨市| 玉林市| 伊金霍洛旗| 蒲江县| 大石桥市| 孝昌县| 锡林浩特市| 集贤县| 余江县| 南陵县| 柳河县| 温州市| 宾川县| 冀州市| 叶城县| 彝良县| 枣强县| 兴隆县| 屏山县| 安陆市|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