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至5月間,東北農業大學的27名學生和1名教師相繼被確診感染了布魯氏菌病。經查,28名師生均是因為在實驗中使用了未出具檢疫合格證明的山羊而染病。 據網上新聞說,初步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9月,黑龍江飛鶴甘南歐美養殖有限公司在奶牛兩病檢疫中發現疑似布病陽性奶牛6頭,經確認后全部按規定進行了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并對健康奶牛進行隔離飼養。此后,部分員工在實施疫苗接種過程中,未按規定嚴格操作,在注射疫苗過程中,導致11名員工感染了布病。 兩次相關布氏桿菌病的新聞,讓我們從事畜牧行業的人對自身健康擔心,同時也要求我們面對布氏桿菌病的風險時刻提醒自己做好自我防護,怎么做好布氏桿菌病的自我防護,這里與大家介紹一些內容與大家交流。 作為對人畜傳染病的防控,主要是下面通過切斷傳播途徑、管理傳染源、保護易感人畜來控制的。 要切斷傳播途徑做好個人防護,首先要明白布氏桿菌病的傳播途徑,布氏桿菌病主要傳播途徑有以下幾方面:1、經皮膚黏膜接觸傳染,直接接觸病畜或其排泄物,陰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飼養、擠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過程中沒有注意防護。可經皮膚微傷或眼結膜受染;也可間接接觸病畜污染的環境及物品而受染;2、經消化道傳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內臟而受染;3、經呼吸道傳染,病菌污染環境后形成氣溶膠,可發生呼吸道感染。這三種途徑在流行區可兩種或三種途徑同時發生;4、其它如蒼蠅攜帶,蜱叮咬也可傳播本病,但可能性性不大。 根據布氏桿菌病的傳播途徑,我們大家在工作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個人安全的防護,尤其是身體皮膚外傷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嚴格的消毒和包扎,不可以皮膚外傷沒有包扎防護情況下接觸動物畜體、畜產品、排泄物和生產工具等。平時工作完成后要形成洗手消毒的習慣,一定要消毒清洗干凈我們的手,不可以沒清洗消毒就隨手拿食物吃東西。對養殖場的畜產品一定要煮熟后才能吃,尤其是奶牛養殖場的牛奶,有些員工喜歡喝生鮮乳,這是很危險的。作為獸醫保健人員,平時最好戴口罩和眼睛,尤其是對病畜進行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對自己的呼吸道和眼結膜做好防護。 作為布氏桿菌病的感染,都是從傳染源感染感染的,所以我們要清楚怎樣做好管理傳染源。當我們接觸的是一個安全健康的畜群的時候,我們才有個安全的工作環境。 作為畜牧工作者,一定要按照有關的畜禽檢疫防疫程序對牧場、乳廠和屠宰場的牲畜定期衛生檢查。檢出的病畜,及時隔離治療,必要時宰殺之。病畜的流產物及死畜必需深埋。對其污染的環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皮毛消毒后還應放置三個月以上,方準其運出疫區。 病、健畜分群分區放牧,病畜用過的牧場需經三個月自然凈化后才能供健康家畜使用。在檢疫的過程中,一定小心個人的防護,戴橡皮手套和口罩眼睛等防護工具,對檢出陽性的動物一樣要從個人安全和養殖場長遠發展的角度堅決對陽性動物進行處理,以防進一步擴散,保證自己工作場所內沒有傳染源。 最后做好易感人畜的保護,對我們畜牧工作者來說,平時不可避免的會接觸到布氏桿菌病的家畜,接觸布氏桿菌相關工作的從業人員上崗前應進行體檢,在崗期間每年體檢一次。凡查出肝、脾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應禁止或脫離長期在布氏桿菌病流行地區工作。這樣我們才能避免因為我們免疫功能低,易受感染。個人在畜牧行業工作,一定要養成清潔消毒和自身衛生防疫的好習慣,也有相關材料建議對畜牧工作者每年預防接種布病疫苗。 本文簡單整理,希望能夠與行內人士和專家更多的交流,進一步充實文章,讓我們畜牧工作者有一個更好的面對布氏桿菌病的自我防護的措施。(奶農網 苗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