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上漲不如說“波動” 從“豬糧比”看肉價尚屬正常
昨天,到市區鶴池苑農貿市場買完菜的劉女士對感到豬肉價格感到怪異,“五花肉每斤要16元,好的要18元了,前幾天反而只要15元。還有小排,國慶節的時候買了兩次都只要22元,今天要24元,挑好一點的要26元!”有類似反常感受的馬大嫂這兩天可真不少,通常節假日期間價格略微上漲容易被大家接受,而節后有所下降也總是在消費者的預期之內,但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的肉價的確出現了“倒置行情”.這到底是什么原因?
說上漲不如說波動
記者了解到,這次肉價節后的小幅上漲和節前節中的回落不無關系,而零售市場的價格上漲,主要是豬肉批發價上漲了。而臨近長假市場上肉價短期出現小幅回調的原因比較復雜,包括受到國慶節將至養殖戶增加拋售豬源、國家將從美國進口豬肉,以及投放儲備豬肉等因素,而養殖戶拋售這一條相對更值得關注。
“9月底的時候,市場普遍估計國慶長假后豬肉價格要回落,所以養殖戶出貨量增加了不少,不僅有效平抑了節假日的豬肉價,而且還使節假日肉價略有降低,但到了長假末尾,肉價總體上并沒有明顯下降,所以養殖戶又有了惜售的情況,節后豬肉價格反彈也就不奇怪了。”浙江綠理成農業有限公司的唐經理昨天分析說,“但總的來說,也就一元上下的波動,說上漲不如說波動更確切一些,還是在正常范圍的。今天毛豬價格在每公斤19.8元,比長假時低位19元高了近一元,而和8月份最高每公斤21元的近期最高位比,還不算高。”
唐經理認為,由于飼料貴、銀行貸款利息高等因素,今年生豬養殖戶的賺頭并不多;而且現在養殖戶中的生豬存量也不多,否則,豬肉價格還會再低一些。正因為這樣,在生豬的市場供應量不會明顯增加的情況下,肉價基本上還是以小幅波動行情為主,不會有大變動。
從“豬糧比”看肉價尚正常
養殖戶抱怨飼料(主要是玉米)貴不是沒有道理。記者了解到,“豬糧比價規律”是比較科學地看待豬肉價格的一個標桿,“豬糧比”,也就是生豬價格和作為生豬主要飼料的原糧價格的比值,一般比值在5.5生豬養殖基本處于盈虧平衡點。“豬糧比”越高,說明養殖利潤越好,反之則越差;而比值在6~9的范圍內都屬于正常范圍。市生豬行業協會葛會長昨天告訴記者,現在“豬糧比”在8的樣子,說明肉價雖然看上去有點高,但仍在正常范圍內;豬肉價格高主要原因還是養殖的各方面成本變高了。而前陣子毛豬價格賣到每公斤21元的時候,“豬糧比”接近9了,這說明肉價的確有點過高了。“為調控豬肉價格,國家已經有針對性的政策出臺,接下來一段時間內,豬肉價格預計不會再有明顯上漲。”
不過,業內總體對肉價短期內下降并不持樂觀態度。紹興市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現在距春節只有三個多月時間,而春節前通常也較難出現肉價下跌行情,真正要豬肉價格回落,恐怕要等到春節后;而從生豬補欄行情看,通過供給量拉低豬肉市場價的話,估計要到明年夏季了。當然,假如一些環節上有了“突破”,豬肉價格也不排除短期明顯下調的可能,比如攤位費,現在攤位費占了肉價中的10%左右,相關減免政策一旦落實,肉價就可回調。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