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略農業、食品和農村事務部)母豬與斷奶仔豬專家Ed Barrie在安大略農業部最新一期《養豬業新聞與視野》上為您講解如何對母豬記錄進行解讀。
![]() 在養豬生產中采集的所有記錄當中,涉及繁殖周期的數據的數量最大,而且最難解讀。有些記錄最好在長期的基礎上進行解讀。比如,一個典型的例子,加入你要考察季節性不孕的問題,- 那么要想采集到有用的數據,最短的時間框架也需要一年。
有些因素,例如季節溫度,也會妨礙判斷,- 比如今年,到目前為止還幾乎沒有出現夏季不孕造成的生產下降,而除非今后兩個月中天氣變熱許多,否則我們今年可能幾乎看不到分娩窩數的變化。
豬場采用的遺傳種質據認為也會對季節性不孕的情況產生一些影響。過去六個月當中,安大略的豬群的遺傳種質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尤其是頭胎分娩窩數方面,而短期基礎上必須在季節性因素當中考慮到遺傳的因素。
還必須考慮到執行配種和分娩操作的人員的因素。如果人員改變了,那么技術和技能水平就會改變,而這一點也會表現到生產數據當中。這樣就要考慮到從事這項工作的工人的工齡和培訓經歷。在員工穩定、遺傳種質不變的前提下,考察連續幾年的生產數據流常常能夠很好地了解季節性不孕的情況。
其它方面,應考慮到平均授胎率。令人驚奇的是,授胎率方面常常暴露出管理問題。工人如果從事某件特定工作的時間過久,就可能產生不良的工作習慣,結果就表現在授胎率的下降上。另一方面,如果員工剛剛參加工作,由于在技能方面缺乏自信和培訓,加上過度的激情,可能造成母豬的不安,從而最終影響分娩率。
最容易漏掉的環節是精液樣本的處理。人們總是經不住誘惑去使用質量差的精液,僅僅因為這些精液可以很方便地搞到,而不必費心到處采購精液。還有一個傾向是忽視溫度與存儲規程,僅僅憑經驗辦事。有時覺得我們“總是”能夠收到不錯的效果,于是就大幅縮短公豬接觸的時間。還有時根據操作人員的方便而不是動物的生物學需求來調整授精技術。
在過去的人工授精當中,我們發現影響分娩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受精卵充分著床之前對母豬進行轉群。
找出授胎率低下的原因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本文尚未涉及疾病或時機把握的方面,而只是談到了需要人工完成的重復許多許多次的那些工作。通過考察很長一個階段當中的記錄,能夠揭示出一些問題。同樣的記錄也會掩蔽偶然的重要因素,例如遺傳種質的改變,或工作人員的習慣。
|